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1-26 23:58



亲爱的校媒FM  

200期快乐 



前些天,学校新媒体工作室的学妹向我咨询退出的事。学妹觉得找不到坚持下去的理由了。我挺不好受的,明明最初带着100分的热情和赤诚加入了校园媒体,怎么就会突然觉得看不到坚持的意义?


我们的对话框,她发来了不少抱怨——每天挠破脑袋想选题、码字的时候觉得自己被世界隔离、稿子一遍遍地被退回……


没等我说完,她又问,“学姐,这样的我还能成为记者吗?”

......




01

 “理科生能当记者吗?” 


夏晴 化学专业 学校青年通讯社


“老师您好,我是校青年通讯社新闻采编中心的学生记者,夏晴。”这是夏晴第一次以学生记者的身份去采访,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的内心很微妙,高兴又忐忑。


当时接到的任务是采写校运会,夏晴到现场,看到运动员越过了终点线,心想:“哇,这是冠军。”于是走上跟前,说出了那句准备已久的自我介绍,询问是否可以接受采访。运动员先是一惊,然后笑着说:“当然可以”。


采访结束后,夏晴写出了自己成为学生记者后的第一篇稿子,她看着平台上发表的署名的文章,好像母亲望着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惊喜之余有些手足无措,既惊喜自己的文章终于发表,又担心自己的下篇稿子不知道何去何从,自己理科生的身份是否能够承担学生记者这个称谓。


“理科生能当记者吗?”夏晴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


大一时,夏晴经常思考:“理科生的身份,没有学过专业知识,没有训练出过硬的语言思维与文字功底,真的能成为记者吗?”记得有篇稿子,她整整写了五天,每天早饭还没吃就开始写稿,只要睁着眼睛的时间都是在盯着电脑。稿件完成的时候,前辈和采访对象都不满意,采访对象甚至说,“我记得你初中时稿子写得挺好的啊!”这句话将她刚燃起的信心刺得粉碎。


大二时,夏晴开始没有那么在意自己理科生的身份,她发现很多学生记者都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们都非常出色,这给了她一定的底气。所以,在遇到选题落选,一篇文字被删到所剩无几的情况时,她变得没有那么脆弱,开始觉得打磨文章是在为自己、为读者负责。


现在,夏晴已经完全认可了自己“理科生记者”的身份,一个媒体需要具备各行业知识的人才,学习不同专业的人在记者这个行业都有发展的机会。“理科专业和新闻工作对我而言都是‘充电宝’,新闻工作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生活,而独自沉浸在实验室的一个下午可以让我焦躁的心逐渐安定下来。


“有的时候,热爱和坚定也是你战胜别人的资本。”



02

  “我就是想当记者呀!” 


小星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学校大学生记者团微信部


因为一个主持人,小星想成为记者。


初中时,智能手机还没像现在那么普及,小星的娱乐活动之一就是每天晚上十点准点收听一档音频节目——青春集结号。节目主持人每天都会讲一些很正能量的故事,这令小星很是着迷,小小年纪的他在主持人的影响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期待,他也想进入媒体行业,最好能成为一名记者。怀揣着这份初心和理想,小星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新闻相关专业。


进入大学后,为了加深对于这个行业的了解,他成为了学校记者团的一名新媒体编辑。


在没有学习新闻专业前,小星觉得传媒行业并不难,采访不就是把别人的话搬到自己的文章里吗?新媒体不就是排排版吗......当他带着十足的热情和干劲儿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媒体工作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媒体工作,从来不是单一的将视频、图片、文字堆砌,它包含多种形式的融合以及与受众交互。一份作品的诞生,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松懈。”


记得有一次,小星和同学一起制作一个体现当地特色的视频,他们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想脚本、借道具、做孵化。大概是因为“朝思暮想”,那段时间,小星每天做梦都在想视频要如何拍摄。一起参与制作的同学每天打电话,讨论这个画面应该怎么呈现,那个镜头应该如何拍摄。最终,他们完成了视频拍摄,视频在上传到视频网站,收获了63.5万的浏览量,为此,他们还赚了250块的现金奖励。



03

  “你好,我是一名摄影师。” 


俊维 汉语言文学专业 校新媒体工作室


“你好,我是俊维,是一名摄影师。”俊维每次自我介绍时都会自豪地说起自己摄影师的身份。


大学期间,俊维每个月都会攒一部分生活费支持自己去各地拍摄。摄影是件费钱的事情,睡机场、睡火车站,能省的地方他绝对不会对自己手软。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次是在2020年,俊维和同学去到广西调研桂剧。调研期间,他了解到了许多关于桂剧的故事,也了解到了传承者的困境。当时一行人采访了一个由中老年人组成的剧团,因为疫情冲击,剧团面临着解散和技艺失传的风险。团长在接受采访时就哭了出来,他觉得自己可能无法将剧团传承下去。为了更好地帮助到他们,俊维加班加点地将调研视频发布出去。成品在视频网站得到了不错的反响,不少人联系俊维,表示愿意和剧团合作宣传桂剧。


还有一次俊维带着帐篷,还有七八十斤的设备去甘肃白银的永泰古城拍摄。仅仅赶路就赶了三天,结果一行人刚到地方就遭遇了沙漠里难遇的大暴雨,他们只好坐在帐篷里等雨停。第一天暴雨,第二天乌云没散,终于在第三天的晚上,熬了一个通宵的他们看到了银河。俊维也拍到了人生的第一颗流星。


俊维发现,镜头记录的音画正转化为非遗文化的一帧帧生命力。



聊天的最后,我回答了学妹的问题。


“我也不喜欢每天挠破脑袋,寻找选题的感觉,也不喜欢坐在电脑前码字、无人问津的感觉,更不喜欢一遍遍地修改稿子,稿子被退回的感觉。


但是我喜欢终于找到一个好选题的感觉,喜欢采访时倾听别人故事和生活的感觉,也很喜欢稿子终于发布,看到大家在评论区饶有感触的评论的感觉。这些都是我做传媒的一部分,激励着我前进和坚持。”


学妹听了我的答案,说她再仔细考虑考虑。



行笔至此,本来故事应就此结尾。但日历的提示铃声突然响起,我瞥了一眼日历,才发现今天早就被我做了标记——校媒FM第200期。


还记得100期时,我刚做新媒体编辑不久,给很多平台投了很多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刷到了FM100期的文章,文章中有句话说道:“我们很幸运和志同道合的你产生交集,我们也期待着FM200期的到来。”不知为何,这短短几十个字让我瞬间重燃斗志,我暗暗发誓,200期的时候一定要和校媒FM产生交集。


如今的我成了FM的文字编辑,努力怎么可能没有意义,“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总会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


想到这,我又抓紧给学妹发了消息,学妹秒回我说:“我刚刚也正准备发消息告诉你,我决定留下来再坚持坚持。”

来源: 中青校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