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行业门户 ( ) • 2022-01-12 12:07

文/陈根

天津确诊的奥密克戎病例,彻底打破了国人内心的侥幸,也拉响了中国迎战奥密克戎的警报。此轮天津疫情,最早发生于1月8日凌晨主动就诊人员中确诊的两例本土病例,经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后,正式确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

并且,在随后的大规模筛查中,天津又新增20例确诊病例。截至1月11日12时,天津已报告阳性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97例,其中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9例。天津,成了中国内地首个正面迎战奥密克戎的城市。

此次疫情来势汹汹,尤其是随着春节的临近以及冬奥会的举办,国内大量的人口流动势必对中国疫情防控造成冲击,而传播能力更强的奥密克戎毒株在中国本土出现,无疑会进一步增加疫情防控难度,但此次疫情到底会造成多少感染,目前还未可知。为了更好地防控新冠疫情,现在最重要的,是建立对奥密克戎变体的清晰认识,上下同心,戮力合作,以科学的防控措施来面对严峻的疫情。

陈根:强感染弱危害,奥密克戎是曙光还是至暗?

强免疫逃离是奥密克戎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在天津出现奥密克戎感染病例以前,伴随年关的临近,新冠肺炎在内地就有局部爆发的现象。西安、郑州、许昌、宁波和深圳等城市,相继打响抗击新冠疫情的狙击战。其中,陕西地区每日新增病例一度突破三位数,河南也达到了两位数。但这些地方的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德尔塔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直到7个月后的2021年5月,它才获得世卫组织的命名。然后,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开始大范围传播。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逃离能力,德尔塔很快就成为了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优势种。如今,面对奥密克戎的来势汹汹,德尔塔的免疫逃离却又似乎成了小巫见大巫。

奥密克戎最初于2021年11月11日在南非邻国博茨瓦纳被发现,3天后,也即14日,南非记录了全球首个奥密克戎感染病例。11月25日,南非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宣布确认这一最新变异毒株,称这种变异株具有高感染力和疫苗难以起作用的免疫逃避风险。此时,南非豪登省已确诊77例,博茨瓦纳4例,香港1例。

11月26日,距离奥密克戎被发现仅相隔短短两周后,奥密克戎就获得世卫组织的命名,并快速以惊人的速度席卷整个南非。两周的时间里,奥密克戎变种已经取代了德尔塔毒株,成为南非新增确诊病例中主要流行的变种,占新增总数的75%以上。

后来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1月9日,就在天津疫情爆发之时,世卫组织表示,奥密克戎已经攻陷了全世界,正在取代德尔塔,成为主要流行毒株。

在澳洲,新冠新增病例从1万到10万仅仅用了2周时间,增幅达全球第一。维多利亚州新冠新增病例在十天内就翻了10倍。从英国的情况来看,从12月22日起,英国的每日新增新冠阳性就一直在10万人以上。英国1月7日新增新冠阳性超17万例,近100%都为奥密克戎——德尔塔几乎完全从新英格兰消失了。

全球新增确诊第一的美国,更是在过去7天,日均新增达到59.7万例,连续10天打破纪录。住院病例数也稳步增加,6日数据接近12.3万例,正逐渐逼近13.2万例的最高纪录。此外,美国7天日均新增死亡病例数也维持在1400例的高位。可以说,免疫逃离之快是新变种奥密克戎的最大特点。

而奥密克戎之所以能造成如此之快的传播,则是因为其突变的特殊性。众所周知,新冠病毒主要利用刺突蛋白感染人类细胞,同时免疫系统也通过识别刺突蛋白来消灭新冠病毒。相比于德尔塔变体,奥密克戎变体刺突蛋白新增了35个基因突变。这一突变数量,相当于目前国内流行的Delta病毒的两倍。而这些突变将使得奥密克戎更有效地进入细胞,躲避免疫系统追杀以及增强感染性。

相应带来的,就是疫苗有效性的下降。2021年12月16日,丹麦学者Laura Espenhain等人已经发布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并与同期德尔塔感染者进行比较。研究纳入自11月28日至12月9日于丹麦登记的首批785起奥密克戎感染案例。

结果显示,在奥密克戎感染者中,有76%的人接种了2针疫苗,7.1%的人甚至接种了加强针。也就是说,全部感染者中共有83.1%的人已经完成了疫苗的完全接种。而在德尔塔感染者中仅有53.2%完成疫苗接种或加强接种疫苗,显著低于奥密克戎。此外,在785名奥密克戎感染者中,有34名(4.3%)的患者曾感染过新冠病毒,远高于德尔塔的0.9%。

陈根:强感染弱危害,奥密克戎是曙光还是至暗?

奥密克戎危害降低

奥密克戎的强免疫逃逸能力和强感染性确实在一开始给世界带来了恐慌——奥密克戎一经公布,几十个国家对往返南非及其邻国的旅行都实施了限制。但病毒的防不胜防似乎远超人们的想像,这些预防性的做法显然没有实质性地减缓奥密克戎的全球传播速度。动作最大最快的以色列甚至成为最早的一批出现奥密克戎本土病例的国家之一。

与以往的任何一个新变种刚刚出现的时候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项与新变种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也迅速展开,包括对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已有疫苗和药物的效果,以及探讨是否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疫苗的研发。而相关的研究先后发表,又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奥密克戎的危害性似乎要远小于德尔塔。

12月29日,日本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发现,对老鼠和仓鼠的多项研究表明,奥密克戎造成的感染伤害性小得多,往往主要局限于上呼吸道:鼻子、喉咙和呼吸道,并且对肺部的伤害要小得多。而此前的新冠病毒变种往往会造成肺部伤害和严重的呼吸困难。研究还发现,奥密克戎感染的动物损失的体重更少,死亡率也更低。

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有类似发现。他们研究了手术过程中从人体呼吸道中取出的部分组织,还发现奥密克戎在12个肺部样本中的生长速度比德尔塔和其他变种都更慢。研究人员还研究感染了支气管组织,即将空气输送到肺部的管道,结果发现奥密克戎在这些支气管细胞内的生长速度比德尔塔或原本的新冠病毒更快。

究其原因,则与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路径选择相关。理论上来说,新冠病毒进入人体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ACE2结合后,由另一种名为TMPRSS2的蛋白质切割刺突蛋白后,病毒颗粒与细胞融合从而感染细胞;二是新冠病毒在于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后通过内吞的形式进入细胞内,并通过组织蛋白酶突破囊泡,进入细胞质从而感染细胞。

而研究表明,TMPRSS2切割奥密克戎刺突蛋白的效率低于其他变体。同时,一些预印本发表的研究表明,化学药物阻断TMPRSS2可以抑制阿尔法或德尔塔变体,但是不能抑制奥密克戎变体。相反,使用化学药物抑制组织蛋白酶可以抑制奥密克戎而无法抑制阿尔法或德尔塔变体。由于TMPRSS2在下呼吸道细胞更常见,因此部分专家认为奥密克戎感染对肺部的损伤相比于其他变体会更轻。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安东尼·福奇博士在上周三也表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奥密克戎变种毒株没有德尔塔严重。福奇引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感染奥密克戎的人住院或死亡的风险比感染德尔塔的人低65%。根据该研究,奥密克戎入住重症监护室或死亡的风险降低了83%。同时,入院及重症患者,90%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

福奇还指出,南非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奥密克戎浪潮期间,约有5%的感染导致入院。而在德尔塔期间,这一比例为14%。数据显示,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在奥密克戎浪潮期间入院的患者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73%。

各项事实也都指向了这样的结论——奥密克戎,尽管具有较强的免疫逃离能力,但也同时具有远小于德尔塔的危害性。究其原因,部分是病毒自己的进化;部分则是由于疫苗,以及从前的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力。

比如,圣诞期间,世卫组织曾提醒各国,奥密克戎病毒株将会带来“海啸”般的感染病例。随后的一周中,全球确诊感染病例猛增了七成,平均每天报告200万个新增确诊病例,而在2021年最后一周时间里,这个数字只有100万。但同时,加倍增长的感染人数并未推高同比死亡人数。尽管过去一周,全世界仍然平均每天报告有6237个死亡病例,但这已经是2020年10月底以来的最低值。

陈根:强感染弱危害,奥密克戎是曙光还是至暗?

动态清零,再遭挑战

一边是高传染性,一边是低伤害性,权衡之下,西方国家的“躺平”——硬闯奥密克戎,似乎成为了对西方国家来说最为无奈,却又最为经济的策略。

以英国为例,1月9日最新统计,英国确诊数字虽然仍超14万例,但却迎来了连续5天确诊数字下降,比一周前下降了6.7%,似乎显示着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另外,除了东北部地区外,英格兰其它地区的病毒感染率都有所下降,其中被视为奥密克戎变异病毒疫情最严重的伦敦,单日最高确诊数字在一个多星期前就已出现。英国NHS的负责人表示,英国已度过了最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危机,而且并没有出现医院难以负荷的问题。

不仅如此,英国首相鲍里斯还表示将在几周内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Living with Covid)”的抗疫新计划,未来或将不再向所有人免费提供快速检测包,仅向养老院、医院和学校等高危场所和弱势群体提供。此外,英国教育大臣扎哈维也在昨日发言称,赞成把自我隔离检疫期从7天缩短至5天,成为首位公开支持此举措的内阁成员。

与病毒共存,在西方国家彻底成为了现实。那么,中国呢?一个必须要承认的事实是,尽管当“与病毒共存”作为越来越多国家的防疫政策时,叠加奥密克戎的高度传染性,疫情动态清零将会变得越来越难,防疫成本也将越来越高,但动态清零仍是中国当前的不二选择。

一方面,中国是人口大国,这意味着如果不严控,必然有海量的感染病例、死亡病例。11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刊发题为《与COVID-19共存:估计和展望》的英文文章预测,如果采用美国、英国的防疫策略,中国每日新增病例将分别超63万例、27万例。

并且,中国的加强针疫苗远未普及。在中国,虽然全程接种率已近80%,但在高传播力的德尔塔、奥密克戎毒株面前,依然谈不上建立免疫屏障。正如1月8日举行的光华科技公益论坛上,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所指出的那样,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硬闯”这波疫情,其底气主要来自疫苗。“我们允许关于疫苗接种的争论,但要看到,疫苗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张文宏表示,英国近期每天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0万,但病死率没有明显上升。究其原因,还是英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80%,三针疫苗接种率超过50%,且尚未出现严重的医疗资源挤兑情况。目前美国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接近70%,三针疫苗接种率是22%,所以大多数健康的年轻人有望平安“闯”过这波疫情;但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前景并不乐观。

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欧美国家所接种的疫苗,是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其抗体有效性在临床上是要远高于灭火技术的疫苗。mRNA技术的疫苗中文译名“信使核糖核酸”,是由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转录而来的、携带遗传信息能指导蛋白质合成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

从安全性方面来看,灭活疫苗是非常安全的,几乎接种后不会有不良反应。但从有效性来看,不论是美国的辉瑞或莫德纳疫苗,或者上海的复星医药和德国共同研发的复必泰疫苗,这些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在抗体有效性上却要高出灭火疫苗很多倍。

香港大学曾就mRNA 和灭活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了比较。其中,在接受mRNA疫苗的医护人员中,通过ELISA和sVNT测量的抗体浓度在第一次接种后显著升高,然后在第二次接种后再次升高。在12名受试者中对他们进行了PRNT检测,第二次给药后,几何平均PRNT50滴度为269,几何平均PRNT90滴度为113。

相比之下,对于接受灭活疫苗的医护人员,第一次给药后,通过ELISA和sVNT检测显示,其抗体浓度较低,第二次给药后上升到中等浓度。在12名参与者中,第二次给药后,几何平均PRNT50滴度为27,几何平均PRNT90滴度为8.4。这也就意味着欧美国家尽管很多人只接种了两针疫苗,但他们的抗体不比我们接种灭火三针的效果差。而对于那些接种了三针mRNA技术的欧美人来说,其体内对抗病毒的抗体就更强。

陈根:强感染弱危害,奥密克戎是曙光还是至暗?

但目前,对于国内而言,很多人还只注射了两针灭火技术的疫苗,第三针加强针大部分人都还没有接种,而这就是张文宏呼吁大家要加强抗疫和重视疫情的最根本原因。我相信很快我们国家基于mRNA技术的疫苗将会出现,不论是引进复必泰,还是基于我们自主研发技术生产的mRNA疫苗,在获得有效接种之后,我们当前的这种严防死守的抗疫模式也将进入一个更为宽松的新阶段。

另一方面,就如张文宏所言“对抗奥密克戎需要基于一个国家强大的医疗体系”,这句话不假。可以说,目前整个地球所有的国家都没有建立强大的医疗体系,这个才是真正的大背景。因此,西方国家迫于无奈只能“放任”,而他们的国民这样选择的时候,他们的意识里就是个体对生命负责,与国家责任关系不大。

但我们国家的国情则不同,国民对国家这个概念有着强烈的依赖,如同依赖父母一样依赖国家这个概念。因此,一旦出现危机人们就会开始怪罪国家以及其所设立的治理单位。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目前也还没有建立强大的医疗体系应对大规模的感染,这是全世界的问题,不单单是我们国家的问题。那么,一旦出现奥密克戎这种高传播性的病毒,如果出现高位数,哪怕只是日增三位数的感染人数,国民在认知与情感上都未必能够接受。

人类已与疫情战斗了两年。这两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计量单位,也是一个经验的积攒容器。不论如何,科学部署、实事求是、尊重生命,永远是最好的抗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