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2-01-04 14:10
2021年12月27日,白俄罗斯宪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并进入公众意见征询阶段。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宣布将最晚于2022年2月底前就修正案举行全民公决。根据白俄罗斯《选举法》,半数以上选民赞成即可宣布公投有效。
过去五年,卢卡申科曾多次提及修宪问题。2020年,卢卡申科在白俄罗斯第六届总统选举中高票胜出,随即引发该国历史上最大规模抗议。目前虽暂时稳住了局势,但白当局与反对派仍处于对峙状态,双方矛盾尚未化解。为使政局重返稳定,卢卡申科重申修宪的必要性,并表示愿意将部分总统权力分配给其他权力机关。
毋庸置疑,宪法改革是决定白俄罗斯未来政治局势和国家发展的关键。对白当局而言,宪法改革的最终目标仍是保持政权的可控性,防止国家陷入失序状态。卢卡申科本人也非常清楚,民众的抗议情绪仍在,他们不走上街头进行大规模抗议行动,并不意味着他们默许或赞成当局的政策举措。
宪法修正案草案一经公布即引发各方关注与讨论。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尼古拉·梅热维奇指出,白俄罗斯社会各界需达成更广泛的共识,这需要当局做出切实的改革和保障,宪法修正案的出台将是稳定其国内局势的重要步骤。也有意见认为法案远未达到预先期待,甚至仅仅是卢卡申科为延续其政治生命的“个人秀”。
此次宪法改革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能否改变白俄罗斯保守、僵化的政治生态?抑或意味着白俄罗斯外交政策方向将变?白当局能否通过这次改革最广泛地吸引人民参与到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全民对话?这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
修正案就总统职权做出重大修正
宪法修正案草案多条内容涉及总统权力范围、职责、任期的变化。
一是明确总统候选人的限制条件。修正案将候选人最低年龄从35岁提高至40岁,选举前在白俄罗斯居住年限从10年提高至20年,拥有或持有双重国籍或外国居住证的个人将被直接取消竞选资格。
二是更改总统权力范围、职责及任期。修正案规定白俄罗斯总统任期五年,当选人连任不得超过两届。2004年白俄罗斯宪法曾删除了“一人担任总统不得超过两届”的限制条款,这赋予了卢卡申科无限期参加总统选举的特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修正案明确“从下一任总统开始实行”该规定。有分析认为,这是卢卡申科尽可能延长其政治生命的考虑。修正案如果通过,不排除卢卡申科可能参加下一届总统竞选,如若胜选,其总统任期最长可延至2035年,届时其当政时间将达41年。
三是更改总统权力和职责范围。如果白俄罗斯境内发生企图通过暴力改变宪法秩序、夺取国家权力、武装叛变、暴乱等事件,总统可在得到共和国委员会的批准后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修正案草案建议补充一条涉及总统豁免权的条款:总统权力终止后,无需为其在行使权力期间的任何行为承担责任。任期届满后,前总统可以成为议会上院的终身议员。
 四是权力的重新分配。总统权力被削弱,部分权力移交给一个新成立的机构——全白俄罗斯人民大会。修正案从法律层面赋予该机构“白俄罗斯民主的最高代表机构”地位。该机构旨在形成权力制衡,可决定国家发展和外交政策的战略方向。如果总统违宪或叛国,该机构有权解除总统职务;如果总统不作为,该机构有权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或实行全国戒严。
值得注意的是,修正案第89条规定,全白人民大会的代表包括“现任总统”以及“因任期届满或因辞职而提前终止行使权力的总统”。有分析者称,这意味着即使卢卡申科按照此前“一旦通过新宪法,将立即辞职”的约定提前“退休”,也可能为自己在最高权力机构中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并有权在关键性问题上发声。
修正案或阻断反对派竞选之路
修正案多项条款明确了对总统候选人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对白俄罗斯反对派构成制约。卢卡申科曾表示将在宪法改革后辞去总统职务,但也一再称这项工作“不能交给一个不知名的总统”,因为这将导致一场“灾难”,言下之意显然直指以斯维特拉娜·季哈诺夫斯卡娅为首的一众反对派。
不少观点认为,如修正案通过,季哈诺夫斯卡娅或将无法参加下届总统选举。
第一,卢卡申科早前称不排除提前举行总统选举,如果在2022年9月前举行,那么9月才满40岁的季哈诺夫斯卡娅将无法参选。
第二,修正案要求候选人至少在白俄罗斯居住20年,而季哈诺夫斯卡娅于2020年8月从白离境,至今未返。修正案要求候选人过去和现在都不得享有“外国公民身份、外国居留许可或其他福利”,而季哈诺夫斯卡娅在立陶宛已获得合法住所和居留身份。
第三,法案增加了“禁止外国政府、组织和公民资助竞选活动”条款。基于白当局始终认为是西方政客和集团给予反对派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导致后者顽强地进行一波又一波的抗议活动,该规定旨在进一步切断国内政治精英同外国的政治、经济联系。
反对派第一时间对修正案进行评估,针对有关总统职权范围、豁免权等规定提出强烈抗议,他们质疑修正案的合法性,并坚持“摆脱危机的唯一方法是立即重新举行大选”。反对派领导人之一亚历山大·多布罗沃尔斯基斥责修正案是“十足的骗局”,称其不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无益于解决白俄罗斯内部危机。
从2021年11月开始,反对派就扬言将在宪法公投当天通过大量填写无效投票来扰乱公投秩序,并希望西方主要国家对公投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西方显然对该“提议”不置可否,欧盟理事会也仅在修正案公布后草草表示,白当局的“首要任务”仍然是“结束镇压、释放政治犯、促进包容性的对话,并在欧安组织民主制度和人权办公室的监督下进行新的、自由、公平的总统选举”。目前,白当局表示已做好准备应对突发情况,并坚信宪法修正案将获得大多数民众的认可。
删改条款暗示外交政策新变化?
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白俄罗斯一度奉行平衡外交,对欧盟、美国采取了较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以改善孤立的国际处境、缓解经济压力。但平衡外交并未平衡,在无法完全摆脱对俄高度依赖的情况下,企图利用俄与西方矛盾捞取好处,不但未能解决白国内发展问题,反而与俄“渐行渐远”。
2020年政治危机后,面对西方制裁下艰难的经济形势以及稳固自身政权的需要,卢卡申科意识到与俄积极合作才是最佳选择。俄白一体化在延宕三年后实现突破,俄白军事、经济合作愈渐频繁。近期,西方已对白开展五轮制裁,波兰白俄罗斯边境移民危机加剧双方对峙,东欧局势不断升级,在此背景下,白俄罗斯宪法改革的意义早已溢出其地缘政治边界,成为影响地区政治格局的因素之一。
本版修正案似乎暗示了白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新变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删除了“白俄罗斯旨在使其领土成为无核区,并使国家保持中立”及“白俄罗斯不参与重大地缘政治冲突”的条款,代以“避免在本国领土上发生侵略他国的行为”的承诺。修正案还提议,若局势紧张,总统可以要求议会考虑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派遣军队及相关人员,以维护集体安全。
媒体称,白俄罗斯此举为该国在其领土上部署核武器提供了法律层面的可能性。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宣布撤走境内核武,并以宪法形式对本国军事行动进行约束。近年随着北约东扩趋势不断加强,对俄罗斯而言,这是对双方约定“不扩张、不威胁对方边境安全”的“赤裸裸背叛”。面对北约可能在波兰境内部署核武器的威胁,身为俄罗斯亲密兄弟的白俄罗斯立刻以“建议俄罗斯在其本土部署核武器”反击。
不少观点认为,此次宪法改革可能意味着白俄罗斯将重新审视其在冲突中的“中立”立场,以便在当前欧亚地区局势中谋求更大的生存几率。也有反对者指责称,该修正无益于维护白俄罗斯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
但目前来看,俄罗斯在白俄罗斯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很低。最新情况显示,北约在德国以东地区部署核武的可能性正在降低,俄罗斯也不会轻易改变其核政策方向。白俄罗斯宪法修正案对相关内容的删改更可能是对当下国际局势的一种表态。
宪法改革能否改变国内政治生态
学界认为,宪法改革可视为白俄罗斯政治体制的重启,更新后的机制将决定白俄罗斯未来数年的发展走向。而白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更关心的是关心的是,此次宪法改革是否能化解危机的后续影响,帮助白俄罗斯在当前的困难时期实现平稳过渡,并推动该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尽快恢复到正常轨道。
诚然,2020年白俄罗斯政治危机不是偶然事件,虽然有大国博弈的因素,但实际上是白俄罗斯三十年国家转型进程中积累问题的大爆发。如果我们进一步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即可发现,引发危机的主因仍在于白俄罗斯僵化、保守的政治生态。第一,白俄罗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制份额占七成,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活力,私有化改革进展非常缓慢。近十年来其经济总量几乎无增长。第二,自1994年卢卡申科执政以来,白一直实行超级总统制,未能及时发现及应对早已萌芽的代际问题、意识形态危机、民粹主义上升等社会性问题。
在此背景下,宪法修正案对政治体系和权力结构做出的调整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当然,对于关注卢卡申科将如何兑现其“修宪”承诺的西方媒体来说,对此版修正案的关注也到此为止,但在尚未平息的“后政治危机”时期,作为关乎整个国家未来发展走向的根本宪制性文件,宪法中其他修改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其中不少内容同样决定着白俄罗斯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强调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修正案第32条从宪法层面制定婚姻、家庭制度的“正当形式”,规定“婚姻是男人和女人的结合”,父母有义务教育子女“尊重白俄罗斯的法律、历史和民族传统”。2020年7月,俄罗斯同样将保护传统家庭价值观写入宪法。
二是强调对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修正案首次将“对于白俄罗斯人民在伟大卫国战争中做出的英勇贡献,国家应保存其历史真相和记忆”写入宪法,并强调“展现爱国主义,保存对白俄罗斯人民英雄的历史记忆,是白俄罗斯每位公民的责任”,同时提出“每位公民都应有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立法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以本国在卫国战争中的历史作为激发民族自信心的精神载体。2020年俄罗斯宪法修正案亦有类似规定。
三是补充了有关民族文化、特性和认同的规定。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白俄罗斯民族长期面临民族语言萧条、文化符号多元、历史叙事冗杂、他者文化渗透,其民族文化认同构建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当前,全球化、数字经济、跨国企业正一步步模糊民族国家边界,在2020年政治危机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下,白俄罗斯人发现一直以来如火如荼的“白俄罗斯化运动”至少不是完全由精神层面和民族心理层面的冲动所推动的,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外部压力采取的一系列被动的自我保护措施,它距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白俄罗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严峻,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白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