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5-27 21:34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季终于开播了。

这一季不但请来了前两季冠军宁静、那英,还有吴莫愁、谭维维、Twins姐妹等实力派,尤其王心凌更是在网上掀起一波回忆杀。

与她们相比,张蔷好像没什么名气,但她绝对是真·乘风破浪的姐姐

她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受欢迎歌手第三名,排名还在邓丽君之上,邓丽君排名第四。

她曾在不到两年时间连续发行了19张专辑,专辑总销量达到了2000万张,在80年代堪称天文数字。

她总是十分神秘,在她最红火的时候,歌迷们都不了解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经历了一夜成名的辉煌,也经历了各种纷扰和争议,直到最后销声匿迹,她的经历十分传奇。

01 叛逆女孩的走红之路

1967年12月18日,张蔷出生在北京,6岁那年父母离婚,她和弟弟跟随母亲生活。

张蔷的妈妈是中国交响乐团的一名小提琴手,在当时文艺团体的人都引领着社会时尚潮流,因此张蔷从小就和同龄孩子不一样。

她是单亲家庭长大的。

在上世纪70年代,离婚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特殊的家庭背景让张蔷经常遭受同学们的议论和欺负,因此她非常不喜欢学校,经常逃学。

她经常顶着一头卷发去上学,头发是妈妈给烫的。

在那个年代烫头发是需要单位开介绍信的,孩子烫头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

她的穿着打扮与众不同,经常穿着牛仔短裤、吊带背心、蝙蝠衫,戴着大耳环和蛤蟆镜,这样的打扮在当时就是奇装异服。

她从小听的音乐也和别人不一样。

她妈妈曾是李谷一的伴奏,张蔷经常在录音棚外等着她妈妈,因为她成了这些经典歌曲的全国第一个听众。但是她对这些歌曲丝毫不感兴趣,她更喜欢欧美流行音乐和迈克尔·杰克逊。

得益于她妈妈的工作,在文艺团体长大的张蔷能接触到一些只有内部人员才能听到的欧美流行音乐。

她从小就迷恋欧美流行音乐,经常跟着录音机哼唱几句。

一有空闲,她就呆在家里用简陋的设备给自己录专辑,拿来两个录音机,一个用来记录自己的歌,另一个放着外国的流行音乐。

她将放歌的录音机放在远处,对着另一台录音机大声唱,压过音乐原声,然后加上一点背景音乐,就这样她的第一张专辑就诞生了。

有一次,歌唱家王洁实听了张蔷的演唱,夸赞她唱得不错,可以跟着他们演出了。

这句鼓励的话给了张蔷很大的信心,于是她立志成为一名歌手。

然而,她的歌手梦刚开始就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1984年,15岁的张蔷报名参加了北京海淀区举行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

她手拿妈妈给她买的吉他,在台上又蹦又跳地唱了一首美国卡朋特兄妹的代表作《什锦菜》,没想到这首歌吓坏了评委们。

因为当时参赛选手唱的都是一些红色革命歌曲或者民歌,比较大胆的人唱的也不过是前苏联的歌曲。

张蔷唱的这首英文歌显得那么突兀和不合时宜,在那个年代,李谷一唱的《乡恋》都能被批判为靡靡之音。

许多人对张蔷说,你这种唱法只能去广州的一些茶座里唱歌。

因为当时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接受外来文化比较多,只有那里才能接受她这种唱法。

于是,16岁的张蔷动了去广州的心思

02 演艺事业红火,音乐专辑大卖

16岁的张蔷还真动过去广州的心思,不过她还没买好去广州的车票,就有人送了她一张去云南的车票。

1985年,云南音像出版社去中央歌舞团挑选演员,张蔷妈妈的同学在那里工作,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张蔷,想让她去试试看。

张蔷就兴高采烈地去试音,没想到一曲唱罢,直接为她赢得了第一次录专辑的机会。

很快,云南音像出版社就为张蔷录制了第一张专辑《东京之夜》,这张专辑里的歌大多都是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歌词通俗易懂。

在80年代,中国人唱歌还比较含蓄,像这样用轻快的旋律大胆唱出爱的歌曲比较少见,所以专辑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迅速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

当时出版社只打算发行60万张,没想到专辑刚上市就卖脱销了。

于是,出版社加班加点地制作磁带,加大发行量,最终这张专辑创造了250万张的销售神话,为出版社大赚一笔。

为了拴住这棵摇钱树,出版社花费了大价钱,用9000块买断了张蔷三个月内出唱片的权利。

在那个年代,万元户非常稀少,张蔷母亲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70多块钱,16岁的小姑娘一下子就能赚这么多钱,在当时简直就是神话。后来在张蔷最火的时候,录一张专辑的酬劳达到1万元。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张蔷疯狂地录歌、出专辑。

最忙的时候,当时国家大剧院的录音棚在一个月内几乎都被张蔷包了下来,那一个月她一口气录了4张专辑。

出道第一年,张蔷就出了6张专辑,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一口气出了19张专辑,平均两个月出一张专辑。要知道现在的歌手一年出一张专辑就已经算是高产了。

张蔷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出这么多专辑,是因为她的歌几乎都是翻唱的。

她最广为传唱的歌《爱你在心口难开》翻唱的是英文老歌《More Than I Can Say》,不过这首歌最早翻唱的人是台湾歌手凤飞飞,就是唱过经典歌曲《追梦人》的歌手。

在80年代,内地流行音乐还没有发展起来,许多歌手都是靠翻唱出道走红的。

王菲翻唱过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又见炊烟》,那英翻唱过苏芮的《酒干倘卖无》《我找到自己》。

张蔷出名之后,也有人要为她写歌,其中就有非常出名的作曲家,不过都被张蔷拒绝了,还撂下一句,歌太难听了。

年轻时的张蔷不但穿衣风格特立独行,行事风格也是奔放大胆。

这样的性格也为她日后的演唱事业带来很大麻烦,让她吃了不少亏。

03 遭媒体封杀,无奈退出歌坛

张蔷不但录歌出唱片,也和其他歌手一样到处走穴演出,还因此被坑得很惨。

1986年秋天,张蔷刚从沈阳演出回来,一群人就堵住在她家门口,要带她去河南演出。

原来是张蔷舅舅收了这群人的好处,口头上替张蔷答应了演出。

虽然张蔷不想去,但是碍于做艺人的艺德,还是跟着这些人去了河南,没想到她这一趟是上了贼船。

在河南演出,穴头带着张蔷一站接一站地演,又找各种借口不给演出费。张蔷在演出中累病了,又是发烧又是呕吐,穴头还是逼她继续带病上场演出。

在张蔷提出要回北京时,他们扣着她不让走。为了吓唬张蔷,当着她的面打了一个小演员和灯光师。

后来,在一个朋友的帮助,张蔷才脱离了穴头的控制,狼狈地逃回了北京。

张蔷还遭遇过更尴尬的事,在三门峡的一次演出中,刚进行到一半就被当地文化局取消了演出资格。

这都是一张专辑惹的祸,张蔷曾发行过一张名为《害羞的女孩》的专辑,里边的不少歌曲都成了迪斯科舞厅的热门歌曲,因此张蔷还获得了外号“迪斯科女王”的外号。

不过在那个年代,跳迪斯科被认为是小流氓的行为,张蔷的歌受到这群“小流氓”的追捧,自然就遭到了不少保守人士的抵制。

他们批判张蔷打扮得像外国人,演唱风格像酒吧歌星,唱的歌曲有毒,会毒害青少年。于是张蔷经常负面评价缠身,被当时的主流文化所不容。

1986年,在北京工体举行的《让世界充满爱》百名歌星演唱会,邀请了当时所有流行音乐界有名的歌手,比如蔡国庆、韦唯、崔健、杭天琪等,就是没有邀请张蔷。

国内的媒体也集体抵制张蔷,不报道她,不邀请她参加各种晚会,也不承认她对流行音乐做出的贡献。

因为在电视、报纸和杂志上看不到张蔷,还曾有人恶意造谣她有小儿麻痹症,为了打破这个无聊的传言,张蔷特意在《青春多美妙》的专辑封面上刊登了泳装照。

1986年冬天,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张蔷的演唱事业直接走向终结。

一个英国女记者去张蔷家采访她,没想到女记者不怀好意,她只问了几个无关紧要的问题,然后将张蔷家里里外外拍了个遍就走了。

没过几天,外网新闻上刊登出,张蔷在内地被全面封杀,磁带全部被禁的消息。

这件事让张蔷遭受了极大的压力,国内对她的负面评价还没消失,国外又谣言四起。在各方压力下,张蔷的事业逐渐陷入了低谷。

从此之后,张蔷出专辑的数量开始锐减,她的商演也越来越少。

那一年,张蔷18岁。

她经历了一夜成名的辉煌,也经历了各种纷扰和争议,面对这些压力,张蔷感觉累了。

此时的张蔷蜕去了那份年少轻狂,开始理性思考接下来的人生路该怎么走。

04 成功复出,迟来的认可

1987年,张蔷出了最后一张专辑《潇洒地走》,然后去澳大利亚留学,就此告别了歌坛。

一年之后,张蔷返回祖国,在朋友的劝说下又出了一张专辑,可惜辑的销量惨淡。

此时的内地歌坛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大批港台流行音乐涌入内地,四大天王、小虎队等歌手在内地深受喜欢,歌坛中已经没有了张蔷的一席之地。

早已经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张蔷,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她选择退出歌坛。

之后,她早早地结婚生子,变成了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享受着平静的家庭生活。

2000年1月,张蔷接到了央视的邀请,让她在《同一首歌》的舞台上演唱《爱你在心口难开》,这是她第一次出现在电视荧幕上。

晚会之后,很快有唱片公司找张蔷签约,有媒体找她采访,电视台找她做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对张蔷无一例外都是赞美之词,例如“80年代歌坛天后”,“中国留学音乐早期的代表人物”,“迪斯科女王”等。

时隔15年,张蔷终于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

从1985年出道,到1987年出国,张蔷在歌坛只有短短的三年。

三年来,这个19岁的女孩从一炮而红到销声匿迹,经历了辉煌,也饱受非议,她经历了一段大起大落的人生,也写下了中国流行音乐的一段短暂的传奇。

当被人问道“怎么看到自己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地位”,张蔷淡定地回答:“我只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如今,已经54岁的张蔷被邀请到《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上,和不少年轻后辈同台比赛。

希望她能再现当年的精彩,拿下成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