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2-01-21 00:10

在过去的2021年,元宇宙成功站上风口。

海外,Roblox在纽约交易所上市,成为“元宇宙第一股”;去年十月份,社交媒体网站Facebook宣布公司改名为Meta;甚至就在这几天,微软还以每股95美元,总计687亿美元的巨资收购了包含动视暴雪和King工作室的标志性特许经营权,试图弯道撬开元宇宙的大门。

在国内,阿里、腾讯、字节和百度等一系列互联网大厂也跑步入局。据伽马数据显示,2021年,在被视为元宇宙先发之地的游戏领域,国内共发生了209起投资,总金额约258.8亿元人民币。

在这样的热度下,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几大运营商也没有忍住,就像是当初高调宣布“5G”消息挑战微信一样,也纷纷投入元宇宙的怀抱。

这背后,到底怎么回事?

想象力释放,三大运营商跑步入场

2021年作为元宇宙元年,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产业上,都使得这个原本相对晦涩的科技概念已经打下了一定基础。

元宇宙的最早研究者之一Matthew Ball表示,元宇宙的落地至少需要八大要素支撑: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设备、超高速网络、强大的算力、大型虚拟平台、信息共享的工具和标准、安全、高效的支付手段、全新的内容和服务以及网络用户。

这八大要素,在近些年互联网和智能硬件等风口的培育下,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随着元宇宙落地可能性与日俱增,其背后潜藏的想象力也逐渐释放。

《星际公民》作为半成品版的元宇宙游戏,在开发阶段就已经获得了超过3.5亿美元的众筹收入;2021年底,天下秀曾因“虹宇宙”概念,创下17天七涨停的记录;受“元宇宙概念”产品《酿酒大师》的影响,4个月中青宝受产品影响股价上涨超302%。

从另一方面来看,互联网经济也在呼唤一个新增量。

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然而中国移动互联网人数增长和人均上网时长增长,都在接近停滞。尤其是在过去的2021年,平台经济换挡进入发展成熟期,流量红利和商业模式红利效应减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理论上能够链接全球的元宇宙,算是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力方向,有希望成为众多行业挖掘新增量空间的“捷径”。

除此之外,元宇宙这一个概念还涉及了5G、VR、游戏、社交、内容、消费等多个领域,同时作为时下最热门最潮流的话题,连接元宇宙几乎与链接年轻人划上了等号。

所以,不管是从盈利、流量还是寻找增量的角度,运营商们跑步入场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于是,过去几个月,三大运营商动作频频:

2021年10月19日,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在2021世界VR产业大会上表示,中国联通将推动VR产业的加速发展。

11月12日,中国电信5G创新应用合作论坛在广州召开。论坛以“盘古开天地 创新拓未来”为主题,聚焦新国脉元宇宙战略布局,以元宇宙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者为定位,立足创新应用成果,启动2022年“盘古计划”。

在2021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分享了元宇宙的MIGU演进路线图。以算力网络为依托,以游戏、社交、虚拟偶像等载体,迅速切入元宇宙赛道。

三者的动作,从各方面来看都释放了一个明显信息:这次,我认真了。

“拓荒”元宇宙,算力成为运营商的“杀手锏”

那么,问题也随之而来。

相比于三大运营商,布局更早、落地更快、影响更大的互联网企业,在元宇宙的探索中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细化下来,可以是用户、技术或者资金。

以腾讯为例,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腾讯旗下微信和WeChat的月活跃账户共计12.6亿人左右,加上QQ将近5.74亿人的活跃账户数量,总计用户数量超过了18亿。

庞大的用户数直接反馈在营收上,根据2020年全球各大游戏公司的公开财报,腾讯也以239.24亿美元的总营收位列全球第一。有了足够的资金,腾讯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大,所以在元宇宙还未掀起巨浪之前,腾讯在元宇宙相关业务上就有所布局。

比如2019年,腾讯与当时还没有成为“元宇宙第一股”的美国游戏公司Roblox合资;而后还持续投资了美国游戏开发销售平台Epic。

再比如网易,先是掌门人丁磊表态“时刻准备进入元宇宙”,并注册了“网易元宇宙”“雷火元宇宙”“伏羲元宇宙”等商标,二是投资了“虚拟人”生态公司次世文化,仅仅2021年网易在虚拟人相关的投资就多达5起,过去几年还先后投资了多家9家与VR技术相关的公司。

如此对比之下,三大运营商凭什么有信心跑步入场,它具备什么优势呢?

答案,可能在算力上。

事实上,算力似乎正在成为未来元宇宙之争的核心。以最经典反映元宇宙的电影《头号玩家》为例,在这部电影所描绘的场景里,不管是平民还是富豪企业家,可以说全民实现了“绿洲遨游”。

在未来人口只增不减的背景下,“绿洲”里的用户可以无卡顿、无延迟、高画质的进行跳舞、搏斗、赛车等一系列复杂的活动,但目前来说想要实现这样的场景还有极大的困难,这需要非常庞大、复杂的算力网络。

这些东西,并不是互联网企业可以轻松解决的,但对于运营商们来说,却有着先天优势,并逐渐开始成为它们进军元宇宙的重要依仗。

就拿中国移动来说,目前它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拥有5G基站70多万个,过去三年投入千亿元部署N+31+X资源池、数据中心建设等,移动云上线13个中心节点、16个省节点、300+边缘节点,实现云服务100%覆盖。

不仅如此,从2021年11月份中国移动主导发布的《中国移动算力网络白皮书》中就可以看出,算力依然是它们之后的工作重点。

在中国,三大运营商的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商上极为相似,中国移动是这样,那么电信和联通也大致如此。

比如电信,旗下的上市公司新国脉的发展目标也很明确,表示未来将分为两阶段实现发展目标:近期若干年,在以现实世界为基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虚拟世界相结合的过程中,提供平台和云网基础能力,服务好各类虚拟世界业态;在多年发展后的第二阶段,将会逐步形成超级虚拟世界,新国脉依靠国有身份和业务技术基础,力争成为虚拟世界底座提供的“国家队、主力军”。

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我们不难看出,它们以算力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优势进军元宇宙的想法惊人一致:

第一步,以算力为中心,网络为根基,打造网、云、数、智、安、边、端、链等多要素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第二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第三步,最终达成“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状态。

就这样,以网络切入,用算力浇灌,运营商们也正在以自身擅长的地方,在积极探索元宇宙的应用落地场景。也正是因此,它们的探索进度其实并没有落后互联网企业太多。

困难仍在,三大运营商能否在2022年演化出新秩序?

那么,时间线跨入2022年,运营商培育的“元宇宙之树”在未来到底是“纸上计划”,还是将开花结果呢?

深眸财经认为,尽管运营商在元宇宙上的探索进度并未落后太多,但它们在2022年的元宇宙之路或许并不平坦。

首先在技术上,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年内发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里指出:目前大规模“元宇宙”的产品化还十分遥远。就连扎克伯格也给出了“投资在近期任何时候都不会产生盈利”的评价。

用科幻作家陈楸帆的话来说: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或者一种技术可以涵盖所有“元宇宙”需要实现的全部东西,因为它涉及大量基础设施,并非单一平台,也不是单一应用。

所以对现阶段的运营商来说,不管是在VR/AR等涉及体验的硬件设备上,还是显示技术、网络传输、云存储服务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想要令元宇宙实现“接近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效果”,光是在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换句话说,三大运营商后续如何并不取决于自身,而在于行业内其他玩家的进度。

其次由于并未上市,咪咕公司的财务状况未曾公开,但若以主营业务颇为相似的中国电信旗下的新国脉为参照,据财报显示,今年以来新国脉已经连续多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然而,作为未来进入元宇宙的第一入口,单单是AR和VR设备的研发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不必说穿戴设备、衍射波导镜片等其他数字产品的研发。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站台”,但运营商们想要实现技术的跃迁,也要背负不小的成本压力。

最后,虽然说三大运营商的重点一直放在元宇宙基建上,但细分他们的动作后可以发现,运营商们对元宇宙的探索也逐渐深入到各个产业上,以中国移动咪咕为例,公司就已经初步涉及了社交、游戏、电影、音乐、虚拟人等多个与元宇宙相关的领域。

虽然说布局更多的产业,企业就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但战线拉长后,就意味着企业将更多的竞争对手推向了自己的对面,同时将时间和资金分散或许也不如集中到某一个赛道能更快的看到结果。

另外在标准层面,整个行业仍然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后续可能三大运营商在争夺标准时“内斗”,甚至是被其它企业所领导,就像是十几年前日本在手机标准制式的大败局一样,现有的努力化为空谈。

比如,2021年11月11日,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举行了揭牌仪式,成员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华为等;同时,像腾讯这类互联网企业也提出"元宇宙率"这一概念来衡量元宇宙技术营造的"远程在场感|沉浸感",成为行业发展程度评分标准。

这样一来,在入局者指数性增加的情况下,元宇宙相关标准的制定颇为缓慢,互联互通遥遥无期。未来,三大运营商到底将政府或者机构的“有形之手”能否解决元宇宙规则制定的问题,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结语

总而言之,就现阶段而言,元宇宙的发展仍停留在初期阶段,即便是同为电信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的布局也颇具差异性。

但可以确认的是,无论元宇宙如何发展,算力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运营商们能否以此为基点将优势扩大,并在行业的正式开跑之后做好投入、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准备,已经成为它们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眸财经”(ID:chutou0325),作者:易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