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事 ( ) • 2022-03-27 22:24
03-27 20:04

文|凤凰网军事频道特约作者 尤金少将

2022年3月24日北京时间下午13时40分许,因使用导弹攻击顿涅茨克市而臭名昭著的乌克兰第19导弹旅对俄军控制下的别尔江斯克码头泊位进行了一轮密集袭击。多枚“圆点”-U短程弹道导弹均被俄军反导系统拦截,但导弹弹体和推进段的碎片依旧砸入港区,正在港内卸货的“萨拉托夫”、“凯撒.库尼科夫”、“新切尔卡斯克”号三艘登陆舰多处遭导弹破片、集束弹药和燃烧段击中,部分火苗引燃了港口油罐和舰艇上的易燃物,引发爆炸和大火。

坐沉港口的1171型坦克登陆舰“萨拉托夫”号,舰面依旧在冒着滚滚浓烟

坐沉港口的1171型坦克登陆舰“萨拉托夫”号,舰面依旧在冒着滚滚浓烟

三艘舰艇中的两艘成功完成堵漏作业驶离港口,但于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1171型运输舰“萨拉托夫”号却因为装卸中的弹药被引爆导致操舵系统失灵而无力回天,最终主动打开通海阀坐沉港内灭火。本次袭击共造成3名士兵死亡,11名士兵负伤,另有约400吨弹药和其他物资被焚毁。尽管造成的损失不大,过程也有些滑稽,但有一个客观事实还是不能否认的——2022年3月24日,人类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弹道导弹击沉舰艇的战果。

登陆舰沉没后仍在燃烧的港口油罐

登陆舰沉没后仍在燃烧的港口油罐

事实上,这并不是乌军第一次对别尔江斯克进行导弹打击。在18日、19日,乌军都曾向别尔江斯克发起过导弹袭击。也曾出现过部分被拦截的部分助推段结构坠落码头与周遭区域的情况。本次乌军的攻击很有可能采取了饱和攻击的战术,或者利用了俄军防空部队多次成功防御袭击后麻痹大意的心态。但不论如何,这次袭击都让弹道导弹击毁舰艇第一次从靶场上变成了现实。要知道,“圆点”-U只是一款技术状态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散布半径接近150米的导弹,无论被拦截与否,单单是让它落在在只有200多米宽的狭窄的码头上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次打击所取得的战果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歪打正着”的产物。

先前“圆点”-U短程导弹助推段落入港口的情况

先前“圆点”-U短程导弹助推段落入港口的情况

并非个案的弹道导弹对舰对港袭击

这次袭击也同样并不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利用弹道导弹对港口内的物资和舰队实施袭击。早在1991年2月16日,萨达姆控制下的伊拉克军队就曾使用“侯赛因”(伊拉克山寨版飞毛腿-B)弹道导弹攻击位于沙特阿拉伯朱拜勒港内的联军舰队和物资集散地。尽管侦察卫星成功预警了打击,但导弹飞行途径上的十几套联军防空系统和舰艇仍未能及时拦截目标,导弹最终还是成功落入了港区。不过,得益于伊拉克的粗糙工艺,导弹的弹头未能引爆。只有一些导弹碎片溅落到2艘航空支援舰和波兰医院船和码头上,造成了轻微的损失。

朱拜勒港袭击

朱拜勒港袭击

而在2015年10月7日,也门胡塞武装对沙特海军泊地的袭击中,也曾使用过“圆点”系列弹道导弹。但胡塞武装在导弹使用上的想象力要更强些,他们采用了弹道导弹、反舰导弹与无人机相结合的战法。从多个方向使用多种弹药发起攻击,突破了港口防空反导系统。一举击沉了沙特海军满载军需物资,正在离港,排水量高达11400吨的904号Yunbou补给舰,并击伤了三艘其他舰艇。不过这一战果一直存在争议:胡塞方面一直认为最终击沉补给舰的是反舰导弹,而沙特方面则坚决否认自己有任何舰艇损失。直到2022年初才有人偷拍到拆船码头内严重损毁,正在等待拆解的Yunbou号,才终于让围绕这一战果的争议尘埃落定。

2015年港口袭击发生的地图记录

2015年港口袭击发生的地图记录

尽管几次发起导弹袭击的国家和思路均有不同,但它们之间显然是存在共性的:无论是在伊拉克、也门还是在乌克兰。发动对舰队攻击的导弹导弹部队,都处于在对手全面掌握制空权与制海权的不利条件下。从这几次袭击的成功中,我们也不难管窥到弹道导弹发射车辆极高的生存性和战术机动性。

损毁后等待拆解的Yunbou号补给舰,我们至今尚无法判断这艘军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损毁后等待拆解的Yunbou号补给舰,我们至今尚无法判断这艘军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当然,到目前为止,所有弹道导弹对港口和舰队的攻击战果,都是靠老式导弹集火攻击或静止或缓慢移动的运输舰艇取得的。相较于这种肥硕而脆弱的目标。作战舰艇的体积要更为袖珍,探测范围、自卫火力、反应速度和装甲防护也要更上一层楼。南美游击队有一句谚语:叫“工具选对,事半功倍。”面对这些难缠的目标,自然也需要更为专业的武器,比如——专业的反舰弹道导弹。

正在成为潮流的反舰弹道导弹

一提到反舰弹道导弹,国人第一个想到的显然就是著名的“东风”-21D与“东风”-26系列弹道导弹。这两款专业的高速反舰武器的出现成为了中国夺取第一岛链内制海权的“定海神针”。也一度被美国海军视为维持中国近海“自由航行”的主要威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反舰弹道导弹已不再是中国的专利。相关技术正在扩散,并逐渐成为地区国家对抗外部强权干预的手段。

在鸭绿江的东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就以“飞毛腿”系列导弹为基础发展出了“火星”-9改进型反舰弹道导弹。这款射程300多公里的短程导弹加装了“格洛纳斯”定位系统,并在弹头外侧加装了四片舵叶,用于在最终阶段对导弹的末端轨道进行修正。在最好的一次测试中,该弹到靶心的距离尚不足7米。这些导弹在实际使用中很可能会采用集束弹头与高爆弹头混用的办法,最大限度的降低落点误差对导弹打击效果的影响,并尽可能对敌军舰艇进行破坏。

图为朝鲜在“飞毛腿”导弹基础上研发的“火星”9导弹

图为朝鲜在“飞毛腿”导弹基础上研发的“火星”9导弹

无独有偶,与美国同样不对付的伊朗,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反舰弹道导弹系统。该系统脱胎自长期对伊拉克境内美军和库尔德人目标实施打击的“法塔赫”110导弹,也被称为“法塔赫”1100M3。该型导弹的弹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做伊朗人沿着中国外贸的M-7轻型战术弹道导弹设计发展的产物。

BL{W6LXG8Q}YN)97F)3@QGA

伊朗“法塔赫”1100M3虽然射程偏短,但部署灵活性很高。

伊朗“法塔赫”1100M3虽然射程偏短,但部署灵活性很高。

该导弹采用的是固体燃料,重量很轻。尽管射程偏短,却可以由轻型厢式车运输。非常适合大规模隐蔽部署和饱和式攻击。其弹既可以采用GDP+惯性复合制导系统,亦有装备光学+惯性复合制导的低速精确打击版本。该型导弹在2014~2020年间进行过四五轮的地面和海上射击实验,并取得了令伊朗方面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