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1-05 14:1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普及率不断提升。

而与此同时,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也达到了8.88亿,

占网民整体的87.8%。

在这时代,真的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刷过短视频的网民。

1.jpg

根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平均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高达110分钟。

短视频风潮愈演愈烈,对它的评价也日趋两极化,有人说它是精神鸦片,网络陷阱,也有人说它在记录自我,记录时代。孰是孰非,究竟何去何从。

短视频,是时代的记录者

归根究底

,短视频和文字、图片一样,都是信息的载体,就其形式而言,根本谈不上对错。关键在于其中的内容,在于承载的信息本身,以及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内容。

当代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正在通过短视频看到或者展示各自的生活,他们记录自我的同时也在记录时代的发展,这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奇观。

2.jpg

在短视频的平台上,我们能看到太多太多动人的故事。

在广西南宁的一块玉米地旁,短视频记录下了留守妇女韦木木起舞的瞬间。

对她来说,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劳动,不过好在还有舞蹈,一天中最满足的时刻,就是趁着休息间隙跳舞。

3.jpg

还有“西藏冒险王”王相军,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对于国内的冰川景象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他发布了几百条和冰川相关的短视频,每一条都是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

他甚至还在2019年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一个不会说英文的农民面对着全世界,号召大家一起关注冰川、关注气候变化。

短视频让我们看到了同一片天空下,每个普通人不一样的精彩生活。

从这些普通人拍摄的一个个短视频中,我们能够观察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短视频像是一双日行千里的眼睛,带领着我们看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

低智短视频层出不穷,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前段时间,腾讯副总裁在公开场合怒斥现在的短视频低智商洗脑。

这话虽然有些以偏概全,但也不难看出,在当下的环境中,短视频内容的确面临着重大危机。

4.jpg

一方面,短视频中的确有着诸如人文科普、手工才艺等优质内容,但另一方面,低俗博眼球,洗脑蹭流量之人也在大行其道。

比如前段时间火爆的“人类高质量男性”,以及近日很娘的“吃桃桃,好凉凉”。

这些短视频的内容并没有任何营养,凭借着搞怪、猎奇,甚至是审丑的优势博取流量和眼球。

为了博眼球,很多人绞尽脑汁,不择手段,用摆拍视频模糊了真实记录的边界。

5.jpg

去年高考后,一段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父母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寒门出贵子的案例戳中了无数网友的心。

蹭着这波热度,不少人蠢蠢欲动,将视频里父亲的身份略作修改,发布了大量类似的内容,这位父亲一会儿是医院里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一会儿是路边的拾荒者。借着正能量视频的噱头,为自己的账号收割流量。

6.jpg

短视频在记录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一个眼见不一定为实的世界。

你看到的外卖小哥暴雨中痛哭,众人解救被抢的小孩等等诸如此类的视频,其背后极有可能是一条暴力的视频产业链。

有人策划剧本,有人负责拍摄,什么创意,最后都变成了生意。

工具无罪,合理利用才是王道

大禹治水,疏而不堵。

短视频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错。

一刀切地批判短视频,给它戴上精神鸦片,网络陷阱的帽子,这无疑是不可取的。

我们必须要清楚的是,所谓低俗低智化的内容,它们并不是因为短视频而兴起的,而是本来就一直存在的。

7.jpg

不能否认的是,短视频在一定程度让这些内容有了更广泛的传播途径,但以此为理由大肆批判甚至污名化短视频,未免有些舍本逐末。

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短视频无疑承担着很多压力,它既帮助普通人记录分享自己的生活,让很多艺术家、大学教授借助短视频传递着知识文化,

但同时也滋生着一系列洗脑博眼球、猎奇审丑、低俗低智的内容。

有太阳的地方必然会有阴影。

在批判短视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好好想想如何合理地运用短视频,降低不良信息的传播,筛选优质内容,让短视频更好地造福每个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