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1-20 04:46

当一砖一瓦之后隐现居民幸福的笑容,当城中的每一件事都井然有序,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归处;当“绿”成为城市建设最亮底色,当独特的文化变成城市最隽永的余味,城市又是文明的栖所。

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升级版,是更具含金量、更具影响力的城市品牌。当下,鄂尔多斯已经全面开启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新征程。鄂尔多斯市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创城”作为推动地区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民生工程”,坚持“创城”惠民、为民、利民,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工作,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健全完善的文明城市功能

“街道上坑洼破损的路面不见了”“小区里杂乱的‘蜘蛛网’消失了”“小街小巷的路灯翻修一新、亮起来了”“管网改造完成后,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供暖的问题了”…… 这些一点一滴、看得见、摸得着、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变化总会让居住在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居民感受到民生的“温度”。

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鄂尔多斯把深化创建与完善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一次成型、一步到位,全市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里程28.1公里,供水、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56%和94.56%。

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市9个旗区中已有7个旗区城镇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全覆盖,年底前可实现全市城镇公共机构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方面,聚力补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重点加快沿河苏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建设,预计2022年底前实现全覆盖。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46%和99.91%。空中缆线整治方面,积极推进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同步开展空中缆线整治,切实还居民清爽蓝天。

老旧小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鄂尔多斯扎实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政设施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整治行动,不留死角治“脏”、重拳出击治“乱”、攻坚克难治“差”,用“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整洁、更宜居,让居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适。仅2021年就有7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惠及5553户居民。

东华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曾经小区里私搭乱建、乱停车现象较为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关地塔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拆除破损自行车棚,重新规划了21个停车位;解决了小区1号到3号楼中间的道路硬化难题;整治公共绿地种菜、违规搭建行为;利用公共墙体打造成了彩绘文化阵地……“创城以来,到处都变得整整齐齐,连犄角旮旯都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变样了!创城真是‘创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党和政府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我们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提到创城带来的变化,东华小区居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平安惠民的文明城市秩序

城市的公共秩序,是映衬城市文明水平高低的一面“镜子”,是考量城市文明指数的一把标尺。

顺应群众对优良秩序的新期待,把深化创建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结合。鄂尔多斯市切实从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与文明城市创建关系最直接的领域抓起,真正把群众意见集中的痛点变成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亮点。

从整治占道经营到清理乱张贴小广告,从规范停车到设置便民疏导点,从治理校园车站周边乱象到规范农贸市场经营秩序,从强化环卫保洁作业到遏制路面扬尘污染,从拆除违章广告到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面对创城带来的考验,鄂尔多斯城管人勇当主力军,当好城市“管家”和“美容师”,全力打造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市环境。他们日夜奔赴、挂图作战,不放过每一条街巷、每一处集市、每一个门店、每一项琐事,在日常工作中紧盯背街小巷、车辆停放、渣土运输、市容秩序等城市管理顽疾,全面“巡诊把脉”,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那一抹鲜艳的“城管蓝”为鄂尔多斯文明创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以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统揽,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数字城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东胜区城管部门运用无人机技术手段,破解过去执法中高空作业看不到、死角盲区到不了等执法难题,成为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大助力;环卫部门全天候出动环卫作业车辆,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垃圾清运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创新垃圾分类新模式,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达到200余个;无线网络覆盖全城并为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自建光纤网络2400余公里,大数据平台整合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多部门数据信息,创新开发“东e通”小程序,实现场所疫情防控数据统计与市民凭码出入“一扫即可”,智慧城市建设让群众得益受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单元管理,通过“分块管理、网格到人、责任到人”的方式,建立标准明确、责任细化、奖罚分明的网格管理体系,确保城市管理“全覆盖、不间断”。

一名名网格员风雨无阻,一批批专职调解员素质过硬,494名社区志愿者深入各个街道,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康巴什区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基础社会治理新模式,让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更灵敏。

全力打造“平安鄂尔多斯”。认真落实“党建引领365服务治理网格化”12条措施,实施“全科网格”划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精准管理、校园“三防”措施落实、中心城区“1 、3 、5分钟出警机制”明察暗访、治安重点地区挂牌督办等10大专项行动,建设视频共享平台、视频联网应用平台、互联网视频接入平台及综治视频共享平台,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1年,鄂尔多斯市被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首捧“长安杯”。

内外兼修的文明城市品位

一座城,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则貌佳;钟灵毓秀,独具韵味,则内美。

顺应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新期待,把深化创建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结合。鄂尔多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生态水系”等精品市政工程,精心打造融民族性、地域性、独创性于一体的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重要文化建筑,丰富市民群众精神生活。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面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推进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源污染治理、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污水收集处理等十大行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20天以上,优良比例达87%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在25微克/立方米以下。国家考核的7个流域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优良率为85.7%,城镇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不断提升界边、山边、路边、水边景观,持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目前,全市植被覆盖度稳定在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7.31%,库布其沙漠治理率达到25%,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出台《鄂尔多斯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鄂尔多斯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用法律红线牢牢守住生态底线。

着力打造“高颜值公园”城市,构建“城在林中、房在绿中、绿色环抱”的生态园林体系,先后获评了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科学利用矿区疏干水和城市中水,引水入城、引水绕城,建设“水在城中、林水相依、人在景中”的环城生态水系,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人居生活质量。

在冬日暖阳中,乌兰木伦湖水正悠悠流淌。波光潋滟的湖面、巧夺天工的大型壁画、特色鲜明的景观广场,一一映入眼帘。在湖面上,不时有船只驶过,荡起一层层绚丽多彩的波浪,俨然进入一幅曼妙多姿的画中,美不胜收。从建城伊始,康巴什的建设者们就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互融互促,政府、企业、社会共建共享,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共进的思路,染绿裸露山脊、打造美丽河湖、建设生态林带、扮靓花园城市,励精图治20载,构建起山水林城相得益彰的良好生态格局,在毛乌素沙地上建起了一座享誉全国的现代名城、幸福宜居之城。

塑造鄂尔多斯“地域文脉”,构建独特的城市内涵和品质。在城市构架、色调、符号中,在城市建筑、景观和社区建设中巧妙融入草原文化等元素,建成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精品城镇、主题公园等。伊克敖包、丝路小镇、酒吧餐饮文化一条街等城市景观,亚洲艺术主题公园、蒙古象棋广场、鄂尔多斯婚庆牡丹公园等成为城市新亮点。

顺应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建成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首批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乌兰牧骑体制机制、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等文化改革不断深化,“你阅读我买单”“文化消费券”等文化惠民项目常态化实施,不断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建设大处挥毫泼墨、小处精雕细琢、细处引线绣花,城市发展可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也可以包容“柴米油盐酱醋茶”,从“一处美”变“一片美”,从“环境美”变“生活美”,从“外在美”变“内涵美”,鄂尔多斯市的文明“成色”越来越足,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居民,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怀,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充满的家园感。

【来源:《鄂尔多斯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