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聞 - Yahoo 新聞 ( ) • 2022-01-12 09:19

2021年1月10日,日本媒体《读卖新闻》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称,日本和美国政府正在共同制定一个框架协议,就两国技术出口制定限制规则,以便防止有关国家安全的敏感技术的出口。据悉,这些技术可能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量子密码和人工智能。

日本和美国所要搭建的“框架协议”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个世纪的“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COCOM)。1949年,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携手成立了对共产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的国际组织COCOM,以防本身的技术流入苏联等国,该组织在冷战结束之后的1994年已解散。

从国际竞争格局来看,日本和美国正在制定的“框架协议”主要针对的目标显然是中国。从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印发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之后,美国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遏制政策愈来愈严。

从一战、二战,到冷战,再到日美贸易战。美国对如何使用各种制裁手段,遏制新兴国家高速发展己轻车熟路。通常美国会用市场准入、技术封锁、融资限制等手段打击他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其本身就是世界第二大市场,并且金融资产丰厚。常用的遏制手段中,只有技术封锁对中国影响大一些。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等高新产业的增长速度远超平均水平。从产业升级速度来看,美国的封锁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所以美国迫不及待地想要扩大技术封锁范围,现在美国联合日本,未来甚至还有可能联合欧盟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技术封锁。

富士康1月10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全球有效发明专利超过5.42万件,其中以美国和日本两大市场为主,合计专利占比约62.5%。技术研发过程中,除了要付出资金成本外,还要承担不确定性风险和时间成本。作为技术积累最雄厚的两个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和日本携手将技术封锁扩大化,使得中国难以用较低成本获得一些关键技术,产业升级之路只能靠自己。

从那些后发国家的工业化规律来看,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更依赖技术引进。此阶段中,后发国家不会给发达国家带来竞争压力,所以发达国家愿意出售自己用不到的技术。过了初级工业化阶段,后发国家有了原始资本积累,向高科技领域进军,这个阶段发达国家普遍不会轻易将技术出售。就好像大资本家愿意施舍给乞丐馒头,给普通老百姓灌输心灵鸡汤,却不愿意把成功秘诀传授给其他小资本家。所以即使没有美国从中作梗,那些发达经济体也不会砸自己的饭碗,将技术储备轻易出售给中国。

此外不同国家的利益是不同的,订立攻守同盟的同时也限制了各方的自由度。日本和美国已经加入用于管制常规武器及两用产品和技术出口的“瓦森纳协定”。新的限制技术出口的“框架协议”有点画蛇添足,恐怕难以让日美两国在出口管制具体领域达成更多共识,象征意义大于内容实质。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