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1-27 03:20

摘要:将古树藏在“深闺”,还是让它们成为风景名胜的一部分?都不是。

在上海,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为古树。

是将它们藏在“深闺”,不被打扰以便保护,还是让它们成为风景名胜的一部分,以旅游景区为“窗口”名扬天下?

这两种模式,上海都没选。1月26日正式开放的上海首座市级古树公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街道的古蜡梅园,给出了第三种答案。

创新理念,古树能“反哺”城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樱花路海桐路路口找到了这座古树公园。这个3673平方米的空间,主角是一株古树编号为1535的素心蜡梅。

蜡梅原产我国中部,性喜阳光,但也略耐阴,较耐寒、耐旱,对土质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轻壤土为宜。

虽已是期颐之年,但这株古蜡梅依旧身强力壮,约高7米、冠幅达13米。如今正值花期,即使这几天被雨水压抑,但花香依然顽强地向外扩散,结合一身晶莹剔透的黄色靓装,在肃杀的冬日带给路人惊喜和感动。

然而将时钟倒拨到将近20年前,这株素心蜡梅仍是当时浦东新区花木镇建国十七队一株默默无闻的“家树”。

家住附近的罗女士告诉记者,动迁之前,她的祖辈已至少有四代与这株古蜡梅相守。

2003年前后,因动迁,担心古蜡梅无人看护,父辈便向当时的林业部门反映情况,后认定为上海市二级保护古树,其所在区域纳入公共绿地,转交城建单位管养,受到善待和保护。

“就好像看到自己的亲人一样,而且被打扮得这么漂亮,真的很感动。”罗女士说,自己现在就住附近,送孩子去幼儿园时,可以经常顺路探望古蜡梅,她很高兴能有更多市民通过古树公园这样好的方式去了解认识这株古树,共同见证罗家家史的新篇章。

和这株古蜡梅相处十多年的园艺师吴育松很认同古树公园这种新模式:“相比养在深闺人未识,许多符合条件的古树可以在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抛头露面’。”

他坦言,某种程度上,社会关注度高了,更有利于古树的保护。

比如可以鼓励认养古树的市民群众或热心的志愿者一起参与古树的日常管养,虽然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所欠缺,但可以对古树肉眼可见的状态进行更频繁的检视,如发现问题,可以及时提醒园艺师尽早介入,提高管养效率。

“打造古树公园,是古树保护理念的一种创新,让受到精心呵护的古树也能用独特的方式造福城市和人民群众,提供科普宣传、休闲游憩等新功能。”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陈志华表示,今年上海将力争打造3座市级古树公园,浦东新区的古蜡梅园建成开放后,松江有望打造一座古银杏公园,奉贤则是一座古桑树公园。

平衡保护与开放,细节一举多得

“其实一开始没想到建古树公园。”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玲坦言,经过近20年,公共绿地当初栽植的香樟等乔木生长茂盛,导致身处腹地的古蜡梅所处的环境过于郁闭,常年光照不足,再加上本来地势就比较低洼,古蜡梅根系所在土壤排水性差,容易积水,这些已经较为严重地影响到古蜡梅的生长,因此去年就打算对其进行复壮。

实际操作过程中,想法慢慢改变。张玲表示,在前期走访座谈中,有很多居民对这片公共绿地寄予厚望,希望能够改造成风景更优美、功能更丰富的公共空间。

打造古树公园的想法逐渐浮出水面:对古蜡梅周边的郁闭环境进行改善,环绕以新种的十几种蜡梅,打造一座上海稀缺的冬日花景口袋公园,实现保护古树、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理念、提升社区生活品质等多重功能。

理念相当好,但具体推进时,如何把控保护与开放之间的度,是古树公园探路者们要面临的主要难题。

终于,古蜡梅园内的众多细节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首先,园内围绕古蜡梅打造了一个高60厘米、直径24米的花坛。这座花坛不着痕迹地制造了一面“空气墙”,用60厘米的高度阻挡了大部分人想要靠近接触古蜡梅的冲动,同时提供了无死角的舒适观赏角度、设置了合适的拍摄距离,能满足大部分人慕名而来“打卡”古树的需求。

“这个直径24米的圆形空间,是古蜡梅十分理想的保护区域。”张玲表示,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古树树冠垂直投影外至少五米的范围,划定为古树保护区,该区域内,禁止挖坑取土、焚烧、倾倒有害废渣废液、新建扩建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损害古树正常生长的活动。

在此基础上,上海绿化部门还提出了古树控制区的概念,即古树理想生长状况下的最大树冠外围至少5米以内的空间。为古蜡梅“量身定制”的古树控制区,直径差不多就是24米,做到了保护与开放的相对平衡。

在古蜡梅周边,大量“可亲近”的素心蜡梅、狗牙蜡梅、金钟蜡梅、小花蜡梅、磬口蜡梅、美国蜡梅和其他品种的花灌木、地被花卉也能有效分散对古蜡梅的注意力,还兼具丰富口袋公园花卉四季品相、科普自然常识、园艺文化等功能。

一些保护古蜡梅的措施,经过精巧的设计,还能同时造福周边社区居民。

记者注意到,公园内铺设了225米的环形绿道,从公园中心位置的古蜡梅,沿着坡道从高到低逐渐延伸到四周。

这些绿道在为周边居民提供游憩、体锻等服务的同时,暗藏“机关”:雨水通过绿道的透水层,汇入埋在土壤里的排水管网,沿着地势排入市政管网;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等部门研发的“生态栽植模块”也藏在下面,能够有效缓解土壤因人为踩踏导致的紧实,并借助多根通气管槽解决土壤“呼吸”的问题。

“很多古树的保护措施做了也就做了,但如果能够造福百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张玲说。

栏目主编:陈玺撼题图来源:唐瓴 摄文中图片来源:唐瓴、陈玺撼

【来源:上观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