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 环球网 ( ) • 2022-06-25 07:03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郑可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当地时间23日宣布,其9名大法官以6:3的表决结果裁定,纽约州一项有100多年历史的法律——限制民众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违反美国宪法,人民拥有在公共场所携带手枪的基本权利。这被称为美国最高法院十多年来对枪支问题最重要的裁决,也引爆了美国社会有关枪支管控问题的争议。撰写这份130页意见书的是最高法院6名保守派法官之一的克拉伦斯·托马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托马斯是枪支管控最强烈的反对者之一。他1991年由美国时任总统乔治·H·W·布什任命,是现任法官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人,23日当天满 74 岁。目前美国枪支暴力案件激增,该裁决将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总统拜登23日批评说,最高法院的裁决违背常识。

允许更多人户外带枪

据报道,最高法院23日裁决的案件由美国“全国步枪协会”连同两名申请带枪许可被拒的纽约人提出。纽约州一项1913年生效的法律规定,民众须证明有合法自卫需求或正当理由,才能在公共场所隐蔽携带手枪。法新社称,加利福尼亚州等美国其他几个州也有类似法律。

美联社称,最高法院的判决扩大了对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中“持有和携带武器权利”的先前解释。由托马斯主笔、其他5名法官支持的裁决书中写道:“携带”的定义自然包括公共场所,纽约州的法律让“有普通自卫需求的守法公民无法行使第二修正案中的权利”,违反美国宪法。

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在反对意见书中写道,枪支暴力在美国夺走了大量生命。仅今年年初以来,美国已报告277起大规模枪击事件——平均每天超过1起。美国的人均拥枪数量超过其他任何国家,最高法院的判决进一步扩大了持枪权利,将为各州遏制枪支暴力的工作增加负担。

CNN称,这是最高法院大法官们首次宣布,美国民众有权在户外携带武器,未来将极大地改变下级法院在审查相关案件时采用的法律框架,预计将影响1/4的美国人口。2008年,最高法院曾裁定美国人有权在家持枪以供自卫。

美国两党对最高法院的裁决反应截然不同。多名民主党人23日批评称,该裁决反常识且不合时宜。而共和党人则认为,最高法院“捍卫了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美国公民持枪的权利”。

保守派在最高法院占上风   

托马斯23日成为美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他自1991年以来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最高法院第二位非裔美国人大法官。今年4月,美国最高法院反对女性堕胎权的意见遭媒体泄露后,引发广泛批评。托马斯表示,最高法院不能“被欺凌”,民众不能“胁迫”最高法院做出一些人更喜欢的决定。

“托马斯的裁决显示了保守派在最高法院占绝对多数的力量”,CNN称,近年来,以托马斯为代表的保守派力量的看法主导了最高法院。“对托马斯来说,目前是荣光的日子,他等这一刻等了30多年。他的影响力甚至控制力都在上升。”报道称,托马斯作为一名法官开始他的职业生涯时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边缘人物,而如今,他在保守主义运动中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看着自己支持的思想从边缘走向中心,变成了法律”。评论称,最高法院多名法官在枪支权利、女性堕胎权、削减政府监管和刑事司法问题方面持右翼观点,鉴于大法官的年龄构成,这种现象可能会持续几十年。

托马斯还因为他本人和妻子金妮·托马斯对前总统特朗普的支持引发争议。法国《世界报》24日称,围绕美国最高法院的争议不仅集中在其裁决上,还集中在其道德上。由于法官是终身任职,他们的巨大权力并不受良好行为准则的约束。报道称,托马斯的妻子是在保守派圈有很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公开支持特朗普否认拜登当选。托马斯本人则是最高法院9名法官中唯一支持特朗普提出阻止公布白宫记录请求的人。

同一天,华盛顿“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行进”    

美联社23日称,最高法院该裁决的时机出人意料。政界原本预计,该案将在法官们本次会议结束时,连同备受争议的女性堕胎权案一起宣布。后者的宣布预计也将在美国引发批评。

就在最高法院做出裁决的同一天,美国参议院30多年来首次通过枪支管制法案。《纽约时报》称,最高法院在23日上午10时30分下达了裁决。两小时后的12时30分,参议院以65票对33票的结果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加强对枪支购买者的背景调查,并允许法院暂时没收可能构成危险的民众的枪支。共和党人原本反对该法案,但在投票的最后关头,包括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在内的15名共和党人选择加入民主党,为通过法案铺平了道路。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表示,众议院将于当地时间24日就该法案举行投票。媒体普遍认为,预计众议院将顺利通过该法案,之后交给总统拜登签字,即可成为法律。

“通常碌碌无为的华盛顿在同一天朝两个相反的方向行进”,《纽约时报》评论称。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倾向于保守派的最高法院,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之间的明显分歧,凸显了美国在枪支问题上的两极分化程度,“国家在重大问题上的困惑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