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1-22 06:26

近日,山东8岁女孩魏文轩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则用1000根铝丝制作发财树的视频在社交平台获网友纷纷点赞。记者了解到,视频中女孩所用技法为聊城市级非遗魏氏柳编,到她父亲魏福庆这一代,已经传承六代。

传承六代,核心就是创新

魏福庆今年32岁,从小便跟着家里做编织。他介绍,早在清朝咸丰年间,魏氏柳编创始人魏用祥就开始了柳编制作,到他爷爷那一代做草编,父亲那一代做柳编,数代传承人都会按照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创新编织材料和技法。“据说我太爷爷还给红军做过草鞋。”魏福庆说。

传承到魏福庆这一代,植物类编织没有了市场,这让刚毕业的魏福庆对这门手艺是否能继续发展下去产生了疑问。“从小就会做但并没有打算以这个为生。很多手工编织品已经被工业产品替代了。”

魏福庆21岁毕业后从事过机械类工作,也创业做过养殖场,一年赔了七八十万,后来资金断链,魏福庆跑到北京寻找就业机会,甚至在北京摆过地摊。一次偶然的机会,魏福庆在北京街头看到有一位残疾人用金属丝自制自行车,给了魏福庆启发,想着家族传承的柳编手艺,或许可以嫁接到这个工艺上。从那时起,魏福庆回到老家开始了他的创新设计。“刚开始做出来的作品,也不知道符不符合市场,做得多了,想着要卖出去,就带着我编制的作品从山东回到北京,没想到一下就全卖没了。”这给了魏福庆极大的信心,从那时起便又拾起了家族的编织技艺,一直在创新的路上走到今天。

编织品从注重实用性转变为更注重观赏性,在探索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单在选材这一步,魏福庆就用了两三年时间。通过反复尝试从铁丝、铜丝、塑料最终确定了铝丝。编织技法从传统的经编、立编、创新出拧编、平编、花编、钉串等多种技法。到今年,用铝丝编织魏福庆已经摸索了十余载,每年都会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的款式和花样,魏氏编织推陈出新,又重新拥抱了市场。

8岁女儿3小时出作品,4岁就开始学习编织技艺

“编织的手法她都会,只是在大物件的制作上因为年纪小力量还不够,还做不了。”魏福庆介绍,魏文轩今年8岁,学习编织已经四年,像发财树等小型盆景类的作品三四个小时就可以独立完成,体型较大的作品用到的铝丝较粗,女儿想做但力量还不够。在社交平台上“魏氏编织”的账号魏福庆的女儿是视频中的“女主角”,全网粉丝近800万,发布的视频总点赞量超1亿,其中女儿和父亲合作的巨幅孔雀视频点赞量超过200万。

“她目前还没有传承的概念,但是很愿意和我们一起动手做,放学之后没事会来工作室帮忙。”魏福庆表示,让孩子从小接触是想让她知道祖辈上留下来的这些手艺和智慧,等她年纪再长些,会和她讲什么是非遗文化,以及家族六代以来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和创新,不管她以后想做什么职业,这门手艺她是要懂的,因为这是家族的“根”。

传承也需要市场,期待家族手艺“品牌化”

“没人知道和没有市场是非遗文化无法传承的共性,手艺品牌化是我接下来的目标。”魏福庆一直致力于宣传魏氏柳编技艺,连续三次代表聊城市参加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将魏氏柳编技术介绍给全国。通过在网络上免费发布课程、电商和网络直播的方式提升了魏氏编织的知名度,如今工作室已经有40多位员工,还有很多对柳编感兴趣的人通过线上学习这门技艺。

最让魏福庆高兴的是通过积极与当地政府对接开展公益培训课程,让当地的贫困户和残障人士靠编织技艺有了生活来源,让一部分人通过手艺吃上了饭,带动了周边100多人就业、10户贫困户脱贫。

魏福庆告诉记者,目前各个网络平台的流量都不错,打算年后再招一批运营推广的专业人员,瞄准互联网这个窗口让更多人了解魏氏柳编,也希望魏氏柳编能够拥有更大的市场,期待这门手艺能够品牌化的那一天。

新黄河记者:曲珈熠 编辑: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