趣头条 ( ) • 2021-12-04 17:53

12月4-5日,第二届大湾区(深圳)疫苗峰会在深圳坪山举行,在前海长期从事计免工作的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龙海家园社康主任王仁平对粤港澳之间的免疫策略差异,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在主题为《服务创新助力新时期的计免工作》的主题分享里,他用三个小故事阐明了三个事实:新生儿减少,一般性计免工作在减少;新冠疫情,使得全民对疫苗接种意识高涨;三种截然不同的防控免疫策略,让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新、创业的港澳人士遇到了疫苗接种瓶颈。

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免疫预防事业发展,也为了深度解析王仁平主任遇到的香港孩子疫苗接种瓶颈等问题,南都健康联盟特意通过数据分析、千人民调、案例搜集、政策比较、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段,制作了《健康湾区防疫先行——粤港澳大湾区疫苗民生需求报告》,并将于12月5日峰会召开期间发布。

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龙海家园社康主任王仁平在分享他的大湾区疫苗接种故事。

大湾区内跨境疫苗接种有点小难题

王仁平表示,在深圳前海一条深圳湾搭桥将深港两地联系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夫妇来到内地湾区城市创新创业,其中不少还带着几个月大的孩子来内地生活。这些孩子此前是按香港的策略在香港接种疫苗,来到深圳就涉及到一个后续疫苗接种的问题。“两地的接种程序不完全一致,在个别品规上也是有差异;两地的接种数据平台没有打通的。我们只能靠家长拿着当地的接种本、单据来判断如何续贯接种。”

王仁平表示,现在内地的疫苗从种类上已经完全能覆盖香港的疫苗了,但是具体到品规、生产工艺上存在差异。“比如流脑疫苗,香港特区使用的是四价结合疫苗,内地使用的是多糖疫苗。如果要按照香港的策略接种,就要回到香港进行接种。在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流行的背景下,这样的回港疫苗接种,孩子需要5周的时间,才能见到在深圳创新、创业的父亲。”

深圳市南山区医疗集团总部龙海家园社康主任王仁平。

有没有更好的机制满足这些跨境儿童的疫苗接种需求呢?王仁平首先想到的是湾区城市的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一定要进行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创新。比如应用更多数字化的解决方案,应用网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疫苗接种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比如利用好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来保持全民对于疫苗的热度。

“现在大湾区有了‘港澳药械通’机制,来引进香港、澳门特区上市的成熟药、械。在疫苗领域,能不能建设一套类似的机制,引入到深圳、前海,哪怕在几个社区先试行,以满足跨境人士的特殊疫苗接种需求。”

南都推出大湾区疫苗民生需求报告

诚如王仁平所面临的小困惑一样,拥有8600万人口的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彼此比邻,流行疾病趋同,进入到传染性疾病高发期,粤港澳已经能够透过不断完善的大湾区疾病预防与控制联动体系同频共振。

但在疫苗接种领域,作为传染病预防体系中最经济、直观有效的手段方法。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防控免疫策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内,疫苗接种确实成了粤港澳大湾区年轻妈妈,尤其是跨境创业年轻妈妈们担心的事情。

疫苗服务本身的创新,也是疫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免疫预防事业发展,同时也为了突破现有三种不同策略给年轻人跨境创新创业带来的掣肘。南都健康联盟、南都民调中心特意通过数据分析、千人民调、案例搜集、政策比较、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段,制作了《健康湾区防疫先行——粤港澳大湾区疫苗民生需求报告》。对湾区居民的疫苗接种需求,三地疫苗接种区别(政策、准入品规、接种程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通过业内专家访谈、对现有宏观政策条分缕析,以期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尤其是疫苗服务创新抛砖引玉。

报告将于12月5日,第二届大湾区(深圳)疫苗峰会期间上线发布。

本报告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画像”;第二部分为基于超过1100份问卷调查得出的大湾区居民(含港澳居民)接种疫苗的“刻度”;第三部分是基于政策、疫苗准入和接种流程差异得出的粤港澳三地疫苗的“区别”;第四部分为基于现有国家宏观层面政策梳理的湾区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在前四部分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结合专家访谈意见提出建言粤港澳大湾区疫苗政策“创新”。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李春花

大会主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