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1-12-05 10:37
PC小白的回答

对买电脑都有帮助,只不过你还理解不到那一层。

频率:先不说A和N的频率差别,NVIDIA在移动端上默许厂商不标注TGP,但必须标注核心频率来区分,如果你没有概念,想买一个130W的,却买到一个80W的,咋办?

功耗:还是上文所说,如果你对功耗连一个大致概念都没有,那就做不到对产品性能的一个简单划分。更进一步,芯片功耗也反映出这个机器的散热能力,而机器的散热能力你也知道重要性。而对于轻薄本,大家看功耗更多的是推测其续航能力(加上电池),如你所说,没人会在意电费(除了宿舍限电的)。

核心面积:一般而言,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核心面积越大意味着散热面积越大,同样能关系到散热问题。

晶体管数量:让你成为理性粉丝,而不是无脑Apple Yes。

供电数:供电不够+散热不好容易造成过热,严重的就是烧机(a51m);某些机器供电不足提供不了更高的功耗,上不了更高的配置(蓝天NH50AF1)。了解这个有助于购买时避坑。

以上说的都是对于一名有基础知识的小白而言,学习这些概念的基本作用,而对于发烧友,那作用就不止于此了。

频率:上限在哪/是否有超频空间?是否达到最佳能耗比?题主提到6000系A卡高频,那是否知道这一代A卡可超频的幅度更高?6700XT 2500的频率拉一拉可以到2800,带来不错且免费的性能提升?

功耗:推测出整机散热能力的大致水准,推测芯片大致发热水平和需要的大致散热措施,探究芯片性能的上升空间,比如我评测时让一颗5950X跑个120+W的满载你肯定知道我没开PBO,性能也不是最佳;看出芯片的制程、工艺等是否翻车,比如高通火龙888。

核心面积:实际上并非越大越好,大核心战略在历史上基本没啥好下场,N年前(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中关村的一个编辑写过几篇总结大核心战略的文章,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翻,如果还找得到的话。

晶体管数量:个人认为可以是判断芯片强弱的指标之一,当然,注意控制变量,以及这不是唯一指标,切忌以偏概全。了解这个参数对了解芯片架构、性能等有帮助,起码不会大喊“果子黑科技”……

供电数:移动平台因为主板空间有限+成本限制,不会在供电上玩太多花样,但桌面端,供电的用料和数量花样就太多了,是区分主板档次和性能的标志之一。“倍相”、“串联”等概念以及各种电容电感MOS的型号和供电能力,对研究台式机的发烧友来说耳熟能详,我很少看台式机,就不献丑了。

正如提问所说,你可以看实机性能就行,但:

  1. 你必须事前有明确的目标,否则那么多实机,你看不过来。
  2. 你看到的评测必须靠谱,否则出错造成误导你也信以为真。
  3. 你会完全失去举一反三以及判断信息真假的能力,甚至成为无脑粉。

实机评测是鱼,理解上述概念并主动探究,收获的是渔,真正的发烧友不会满足于仅有的几条鱼,他们的目标是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