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 ) • 2022-06-15 05:54

  美布局反伊联盟:利益的筹码无关和平

  作者:本报记者 肖天祎

 

  【特别关注】

  在全世界仍在聚焦俄乌冲突期间,中东地区又一场外交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成形,以色列借势出击,阿联酋频频示好,沙特欲拒还迎,美国推波助澜,但也有多国提出质疑、担忧和批评。

  酝酿冲突的“和平时代”

  5月31日,以色列与阿联酋在迪拜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定,作为两国间关系正常化进程的一部分,这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大型贸易协定。阿联酋-以色列商业委员会预测,到今年年底,将有近1000家以色列公司在阿联酋或通过阿联酋开展业务。阿联酋预计,这项协定在5年内可将双边贸易额提升至每年100亿美元以上。阿联酋贸易部长萨尼·宰尤迪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的协议将会加速双方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引领整个地区进入一个和平、稳定和繁荣的新时代。”

  但是,与此对比强烈的是,同日阿联酋外交部还象征性地谴责了以色列5月29日对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发动的攻击。袭击和冲突自4月13日以来一直持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专门组建了一个国际独立委员会,对“所有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违反和践踏国际人权法的指控”进行调查。委员会专员克里斯·西多蒂说:“以色列显然无意结束占领。事实上,它制定了明确的政策,以确保对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完全永久控制。这包括通过维持对巴勒斯坦人的压制性环境和对以色列定居者有利的环境来改变这些领土的人口结构。以色列的政策和行动使巴勒斯坦人感到沮丧并导致绝望感,助长了暴力循环和冲突旷日持久。”

  上述发言揭示了以色列同地区国家发展关系的主要阻碍——巴以问题。但是为何以色列一方面屡屡斩获外交突破,另一方面又对国内巴勒斯坦人施加暴行?为何地区阿拉伯国家纷纷抗议声援巴勒斯坦人,又时见一些国家同美、以“暗通款曲”?在此背后,所谓“和平时代”近在咫尺,还是新的冲突正在积蓄力量?

  无力抗拒的“筹码外交”?

  在俄乌冲突、新冠肺炎疫情和伊朗核协议僵局的多重威胁下,地区国家面临多种复杂的发展困境,美国和以色列瞄准这一战略时机,共同推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进程,并将政治、经济、安全等地区阿拉伯国家最迫切需要的筹码摆在台面,胁迫其做出让步。

  一是政治方面,美推动地区大国改善与以色列关系。以沙特为例,有消息指出,国王萨勒曼计划于今年内完成政权交接仪式,将其子穆罕默德扶上位。但穆罕默德此前深陷“卡舒吉案”,被美国总统拜登称为“不被信任者”。如何搁置美国民主党对沙特人权议题的非议,重塑美、欧对沙特王室的支持和信任,成为沙特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恰逢此时,白宫有消息传出,拜登将于7月访问以色列和沙特并举办阿拉伯领导人峰会。白宫6月10日称,美国不会忽视拜登担任总统之前发生的事,但重整与沙特的关系很重要,沙特也是美国的战略伙伴。值得注意的是,拜登公开表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是此次访问的首要目的,而不是飙升的油价。因此,多家媒体爆料称,美国、以色列、沙特已经接近达成私下交易,即沙特承认以色列换取美国承认穆罕默德。

  二是经济方面,美国加持助以色列扩大市场影响力。除阿联酋外,埃及等国也纷纷加强同以色列的经贸联系。5月,埃以签署了多项经贸合作协议,涉及天然气区域合作、沙漠农业、农产品出口、工业原材料等,并推动扩大合格工业区(QIZ),其中与以色列公司合作生产的产品在美国享受免税待遇。预测该领域将为埃及提供高达50亿美元的出口额。

  近期,欧盟委员会已提出一项从埃及进口天然气的协议,以在俄乌冲突后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埃及一直致力于利用本国的液化天然气工厂,通过从以色列和塞浦路斯进口天然气并将其再出口到中东和欧洲市场,将本国转变为区域天然气枢纽。得益于埃及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以色列将通过埃及加深同地区阿拉伯国家的能源联系,达成双赢。

  三是安全方面,美以谋求建立区域反伊朗联盟。美国跨党派立法者团体于6月9日提出立法,将授权美国政府与以色列、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巴林、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和伊拉克合作,就发展和部署针对伊朗的综合空中和导弹防御系统展开讨论,并要求6个月之内提交战略报告。

  在此过程中,美国和以色列也一直渲染伊朗的威胁。《纽约时报》报道称,伊朗制造研发核武器所需的浓缩铀窗口期已经从一年缩短到几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则称,伊朗试图将伊斯兰革命卫队移出美国的恐怖组织名单,如因此无法达成协议,可能导致美国及其盟国考虑寻求军事选择,从而对该地区造成无法形容的破坏。

  在此背景下,美国一改此前因“人权”问题担忧而发布的武器销售禁令,连续向地区重点盟友国家出售军事装备。今年2月,美国国务院宣布支持对沙特、阿联酋和约旦的最新军售交易,包括为约旦提供F-16战机以及升级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的防空系统。5月底,美国向埃及出售飞机、反坦克导弹等超过3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根据美国防部发布的一份声明,这些武器将帮助埃及补充其现有的军备库存,并用于反恐行动和边境安全行动,从而支持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美军中央司令部新任指挥官库里拉说,他“对埃及在中东地区的突出作用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美国对中东的整体政策并没有变,依然采取“离岸平衡”的手段,期待地区国家组成牵制伊朗的包围圈,从而服务美国、以色列自身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有所区别的是,拜登是不得已又走回了特朗普的老路。从打“人权牌”上位到弃打“人权牌”,美国自己对地区国家的发展设置重重障碍,又以此为筹码进行交换,此间指鹿为马、朝令夕改、两面要价,已成“司马昭之心”。而面对俄乌冲突影响,地区国家却不得不跳入美为其设置的“圈套”谋求自保。

  三重危机当需警醒

  当前中东地区局势有三重危机当需警醒。

  一是巴勒斯坦问题边缘化导致冲突升级。埃及著名巴以问题研究专家穆罕默德·赛义夫·道拉认为,当以色列恶意侵占耶路撒冷和阿克萨清真寺的时候,巴勒斯坦人期待阿拉伯国家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在与以色列的“战略联盟”中显得无足轻重,巴勒斯坦人等待的最后是绝望。

  但绝望并不意味着巴以冲突将停止。物极必反,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和哈马斯的权力天平出现了失衡。近期,巴勒斯坦的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加强了在约旦河西岸的活动能力,并策划了数十次针对以色列军警的袭击。假如以色列继续兴建定居点、强行逮捕巴勒斯坦民众、侵占阿克萨清真寺等,巴以双方的冲突暴力可能进一步增长,这种情况会促使其他巴勒斯坦派别的战士加入杰哈德或组建类似的军事团体。5月23日,杰哈德下属的圣城旅宣布组建图尔卡姆旅,这意味着约旦河西岸北部三大城市杰宁、纳布卢斯和图尔卡姆都已加入对抗以色列军队的行列。圣城旅军队领导人表示,这样的行动是保卫人民和土地的正常反应。

  二是以伊擦枪走火或引爆地区火药桶。5月份,以色列空军就对伊朗用来向叙利亚和黎巴嫩走私武器和工业设备的经济设施发动了15次袭击。6月12日,以色列轰炸了大马士革国际机场,以阻止伊朗利用商业航班向真主党和其他地区代理人运送武器的企图。为应对伊朗的报复行动,6月13日以色列外交部长拉皮德敦促在土耳其的以色列公民尽快离开,因为伊朗特工正积极计划攻击在伊斯坦布尔的以色列人。拉皮德说:“如果你已经在伊斯坦布尔,请尽速回到以色列。如果你计划搭乘航班飞往伊斯坦布尔,取消吧。不值得用你的生命去换假期。”

  半岛电视台报道指出,以色列过于迫切地“打击伊朗”,阿联酋、埃及、伊拉克等国被推到以伊冲突的前沿,将导致冲突升级并加剧地区的紧张局势与风险,打破此前地区努力维持的微妙安全平衡。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分析,2016年至2020年间,中东国家占美国所有武器出口的近一半。在此期间,该地区是增长最快的整体武器进口地区。尽管地区专家普遍认为,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不会同伊朗发生正面冲突,但伊朗选择在第三国针对以色列人员和设施的袭击仍有可能导致地区小规模军事袭击常态化。

  三是地区国家立场分化催生“外交孤立”。除了与以色列示好的国家外,地区仍有很多国家坚定反对以色列。叙利亚、卡塔尔等半数以上阿拉伯国家都没有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和以色列不断利用媒体造势,令地区国家和民众对于同以色列建立合作“脱敏”,逼迫政府频繁就该问题公开表态。如近期突尼斯外交部在一份声明中驳斥了有关北非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秘密外交谈判的报道,称其为虚假报道。声明指出,一些隶属于以色列政权的网站一直在散布这些谣言,企图损害突尼斯的形象及其坚定的亲巴勒斯坦立场。声明还表示,突尼斯对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不感兴趣,并强调该国在官方和民众层面将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直到他们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圣城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

  美国利用地区国家对以色列政策分化的扩大,使阿拉伯国家无法形成合力妥善应对地区问题,以此制造外交孤立“逐个击破”。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黎巴嫩实施严厉经济制裁,目的是向政府施压,要求其排斥亲伊朗的真主党,并将其从该国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中剔除。这也一定程度导致了黎巴嫩深陷经济危机无法自拔,国家濒临崩溃。

  (本报开罗6月14日电 本报驻开罗记者 肖天祎)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