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 ) • 2022-06-25 15:45

  (香港回归25周年)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萧惠君:搭建沟通桥梁 见证融合发展

  中新社北京6月25日电 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萧惠君:搭建沟通桥梁 见证融合发展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的士’‘埋单’‘AA制’……这些曾经只在香港的叫法,如今早已在内地流行开来,这也是二十多年来香港与内地不断加深融合的见证。”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以下简称“商会”)会长萧惠君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日前刚从香港返回北京的她,已记不清数十年来在这条航线有过多少次往返。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萧惠君近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专访表示,商会最重要的工作是搭建起香港与内地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及桥梁,未来将继续协助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 供图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萧惠君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表示,商会最重要的工作是搭建起香港与内地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及桥梁,未来将继续协助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因《刘三姐》入内地 搭建沟通桥梁

  回忆四十余年前初入内地时的经历,萧惠君记忆犹新。

  1978年,内地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第三次在香港与观众见面。萧惠君被影片中广西桂林的秀丽风光和动听的山歌所吸引,实地一探究竟的念头由此萌发。此后,她多次前来内地旅游、考察。

  “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港人港企看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商机,虽希望到内地发展,却苦于没有渠道。”萧惠君说,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93年,一群商界人士在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现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及民政部的协助下成立商会。而她也于次年辞掉在港工作选择到内地发展。

  二十多年转瞬即逝,商会成立了包括地产组、科技组、文创组、港人生活组等不同领域的专业小组,组织发展至十余省市。萧惠君称自己参与了商会的成长,也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融合发展。去年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后,她以内地港人团体代表的身份,成为新一届选委会委员。

  “商会的宗旨是促进香港与内地经贸合作和人才、文化交流,推动共荣发展。最重要的工作便是搭建起香港与内地相互沟通了解的平台及桥梁。”她说。

  谈及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历程,萧惠君坦言“并不容易”。“回归前的香港多讲粤语,使用繁体字,思维行为方式也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更重要的是,香港与内地的法律制度不同,尤其是在合约、合同签订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多分歧。”萧惠君说,在中央政府与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包括商会在内的许多民间组织也常举办各种论坛、研讨会,助力解决问题,这些分歧逐渐减少,香港与内地的融合程度也愈发紧密。

  寄语未来 港人当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回归前夕,萧惠君专程带两个女儿到内地参访。她说,希望女儿能够像她一样,以亲身感受的方式了解国家,而非道听途说。

资料图为2021年7月28日,由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策划出品的公益系列纪录片《内地港人·百人百事》在北京举办首映仪式,该片讲述了100位在内地工作、学习、生活的香港同胞的亲身经历。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受访者 供图
资料图为2021年7月28日,由中国香港(地区)商会策划出品的公益系列纪录片《内地港人·百人百事》在北京举办首映仪式,该片讲述了100位在内地工作、学习、生活的香港同胞的亲身经历。 中新社发 受访者 供图

  在萧惠君看来,香港地位特殊,专业人才储备丰厚,而内地产业多元,诸如农业科技进步、通用航空发展、环保产业转型等,都为港人施展手脚提供大量机遇。

  “年轻人的心态应当更加开放包容,静心聆听、虚心请教、耐心沟通。”萧惠君以“过来人”的身份寄语香港青年:尽早装备好自己,尽快动身,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她看来,年轻人并非一定要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许多二三线城市甚至广大乡村地区发展潜力也巨大。

  对于商会未来发展规划,萧惠君表示,将继续发挥民间组织灵活的特点,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商务洽谈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分享投资信息与政策,协助香港与内地商贸融合发展。

  “香港人是最能屈能伸、逆境自强的。”萧惠君说,即使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但相信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新特首及新管治团队带领下,香港定会开启更美好明天。(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