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国內 ( ) • 2022-01-26 16:10

  原标题:六部门发布RCEP实施指导意见: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提升中西部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子健 北京报道

  1月26日,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实施RCEP的指导意见》。《意见》围绕RCEP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原产地规则、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开放承诺与规则,提出推动贸易投资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国际标准合作、提升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

  同日,商务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RCEP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余本林指出,《意见》主要有三方面特点:一是着眼高质量实施协定,对地方和企业有针对性对接协定各领域开放和规则提供全面指引;二是聚焦提质升级,以质量提升和标准合作,促进制造业升级和产业发展;三是突出公共服务作用,要求深入开展培训,高水平做好配套服务,帮助企业抓住机遇实现更好发展。

  海关总署关税司副司长邸杰介绍,截至1月25日,我国出口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共24695份,货值92.5亿元,主要商品为贱金属、化工品、黄酒、鞋靴等。267票RCEP项下进口货物顺利通关,货值4.6亿元,主要享惠商品为贱金属、化工品、润滑油等。其中,认定经核准出口商107家,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306份,货值1.3亿元。

  受访专家表示,一方面,《意见》的发布将推动RCEP尽快落实,指导企业更好地利用RCEP规则,将红利转换为实际利润与效益,也能倒逼我国进行相应的改革,为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承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RCEP的生效给我国也带来了挑战,《意见》的顺利实施可以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为我国企业深化产业链投资布局创造条件。

  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

  《意见》提出,要利用RCEP契机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产业和企业适应更加充分竞争环境带来的挑战。具体从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加强高端产业链合作和制造业项目合作,培育多元化全球供应链网络以及健全产业开放安全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局长罗俊杰在会上指出,RCEP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协定,其生效实施将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成为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契机。但是在我国制造业享受RCEP红利的同时,相关产业和企业也面临来自RCEP的更高标准、更严规则和更强竞争。

  截至1月25日,我国出口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和开具原产地声明共24695份,货值92.5亿元。

  具体来看,RCEP带给我国制造业的机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既有助于我国推动开拓新市场,也有助于RCEP成员国扩大经贸规模;二是既有助于我国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也有助于稳定优化RCEP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三是既有助于企业“走出去”,也有助于“引进来”更多RCEP成员国投资。

  罗俊杰表示,工信部支持企业充分利用RCEP的关税减让承诺和原产地累积规则,扩大纺织、轻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机械装备等优势产品出口,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与RCEP成员国企业开展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对标,加大技术改造升级投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更新设备,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鼓励企业强化与RCEP成员国企业生产分工合作,优化生产体系,构建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共同发展壮大。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企业需要锁定优势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充分利用RCEP带来的红利,开拓更过阔的国际市场。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该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激发内生动力,赢得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

  罗俊杰介绍,RCEP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挑战包括:我国部分中高端产业将受到来自日韩产品的竞争,一些优势产业也将面临来自东盟的贸易竞争。同时,RCEP协定将进一步降低区域内投资壁垒,加快资源整合,吸引我国在相关产业向东盟国家扩大布局,我中西部地区也应加大综合配套能力,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对此,白明分析,中西部地区需要扬长补短,充分利用要素成本低、原材料供应充足等优势,充分发展受物流等因素制约较小的产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物流体系建设,比如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司一级巡视员韩建平建议企业注重提升标准化能力,更加关注和了解RCEP成员标准体系和对自身的影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标准支撑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建议企业关注相关合格评定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及时获取相关国家市场准入及认证政策、标准信息,有效对接合格评定机构开展检测认证评价,并及时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企业顺利走向国际市场。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将面临竞争

  《意见》指出,帮助中西部等地区提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鼓励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加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通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重要枢纽,拓展面向RCEP成员国的经贸合作服务功能。

  发展改革委经贸司副司长李超强调,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对于破解国内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12%提升至2021年的17.7%。2021年中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全面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4.2%。

  李超指出,RCEP的生效实施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RCEP带来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广阔市场,中西部地区在内陆开放、向西开放中的区位优势更加显著,一些优势产品出口将进一步增加,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东盟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也会面临一定竞争。

  1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西部、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显著提升,各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立足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提升,制造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区域协同显著增强。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国内不同地域间仍存在明显的发展差距,东部地区面临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有大量承接产能的空间。同时,国内承接地也在面临着国外的竞争,需在资源能源、用地用工、产业生态等方面形成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看来,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但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步提高。2020年,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5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到23.61%。综合考虑劳动生产效率、健全产业配套体系和超大规模内需因素,国内产业发展环境仍具有较强优势。

  李超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采取三方面行动,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更好抓住RCEP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中西部地区,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升便利化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促进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二是畅通贸易通道,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与东盟等周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三是优化产业链布局,引导中西部地区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有序推动高质量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白明认为,中西部应精准对标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逐步优化营商“大环境”,自贸区、国家级新区、经开区等应该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着力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小环境”。同时,中西部的重点地区拥有较为发达的科研院所,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赵子健 编辑:李博)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