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21世纪,中华强势崛起与复兴中的俄罗斯连手,结成事实上的同盟,控制了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与西方世界形成既合作又竞争对抗之势。

今年是中共建党百年,在北京举行的庆祝大会上,习近平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给习近平的贺电中,提到俄罗斯曾给予中国共产党全方位的支持。

20世纪初的中国虽然成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骨子里的帝制却挥之不去。甲午战争之败、巴黎和会之耻,促使中国的一部分知识精英向外寻求精神资源,因为古老帝国必须依靠外来的刺激才有可能复兴。

近邻日本10年内先后战胜大清和沙俄两大帝国,成为亚洲强国,中国青年纷纷东渡,试图从日本寻求救国之道,其中李大钊等人在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美英)、法兰西、德意志等西方强国,也都已经在华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中国的知识分子各有不同的影响。

然而,这些东方和西方的强国,都无法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做到这一点的是俄/苏。发动十月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建立了苏联,建立共产国际,又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文明冲突和互动的角度来看,近代以来俄罗斯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最大。孙中山和蒋介石早期都受到苏俄的影响。

为什么在列强文明竞相进入中国试图影响中国之际, 唯独俄苏文明、联共推动中共的建立,并最终影响中国走上苏联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但中苏又分裂对抗,分道扬镳,在20世纪的世界舞台上,是一个很有兴味的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中华的强势崛起与复兴中的俄罗斯连手,结成事实上的同盟,控制了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与西方世界形成既合作又竞争、对抗之势。

俄苏文明是普遍被低估的文明

2014年俄罗斯在索契主办冬奥委会,虽然受到西方的抵制,但仍然能够成功举办,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的运动盛会。利用开幕式在全球同步直播这一难得的机会,俄罗斯以短视频的方式,以西里尔字母顺序为序,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苏联在科技、文化艺术方面的杰出贡献,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

在这个短视频中,出现了七名科学家:西科尔斯基,世界上第一架四引擎飞机和第一种投入生产的直升机的设计者;加加林,第一个航天员;茹科夫斯基,现代空气动力学与航空科学开拓者;门捷列夫,制作化学元素周期表;罗辛,CRT电视系统发明者;克泰尔尼科夫,背包降落伞与飞机减速伞的发明者;齐奥尔科夫斯基,火箭专家和宇航先驱。四项科技成果:斯普特尼克1号(第一颗人造卫星)、国际太空站俄罗斯舱段、联合收割机和月面步行器。11 个文化艺术大师: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柴可夫斯基(作曲家)、康定斯基(抽象派画家)、马列维奇(构成主义、几何抽象派画家)、纳博科夫(作家)、托尔斯泰(作家)、契诃夫(作家)、夏加尔(画家)、舒赛尔(建筑师)、普希金(诗人)、爱森斯坦(电影导演,最早使用蒙太奇)以及两个作品/流派:《雾中刺猬》(动画片)、俄罗斯芭蕾舞。

这样的名单,特别是在文学、美术、音乐领域起码可以扩大一倍。在科学、技术领域,尤其是在文艺术和思想领域,俄苏人才灿若星空,与其他文明相比不仅毫不逊色,甚至傲视同侪。中国与之相比,则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必须看到,俄苏的这些杰出人才,不少是犹太人并且后来移居西方才得以成大器。普京出任总统后第一次访问法国,特地到巴黎一座埋葬了多位俄罗斯名人的墓地凭吊,并且感谢法兰西收留了众多的俄罗斯/苏联人才,看得出今日克里姆林宫对于历史的反省。

耐人寻味的是,短视频也出现了“帝国”和叶卡捷琳娜大帝这两个历史名词,但是影响同样深远的列宁和斯大林却没有出现。沙俄帝国乃至于苏维埃/俄罗斯帝国与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扩张成果分不开,而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影响,似乎是当今的俄罗斯统治者不愿直面的。这与中国无法直面文化大革命异曲同工。

“彼得大帝就是王位上的布尔什维克”

俄罗斯处于西东之间,非西非东,自成一格,但宗教、文化源于西方。马克思不喜欢俄罗斯, 但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俄国人,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的也是俄国人。俄罗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Nikolai Berdyayev,1874-1948)在《俄罗斯思想》(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版)指出:“俄罗斯大地的广袤无垠,辽阔广大与俄罗斯的精神上相适应的,自然的地理与精神的地理上相适应的。”他指出了俄罗斯历史的五个不同形式的时期:基辅时期、鞑靼事情、莫斯科时期、彼得大帝时期和苏维埃时期,他认为“可能还将有新的俄罗斯”,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对于俄罗斯为什么会产生社会主义革命,别尔嘉耶夫认为彼得大帝就是王位上的布尔什维克;“俄罗斯思维是倾向极权主义学说和极权主义世界观的,这类学说只有在我们这里能够有所成就。”“在俄国,人道主义辩证法的完成因素就是共产主义。”“俄罗斯的共产主义不是根据目的而是根据手段而摒弃了俄罗斯的人性。”俄罗斯的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可以确定为唯意志论,因革命意志而狂热的社会主义。”“对于革命的知识分子来说,革命是宗教的,是极权的,对待革命的态度也是极权的。”

别尔嘉耶夫特别强调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这两位大作家的哲学—宗教思想对俄罗斯社会的深刻影响,这在东西方其他国家都是看不到的。别氏的分析,对于认识布尔什维克为什么产生、十月革命为什么会爆发,以及后来苏联帝国的建立,都很重要。

普京作为俄罗斯领导人,从从别尔嘉耶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东正教获得了精神资源,迅速填补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精神真空。普京在今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两次提到别尔嘉耶夫,他说“别尔嘉耶夫总是涌上我的心头 ”,普京还引用了一段别尔嘉耶夫关于保守主义特征的话:“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负担。当我谈到健康的保守主义时,我总是想到尼古拉•别尔嘉耶夫,我已经数次提到他。他是一位杰出的俄罗斯哲学家,你们都知道他在1922年被驱逐出苏联。他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人,但也站在保守主义一边。他曾经说过——我引用的若不是他确切的原话,你们原谅我:‘保守主义不是阻止向上、向前运动的东西,而是阻止你滑向混乱的东西’,如果我们这样对待保守主义,它就能为进一步的前行提供有效的基础。”11月11日,普京出席了莫斯科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家的揭幕仪式,以此表达了对这位大作家的敬意。

为什么是俄罗斯的革命思潮和实践,而不是日本和其他欧美国家,对20世纪初的中国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中共领导的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都有这个背景。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工具理性”(李泽厚语)是否也受到俄式狂热极权的影响,以及中体西用之说是否成立,都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俄/苏与中国的关系,百年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1-1949)苏联指导和支持中共,在毛泽东成为中国第一号领导人之后,斯大林开始改变轻视中共的态度,但大国沙文主义的根本理念没有改变。

中共从苏共学到:理论、建党、建军、肃反、情报工作、国际联系、宣传。

第二阶段(1949-1991),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1980,1981-1991),前期中苏由同盟走向分裂和对抗,后期中苏关系正常化。结盟的中国和苏联同而不和。

中国学习苏联:政治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民众政策、语言文化、军队体系、教育制度。

第三个阶段(1991至今),中国摆脱苏联影响,改革计划经济体制。苏联解体,俄罗斯转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俄事实结盟,中苏/俄和而不同。

中国建立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中共的理论创新与社会管理体系创新。俄罗斯抛弃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爱国主义、东正教为国家的意识形态,本来希望通过在2013年加入世贸而以中为师,融入全球化进程,发展自己新的经济体系,但由于克里米亚事件而被迫中止。在这方面,中国比较幸运。

苏联亡党亡国对中共的警示

在毛泽东时代,反帝反修是官方日常的口号,还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是“亡党亡国”,毛的原意是防止中国走上苏联的修正主义道路,避免亡党亡国。

但在30年前,苏联/苏共真的经历了亡党亡国,也因此给予中共一个非常明确的警讯。

百年前联共/苏共直接促成中共的建立,此后在苏共控制下的共产国际一直在指导、资助中共。共产国际那种脱离中国实际的指导方针,毛泽东是第一个敢于抵制的,并且取得成功,斯大林不得不承认毛中共的领导地位。中共建政后,本来是希望和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发展经贸关系,当时美国国务院正确地判断,北京政府和南斯拉夫一样,首先是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共产主义者。但金日成发动的祖国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完全改变了这种可能性,迫使中国一面倒向苏联,完全以苏联为模本,建立起苏联式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在苏联的大力帮助下,中国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初步的工业化基础。

斯大林去世后的苏联,迅速推行非斯大林化,引起毛的警觉和不满。毛对斯大林的大国沙文主义非常不满,但喜欢斯大林的“刀子”(极权手段)。赫鲁晓夫是对中国比较友好的苏联领导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苏联援助项目与归还旅顺港等都是赫鲁晓夫确定的。毛与赫鲁晓夫的冲突,主要是意识形态的分歧与个性的冲突。中共批评苏共修正主义,其结果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走上了绝路,必须改革。由邓小平推动的改革,首先是改革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而苏联在赫鲁晓夫下台之后,停止了赫鲁晓夫的改革试验(被中国称为修正主义),进入了勃烈日涅夫的停滞时期,这是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989年是中国和苏联历史上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天安门事件后,在邓小平主导下,中国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速了改革开放,由此进入了中国的快速发展时期。而苏联的内部矛盾到1989年已经进入了全面恶化的时期,帝国的分崩离析已经无可阻挡。

1991年苏联作为20世纪最大帝国的解体,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不是西方的“冷战”战略所致,而是苏联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败,是斯拉夫人国家的分裂,具体来说就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决定不在同一个屋顶下生活,白俄罗斯当时只是顺从了两个老大哥的决定。乌克兰人不愿意与俄罗斯同一个国家,有历史和文化的渊源,至今这两大斯拉夫民族仍然处于敌对状态。

1991年8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之职,这个世界最早执政的共产党宣布解散。12月1日,新当选的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乌克兰退出苏联;12月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总统舒什克维奇签署《别洛维日宣言》,宣告苏联正式解体。

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当时在圣彼得堡担任副市长。他后来形容苏联解体时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在2000年竞选总统,被问到什么时候退出苏共的时候,这位前克格勃中校的回答是“我没有退出苏共,是苏共不存在了。”这反映了大部分苏共党员在亡党时的状况:党已经没有了,党员们被抛弃了。普京在今年8月有关乌克兰与俄罗斯历史的长文中,批评了苏联宪章中的“退出条款”,因为如没有这一条款,乌克兰就不能退出苏联。

当时除了三个斯拉夫国家和波罗的海三国,其他加盟共和国全民公投都是反对解散苏联的,但这已经无法阻挡苏联走向灭亡。

由于苏联的动荡已经持续数年,国际社会习以为常,因此到了1991年底,苏共的解散与苏联的解体,没有引起大的反响,人们普遍将之视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局。

中国得以避免苏联覆辙

北京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的发源地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及其执政党苏共,曾经对于中共有决定性影响。1989年戈尔巴乔夫在天安门运动的高潮中访华,与邓小平共同宣布实现中共与苏共关系的正常化,如今苏共和苏联都已不存在。中共在上世纪60年代念兹在兹的“亡党亡国”,成为活剧在现实中上演,其对中共的冲击是巨大的,但也从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使中共得以避免重演苏联式的亡党亡国。

且简要回顾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如何走向衰败:

苏联共产党解散,社会主义阵营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创;

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大部分国土和军备;

俄罗斯建立多党制,实行民主选举,但不被西方认为是民主国家;

实行休克疗法,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成为私人寡头的财产;

原有工业体系瓦解,至今未能恢复和发展;

卢布狂贬,民生困顿;

美国迅速介入,扶持叶利钦和亲西方精英;

俄罗斯沦为二等大国,原先的小兄弟均成为北约成员国,俄罗斯战略空间收缩至历史最恶劣水平。

从苏联解体后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共的内外对策有明确的针对性。中国正是在苏联解体后,以加入WTO为契机,加快全球化进程,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保持了中国的主体性。中共吸取了苏共的经验和教训,避免了苏联的覆辙,完成了自身的重生和再建。

斯大林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29年期间集权、推行个人崇拜,他领导苏联成为强国,但也有严重问题。斯大林1953年去世,两年后1955年苏共二十大就把斯大林请下了神坛。

毛泽东担任中共最高领导人时间比斯大林略长,从1945年至1976年凡31年。毛领导新中国的成立,使积弱的中国呈现复兴和强大之势;发动文革则导致浩劫。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10月他的亲信四人帮即被捕下台,此后邓小平主政,否定毛的革命路线,1980年中共中央的文件,正式把毛请下神坛。

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斯大林和毛这两个强人统治者身后不久即被清算,但两人的历史地位和受民众欢迎的程度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21世纪前30年,两个同龄人,两个强人领袖普京和习近平领导着俄罗斯与中国。两人之间惺惺相惜,有良好互动,这是由地缘政治的国家利益、被西方敌视和打压所决定的共同的国家利益所决定的,两人的意识形态和成长背景有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性格。

普京比习近平早8年成为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在1999年由联邦安全局局长被任命为总理,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职并任命普京为代总统,普京从此成为克里姆林宫主人,其中担任过一届总理,但实际上仍然大权在握。普京是典型的苏联时代的产物,普通工人家庭出身,受过良好教育,进入克格勃从事情报工作,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先后在东德和列宁格勒经历德国统一、苏联亡国,对于曾经的超级大国毁于一旦,有切身之痛。普京这一代对于苏联建设的成就如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和其他许多成就,都有自豪感,也更因此对后来党国的沦亡更为痛心。

1991年苏联解体时,普京年方48岁。他成为总统后,初期也对西方有幻想,后来发现西方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存在。他提出新的治国方略和对外战略,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步形成了现在的所谓“普京主义”。

通过修宪,普京已经实现了无人能够在他任期届满或死后,追究和清算他。至于继任的俄罗斯总统是谁,将由俄罗斯选民来决定。这是苏联/苏共亡党亡国之后,普京从历史获得了经验,制定了可行的机制。由于最高领导人可能连任也可能挑选接班人,俄罗斯政坛就避免了叶利钦时代后期的动荡局面,保持了政坛的安定。

中俄两大帝国与世界秩序

2020年俄罗斯公投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为普京在2025年重新通过选举担任总统提供法律依据。如果顺利,普京将担任总统至2035年,担任俄罗斯最高领导人35年,超过斯大林,届时他将是83岁高龄。

正如别氏指出的,“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是世界是最痛苦的历史之一”。这种痛苦的历史,中国人感同身受,西方完全不了解或不愿了解,这是今日西方与俄罗斯冲突日益加深的根本原因。美国学者马丁• 西科史密斯(Martin Sixsmith)今年出版的《心理战》(The War of Nerves)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战胜俄罗斯人的情感和自豪感再次导致悲剧性结果。这正是今日美俄对峙局面的根源所在。失败过一次的俄罗斯,未必会再次失败。

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国取代了苏联,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旗帜。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美国学者濮德培指出:“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中叶,满清(1644至1911)、俄罗斯(1613至1917)和准噶尔蒙古(1671至1760)三大帝国在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竞逐权力。此地距离水远山长,沟通迟缓,军事行动耗时又伤财,文化的疏离巨大。这场史诗对抗,可说是日后“大博弈”(The Great Game)的雏型。待对抗结束,只剩两个帝国还屹立。大清和俄罗斯沿着长长的边界对峙,各自成为世界史上最大的两个帝国。” 【《中国西征--大清征服中央欧亚与蒙古帝国的最后挽歌》Peter C. Perdue,China Marches West: The Qing Conquest of Central Eurasia. 中译本台湾卫城出版2021年1月版】

这两大帝国百年来的互动和影响,以及与俄罗斯与中国同时冲突的盎格鲁-萨克逊文明,是能战胜还是败于俄罗斯与中国两强,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

(注:何亮亮,香港凤凰卫视资深时事评论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