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2-01-21 08:45
青葭的回答

科普不一定就是一个讲一个听,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效率总是有限的,不如借鉴一下我们这段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论语》研读的时候使用的方法吧。


和孩子一起走一走,看一看,记下自己春节期间印象深刻的年俗画面,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片或者小视频。这件事情不光孩子要做,大人也要做。每当大人或者孩子记录完毕,大家就一起来聊一聊,谈谈自己的感受:

  • 我为什么记录这个场景,
  • 我为什么觉得这个场景让我感受到了春节的氛围。
  • 其他人也可以补充:
  • 我觉得这个场景怎么样,
  • 我有没有想到类似的场景,
  • 我们明天还可以去哪里找素材
  • ……


搜一搜,查一查,利用互联网工具,查询自己记录的年俗有什么来龙去脉。可以先集思广益:哪些地方可以搜,比如说知乎之类的地方,如果家里有条件,孩子能力也足够,甚至可以看知网。

然后各自汇报自己的资料搜集结果,都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是不是还有什么意外收获。


读一读,听一听。阅读一些经典作品中关于过年的片段,勾画出那些最打动人的、最有意思的片段,和家里的人互相读给对方听。再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名著片段进行点评交流。

呃……其实不是名著也行,哪怕是网络小说很多也会写到过年片段的。

读作品的过程,不但可以知道具体的知识,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情怀。这是对春节更抽象、更深层次的理解。


看一看,聚一聚。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与过年有关的优秀影视作品,无论是动画片、电影还是电视剧。

不要用手机看,要用大屏幕,比如电视机甚至投影仪,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去电影院,效果会更好。

如果确实找不到,哪怕一起看一些和春节有关的公益广告或者热点新闻都是可以的。


这样的“科普”,少了一对一的讲解与灌输,多了家庭成员的陪伴与互动,充满了人情味。

而孩子了解春节的过程,不是通过理论、概念、知识去理解,而是通过生活、感受、探索去学习。他的观点、看法、体验、感受都是自己生成的,而不是由别人灌输的。这些学习的过程将内化为他的综合素养,成为别人眼中所谓的“天赋”,而不仅仅是童年的一段经历。

当然,对于陪伴他探索这一切的人们来说,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