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6-24 18:07

2022年高考已经落幕,根据统计,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高达1193万人,比2021年同比增长了115万人。

不过这个数字并不完全对应应届高考生的人数,这其中还有很多往届毕业生参加高考,冲刺着自己心中的理想院校。

在所有往届考生中,参加高考次数最多、年龄最大的考生当属今年55岁的梁实了。自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之后,他陆续参加了25次高考,都没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而今年已经是第26次了。

连续参加25次高考,荣获“考王”名号

在报名参加了今年的高考后,有媒体记者采访了这名被誉为“中国高考钉子户”的梁实。

梁实说:“今年是我第26次备战高考,我的目标和之前一样,就是四川大学,但是能顺利考上的几率我自己也说不好,可能还会有些困难。”

梁实之所以对自己这次高考没有信心,其实并不是灰心气馁,而是因为今年高考和之前的25次都不一样——这一次他报考的是文科。

之前他一直是考理科的,因为理科的院校专业选择广泛一些,而且理科的容错率高一点。

但是理科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如果没有题海战术的高强度练习的话,就很难拿到好成绩。而他偏偏就是不喜欢动笔做题的那一类考生。

之前的25次高考已经让他摸清了自己的考试习惯,所以他今年选择备战不需要大量做题、主要靠平时积累和理解的文科。

梁实说:“我觉得文科难度相对来说低一点,理解能力能让我占到优势,我觉得今年选文科还是正确的,如果我早几年转学科的话,也许现在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在梁实去年高考失利决定更换学科之后,他发现了文科的独特魅力。高考文综的三门学科——政治、地理、历史之间有很多互通点。

它们之间的思维逻辑、分析理解模式都差不多,而且彼此搭配起来学习事半功倍,并没有预期那么难。在进行了几次模拟考试后,梁实信心十足。

他咨询了一些眉山市的高中教师,一般文科中上游水平的学生,文综都能考到180分以上。

他认为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考到200分以上没有问题,甚至有机会在高考时冲上240分。这样的话,再加上三门主科的成绩,高考考到500分以上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这个分数只能保证梁实跨入重点一本院校,距离目标的川大还有很大距离,对此梁实表示:“以前我还是会有一些紧张的,不过现在已经习惯了。”

当提到“高考钉子户”这个名号时,梁实都会梦回自己第一次参加高考的那一年。正是那个时候的失利,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即便是付出自己的整个人生都在所不惜。

年少时落榜,多年坚持高考只为圆梦

梁实在196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高家公社,他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中,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

虽然父母都是当地的教师,但是他们兄妹五人却没有一个通过高考考上大学。这让梁实心里非常难受,他在高中毕业之后便开始暗自努力,盼望着能够考上大学。

1983年,17岁的梁实在文宫中学报名参加高考。当时的高考题型和现在几乎是天差地别,不仅专挑重点难点进行考核,更是含有很多超纲的知识点,没有做足准备的梁实不出意外的落榜了,甚至连预考都没有通过。

这次考试对他的打击很大,但却并没有将他击倒。即便是意识到了考大学的不容易,他依然没有选择气馁。他心有不甘地前往简阳县高中重新读书,并在一年之后再次参加高考。

但是骨干的现实再一次让梁实落了榜,毕竟高中时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仅仅是临阵磨枪攻读了一年,还并不足以应付上世纪80年代难度超高的高考试题。

当时大学生还是非常稀缺的人才,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值得光宗耀祖的事情。

都不用说考上本科院校,就算是考上一个普通的中专院校,就足以把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毕业之后还能包分配。

如果是考上本科大学,那毕业之后进入的工作岗位全都是管理岗,还有干部指标。

所以说能否考上大学,未来的道路悬殊太大了。当时一个班级五十几个学生,能考上的也就三四个而已,录取率特别低。

而梁实的父母都是乡镇教师,不属于农村户口,那个年代如果不被分配到单位工作就没有什么其他出路,梁实如果不继续考学,那就只能在家做待业青年,连下乡种地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他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全力备战高考。但是天不随人愿,之前连专科都考不上的梁实,怎么可能突然在高考考场上大放异彩呢?

1985年7月,他在第三次高考落榜后,就去转读了技校,在峨眉山冶金机械厂当车工。在当时来说,进入了技校就相当于参加工作了。

从此开始,梁实便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即便已经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他也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大学梦”。

在技校学习的时候梁实觉得自己的时间被白白消耗掉了,本该坐在高中教室里奋笔疾书的他此刻站在车间的车床前,机械性地学习着机械加工。

他的脑海中隐约浮现出了自己的未来——几十年如一日站在车间里,像机器人一样加工着各种零件。

梁实心有不甘,他不想做一辈子工人,所以在1986年年初,他就离开了技校,一边继续学习备战高考,一边找其他相对来说弹性一些的工作。

此后的他一直辗转乐山、成都、眉山等地,由于自己雷打不动的高考计划,所以他在找工作方面也比较受限。

在其他人眼中炙手可热的稳定工作,对于他来说一文不值,因为一切都要为他的学习计划让步,所以此后五年的时间里,他只能通过打工的方式养活自己。

这五年里,梁实进过机械厂做维修员;去木器厂做伐木工;甚至还在商场里做过电视机销售员。

虽然职业在不停更换,但唯一不变的就是他会在每年的1月份准时在当地招生办报名参加高考,遗憾的是,这五年里他从未接近过本科分数线。

1991年,梁实多年的努力学习让他在事业方面有所收获。他在内江一家木材公司的招聘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拥有了稳定的收入。

同年年底,梁实和自己相恋了一年多的女友刘群结婚,这一年他24岁。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对于梁实来说,这却是一个“紧要关头”,因为当时的高考政策是“年龄必须在25岁以下”。这意味着1992年将是他的“最后机会”了。

这次报考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拥有正式工作并且已经结婚的社会人员想要参加高考,那就必须要单位出具相关证明。

这种事情,单位一般来说不愿意管,梁实为此事甚至找到了木材公司的主管单位林业局,找林业局的领导磨了好几天,这才破例开出了一份报考证明。

不过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当年他只差了十几分就能过线。最后一次机会没有把握住,他就另辟蹊径开始报名参加成人高考。

1992年他首次报名就通过了成人高考,被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录取。

但是梁实并没有因为收到录取通知书而感到高兴,因为他没有考上他心中的理想学校,而且通过的只是相对简单的成人高考。

1993年,梁实工作两年的木材公司倒闭,他成为了一名下岗工人。当时他的儿子刚满周岁,为了生计他只能先放下自己的大学梦,投入到事业上去。

他先是在内江做起了服装生意,后来又去了华阳胶场做推销员,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梁实过得十分辛苦。

到了1995年,梁实看准前景良好的建材行业,借了几万块钱做起了建材生意。考场失意的他却在生意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仅仅两年的时间,他就赚了上百万元。

眼看生意越做越红火,自知年龄超限无法再进行高考的梁实开始踏踏实实做买卖。

1998年,他在双流县白家镇开办了一家建材生产厂,妻子刘群则在富森美家居开了一家商店,夫妻二人搭配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商贾之家。

本以为这辈子都无缘高考的梁实在2001年获得了一个转机,教育部发文在2001年取消高考报考的年龄限制。

得知此事的梁实喜出望外,当时他的生意已经走上正轨,他也有了闲暇时间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经商这几年梁实忙于生意应酬,经常要出去喝酒打牌,但是自从得知高考开放报考了之后,他只要有空就会在家里读书学习,任何人都没法打扰到他。

刘群说:“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原本我是不同意他一把年纪还去考大学的,但是自从他准备高考之后,就不出去喝酒赌钱了。读书总比出去鬼混好,我也就没再拦着他。”

2002年,梁实踏进了阔别十年的高考考场。当时已经经历了几次教育改革,考场上的一切对于他来说几乎都是陌生的。

在进入考场之前,工作人员一度不敢相信这位30多岁的中年人竟然是参加考试的考生,反复核对了很久才让他进入考场。

由于已经对考试生疏,这一次梁实发挥得并不好,只考了370分。但是对于这个分数他本人是很满意的,毕竟没有复习多长时间,他对下一次高考有很强的信心。

但是2003年高考前夕,梁实突然生了一场大病,只能放弃考试专心养病。之后又因为工作原因,一直到2006年才参加高考。而这次的成绩是400分,完全够不上本科分数线。

此时梁实已经年近40岁,但是13次的高考失利却使他越挫越勇,他还在积极准备之后的考试。

2010年,43岁的他第14次踏入了高考的考场。这一次是他自认为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但是满怀信心的他在考场中发挥失利,每科试卷都有很多题来不及做,最终的成绩只有337分。

同年年底,梁实的工厂因为迁址原因停工一段时间,这让他有了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为此他特意找了一家培训中心进行补习,在闲暇之余他习惯去成都交大路附近的茶馆复习读书。

每天早上8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茶馆的角落里,很多茶馆老板都习惯称呼他为“梁教授”。

2011年,梁实和上高三的儿子一起踏入了高考的考场中,平时父子俩都是各复习各的,这一次考试父子二人还定下了小赌注,比比看最后谁能考的更好。

然而这次,梁实距离本科分数线还有64分的差距,而儿子则顺利考上了一本大学。

虽然对儿子的成绩十分骄傲,但是这次高考失利着实让他有些灰心,他甚至评价自己:“就像在烧一壶很久不开的水一样”。

参加第26次高考信心十足,目标川大

2012年,梁实在成都二十中参加第16次高考,他这次刷新了自己的最低分数,只考到了330分。

面对这样的分数梁实说:“这让我很痛苦,但是这也和我平时读书不实在、不做练习题有很大关系,明年我一定考上川大。”

之后的三年里,梁实从未考上过400分,但是他也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整理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16年,49岁的梁实在绵阳市进行高考,这一次他考出了453分的成绩,已经超过了当年的二本分数线,这个成绩对他来说既惊喜又遗憾,毕竟他的目标是考上一本大学川大的数学系。

2018年,梁实的第22次高考成绩为历史新高469分,但是依然没有跨过一本线,所以只能选择再战。

梁实在2021年参加的个人第25次高考中考取了403分的成绩,而这也将是他的最后一次理科高考成绩,他在2021年下半年就已经决定要更换学科,改为以文科生身份进行高考了。

今年他参加了自己的第26次高考,对此他十分有信心,因为本次他考的是自己信心十足的文科试题。如今成绩已经公布,今年他考到了428分,根据往年川大的录取分数线,他这次怕是又要失望了。

梁实一直被媒体称为现代版“范进”,很多人对他常年参加高考的行为表示不解。

毕竟他已经五十多岁,而且他的儿子已经被他培养到美国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了,也算是替他完成了“大学梦”。但是对此,他本人并不这么觉得。

当问到他对于高考的看法时,梁实说;“我其实已经忘记了自己参加高考的初衷了,因为当年考大学是想找一份好工作赚钱养家,这点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坚持高考就是为了能实现我儿时的梦想,我希望以我自己的能力考上川大。”

梁实为了梦想付出努力的精神,以及这整个过程,都是值得所有考生学习的。

他在保证自己实现梦想的同时,并没有让其他人替他买单,他甚至在求学期间建立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蒸蒸日上的事业。

能做到这些的人已经证明了他的能力,高考失利只是年龄原因无法在应试阶段取得良好表现而已,考试成绩是无法判定一个人的真实素质的。

参考资料

[1]《上游新闻》,2022年6月7日,《高考26次的“钉子户”,“钉”住的应该是理想和知识》

[2]《极目新闻》,2022年6月6日,《极目锐评|55岁男子迎来第26次高考,愿他心想事成吧》

[3]《东方今报》,2022年6月7日,《四川54岁考生结束首科语文考试:发挥普通,但感觉有希望考上目标大学》

[4]《光明网》,2022年6月24日,《分数出炉 成都考生梁实第26次高考成绩4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