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5-26 17:45

2006年一天,广东东莞的何亚胜来到工作单位殡仪馆,正准备进门时,却被门口的保安拦了下来,保安告诉他,有一封来自浙江省金华市的明信片是寄给他的,这让何亚胜感到有些疑惑,他想了想,自己并不认识浙江省金华市的人,怎么会有来自那里的明信片呢?

带着怀疑的表情,何亚胜接过了明信片,寄件人的名字叫陈翠菊。何亚胜一看这个名字,感觉自己并不认识她,但仔细一想又感觉有些眼熟,再一看明信片的内容,陈翠菊在明信片上称他为再生父母,并且说,对自己有大恩大德。

人命关天的大事,看到这里,何亚胜才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确实从殡仪馆救下一具“无名女尸”,没想到在十几年后,这个当初被当成“死人”的女孩,还记得自己。这明信片,不由得让何亚胜想起来11年前的那个中午。

停尸间惊魂挽救

1995年7月27日中午,已经在殡仪馆工作很长时间的何亚胜,像往常一样结束外勤后回到殡仪馆。他要经过火化车间,回去整理自己的出勤任务,就在这时,他职业生涯史上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了。

就在何亚胜正经过火化车间时,一阵风将停尸间的一具女尸身上的裹尸布吹散了,这个恐怖的场面,普通人看到肯定会心里一惊,但何亚胜在殡仪馆工作多年了,对于这种事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他走进去想将裹尸布重新盖起来,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差点怀疑人生。

就在何亚胜准备转身往里走时,他惊奇地发现,这具女尸的肚子竟然有些微微的起伏,他心里咯噔一下,想着可能是自己出勤太累了,看花了眼。在殡仪馆的多年经验,让何亚胜的胆子也大了不少,他鼓足勇气上前查看一下。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具无名女尸不仅肚子在动,她的脚趾头和喉咙等部位也在微微地颤动,这让何亚胜大惊失色,一股莫名的恐惧从心里袭来。

惊恐了一会儿,何亚胜才反应过来“这个女人是不是没有死?”怀着这样的疑惑,何亚胜用手探了探女尸的鼻息,他惊奇地发现,女尸确实还有微弱的呼吸,她并没有死!

看着眼前“离奇复活”的女尸,何亚胜赶紧喊来殡仪馆的其他同事,他们一起将这具“无名女尸”送到了东莞附城医院。

而此时,距离女尸火化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如果何亚胜晚一会发现她,那么,她很有可能被投入火化炉,如此一来,何亚胜也确实救了这具“无名女尸”的命,称得上是她的再生父母了。

只不过,单从殡仪馆被送到医院还不够,这名女子后期的治疗工作也更加复杂。

这具女尸在殡仪馆停放时间太久了,刚被送到医院时,她身上散发着非常难闻的气味,在救护车运送的过程中,医生都不敢关车门,气味实在是太熏人了。

好多天未曾进水进食了,她已经没有了人样,大小便完全失禁,身上的衣服非常脏,已经看不出什么颜色了,浑身上下散发着臭味,还有泥土和各种苔藓,女人的头发更是乱成一团,无法打理,只能用剪刀剪下来。

作为一名被送到殡仪馆多时的“女尸”,她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也没有钱,不过即便如此,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医院还是给她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经过专业的医疗设备诊断,医生发现:她已经严重脱水,极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甚至还存在酸中毒、多种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安全的征兆

虽然这名女子无法承担任何医疗费用,也没有家属陪在身边,可东莞附城医院的院长当即表示,只要能挽救这条生命,所有治疗的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就这样,医生对她进行了全力抢救。

为了挽救这个鲜活的生命,医院多科室人员综合会诊,各类医护人员齐上阵,开始对她进行全面的紧急救治。

为了暂时稳定她的生命状况,医护人员每天都为她点滴1-2瓶脂肪乳,输送一瓶半的鼻饲全营养素,即便如此,在最初一段时间,她依然像一个植物人一样,没有任何意识,大小便还是完全失禁,她所有的日常护理都需要医护人员亲力亲为。

单单只有医学护理还是不够的,她身上的衣服也经常需要换洗,为此,医院专门给她找了护工,能及时地为她擦洗身子,换洗衣服,护工的费用还是由护士长李琼娟垫付的。

让李琼娟没有想到的是,找来的护工们不是被瘦得皮包骨头的人吓跑,就是没法接受这种高强度的护理工作,所找来的护工都是没干几天就离开了。

面对这种情况,医院也是没有办法,只能安排专门的护士分成几个小组,轮流对她进行照顾。

好在护士们都非常负责,他们照顾病人就像照顾新生婴儿一样小心翼翼,终于在三个月后,这位曾经被当作“尸体”送入殡仪馆即将推进火化炉的女人,终于醒了过来。

她是谁?

东莞附城医院救活了一具”无名女尸”,这件事迅速在社会上传开来,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媒体纷纷前来采访,在记者的采访下,她的身份也被揭开了。

原来,这具“无名女尸”叫做陈翠菊,1997年出生在贵州省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榕江县忠诚镇的干榜寨,她的家乡是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山村,就像古代村落里的人一样,寨子里的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他们与外面的联系并不多。

整个山村都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原先的劳动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了,微薄的收入只能让他们勉强糊口,特别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他们纷纷选择走出大山,外出打工干活。

这些人很多都来到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和率先开放的城市打工,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命运,陈翠菊也是其中之一。

那时,陈翠菊无比渴望走出贫困的山区,去见一见外面广阔的天地,她也希望自己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来赡养父母。

1995年,在家人的帮助下凑齐了路费,陈翠菊来到广东东莞打工,一开始,陈翠菊抱着美好的愿望来到这座城市,但现实却给了这个18岁的姑娘重重一击。

几经波折的她,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东莞后,她随便就找了一家电子厂打工,严峻的考验随之而来。

首先,她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东莞与她的家乡生活习惯有着太多的不同,无论是饮食、还是气候,都让初来乍到的陈翠菊难以适应和接受。

其次,她要忍受电子厂又苦又累的高强度工作,只有18岁的她,身体承受能力远远不如二三十岁的成年人,无休无止地加班生活,让她每天都过得十分疲乏。

困难并不仅限于此,她还要面对食堂里难以下咽的饭菜,饮食习惯的不同,本来陈翠菊就不太适应广州地区的口味,再加上对于她这样的员工,工厂不可能给她提供多好的饭菜,就这样,陈翠菊每顿都吃得很少,渐渐的她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在水土不服、营养水平摄入不足的情况下,她又做着高强度的繁重工作,一来二去,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身上很多部位都隐隐作痛。但陈翠菊收入微薄,生活拮据,她并没有多少积蓄可以去看病,面对这种情况,她只能是忍一忍,想着自己可能是太累了,多休息休息就好了。

她总是认为,自己的身体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需要休息,所以那个时候,她总是盼望着每周仅有的可以休息的周末晚上(当时陈翠菊并不是双休)。

七月初,期盼已久的可以休息的周末如约而至,好不容易放松下来的陈翠菊和工友一起外出放松。没想到的是,她刚出去不久,就感到头晕眼花,一时没跟上工友的步伐,就这样与工友走散了。

这可是她第一次外出,她根本不认识东莞的路,也不会说普通话,生性胆小的她也不敢向陌生人问路,就这样,她只能毫无目的地乱走,走着走着,她感到头痛越来越重,自己也是又渴又累,于是,随便找了一条小河,想喝点河水来解渴。

孤立无援的陈翠菊,找不到回工厂的路,身上也没有钱买东西吃,她只能翻垃圾桶来找东西充饥,就这样,一连几天也没人找她,饿得实在受不了的陈翠菊,最终栽倒在一个天桥底下。

后来,路人发现了躺在泥水里的陈翠菊,看着她一动也不动,几名路人也有些害怕,便向当地的公安机关报了案。

民警赶来后,并没有从她身上找到任何能证明身份的东西,不知道她是哪里人,也不知道她是干什么的。加上当时她已经没有生理反应了,呼吸也异常微弱,在当时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被认定是一具“尸体”,只能将她送到东莞市的殡仪馆。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按照“无名尸体”处置,并安排了焚化炉准备将其火化。或许因为这个18岁的姑娘的遭遇实在令人不忍,或许她的运气超级好,上天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让路过的何亚胜发现了她还活着,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被送到医院后,陈翠菊在医生的抢救下,逐渐恢复了健康,也联系上了家人,可是,她的家庭实在太困难了,当初送陈翠菊来东莞的路费,还是家里卖掉准备建房子用的木材才凑齐的,现在家里实在拿不出路费让陈翠菊回家了,最终,还是医院自掏腰包赞助了800元钱,让陈翠菊回到了家,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

涅槃重生

陈翠菊死而复生被救治后成功回家的事情,经媒体报道之后,成了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东莞文艺界还为此编排了一部剧,名为《采菊回乡》。

面对殡仪馆的何亚胜和广东附城医院的医生,陈翠菊也是满怀感激,1996年初,在家休养了几个月的陈翠菊,向医院和何亚胜分别寄去了感谢信,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而广东东莞市委也派出代表,专程来到她的老家探望她。

一听说东莞派人专程来探望,陈翠菊家乡的山寨准备了热情的欢迎仪式,他们专门杀鸡、煮红蛋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并像陈翠菊一样表达了对东莞人民的感谢。

事情到此还没有结束,经过媒体大量报道后,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了陈翠萍的遭遇,他们纷纷给她寄来信件,关怀她,问候她,鼓励她好好的活下去;有人愿意帮她找工作,也有人希望能够与这位坚强的姑娘成为朋友,那段时间,在繁忙的回信中,陈翠菊思考着自己今后要走的路。

就在这时,一名美术老师的来信引起了她的注意,老师叫做陈仲廉,原本是浙江省金华市一所普通中学的美术老师,在看到陈翠菊的报道之后,被陈翠菊的经历所打动,他表示,陈翠菊是吃了没有文化和知识的亏,如果好好培养,她的人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陈仲廉专门找到了学校的领导,希望能够给陈翠菊一个学习画画和知识的机会,为了能够帮陈翠菊争取这次机会,陈仲廉在与母亲商量过后,主动承担了她的学费。

陈仲廉的所作所为,让陈翠菊重新燃起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当她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后,便和弟弟一起来到了浙江金华。

刚到金华时,陈翠菊身体非常瘦弱,走路都有些摇摇晃晃的,陈仲廉心疼他们,将他们安排到了画室居住,为他们打点了一切,让二人只需要安心地考虑学习问题。

陈仲廉为他们解决了经济问题,却没有办法为他们平息舆论,学校里很多人,都知道陈翠菊的往事,对于这个曾经进过殡仪馆的人,在鬼门关走过一趟的人,很多同学都有所顾忌,不愿意和她接触,甚至认为她可能是个灾星。

面对周围同学的孤立和议论,陈翠菊和弟弟变得格外自卑,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对此,陈仲廉也发现了这种情况,他也花了不少心思,他时常鼓励姐弟俩多与同学交往,多沟通,对她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在老师陈仲廉的帮助下,陈翠菊终于建立起了对生活的信心,姐弟俩也逐渐融入了集体。

能遇到这样的恩师,陈翠菊感到无比幸运,也无比感动,她知道,只有自己努力学习才能对得起老师,也才能对得起远在东莞拯救过自己的人。

陈翠菊强迫自己刻苦地学习绘画知识,努力学习终究换来了好的结果,她的画作无数次在国际大赛当中获奖,也在很多国家进行过展览,喜欢她作品的人数不胜数,如今的她已经成为了“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也有了“高级书画师”的称号。

成名之后,不忘本,成为著名画家后,陈翠菊还专门在自己的家乡举办了一次画展,帮助宣传和建设自己的家乡。

在陈翠萍被救活的11年后,也就是2006年,《东莞日报》出版20周年社庆来临之际,陈翠菊来到东莞,专程到殡仪馆和救治自己的医院对医护人员和何亚胜进行探望,并向医院赠送了一幅《枯木喜逢春》的画作,向曾经的恩人表达自己的感谢。

如今陈翠菊已过不惑之年,她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画室,如今的她除了绘画,也还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贫困山区的人群,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她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重新恢复了信心,如今,她只有更加努力地生活,帮助更多的人,才能回报社会对自己的爱。

笔者认为,陈翠菊的人生遭遇和涅槃重生,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她外出打工正是我国经济发展腾飞时期,有多少人从此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商品经济的繁荣,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这些打工者辛勤劳动。

医院能够对陈翠菊展开无条件的救治,真正体现了那个年代“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精神,那个时代,生活条件虽然没有现在好,但有很多的像何亚胜和医院院长这样人,乐于助人为乐,乐于伸出援手,那个时代的人道德水准还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复活“女尸”成画家:“是东莞人民给我的第二次生命”

羊城晚报 :陈翠菊东莞磕谢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