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06-26 18:05

《梦华录》我看到了28集,很多话不吐不快,我不想简单地定义什么,不得不说,这个剧情的发展着实是把我气到了。

戏剧来源于生活,我又是一个较真的人,今天我们就简单地评论一下剧中的角色和剧情的发展。

一、吃一堑又吃一堑——宋引章

对于宋引章,我真的有太多想说的了。

在话题开始之前,我不得不说,《梦华录》的编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还是很给力的,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面和负面。

赵盼儿为了报引章姐姐的恩,一直对宋引章照顾有加,总是把她小心翼翼地护在自己身边,为她遮风挡雨。

从小被赵盼儿护在身边的宋引章,性子单纯得很,一心扑到了琵琶技艺的钻研上面,遇到周舍之后,三言两语就被骗了。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宋引章被周舍圈禁,用狗绳套头,这样的遭遇处境应该是一辈子难忘的。

但宋引章这个人记吃不记打。

抛开上帝视角看问题,宋引章单纯,没有社会阅历,她不会分辨什么是危险,什么是居心叵测,顾千帆说沈如琢这个人不是坏人,她就觉得沈如琢接近她,是真的喜欢她。

这样以为没有错,甚至和沈如琢交往也没有错,但是无媒无聘就去了沈如琢的府上就有点过于自轻自贱了。

不管怎么说,有些当上过一次就够了,她上一当又上一当,吃一堑又吃一堑,她想和沈如琢在一起,尽管她身份卑微,但就算是当妾也有一个该有的说法,一声不吭搬去沈府和当初和周舍私奔真的没什么两样。

她想抓住沈如琢这根救命稻草助她脱贱籍,但是她却不知道怎么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说到底还是单纯,以为附和别人就能帮助自己脱籍?

宋引章从小被赵盼儿保护得很好,她一方面因为赵盼儿不是她的亲姐姐而敏感自卑,一方面又因为心里想着反正出事了也有人为她兜底而过于自我,赵盼儿从不曾真正的让她陷入险境,对她的一切都很包容,所以也就愈发的养成了她以自我为中心的性子,但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

她希望所有人都哄着她,迁就她,她不在意甚至是忽略了所有人,包括把她当亲妹妹的赵盼儿。

顾千帆出事的那一晚,她注意到了赵盼儿的穿着和头饰,却看不到她颤抖的手,看不到她裙边的血迹,看不到她踉跄的步伐,也看不到她眼里的泪。

或许宋引章的眼里根本就看不到别人,不会为别人考虑,也不会为别人着想,她可以随意地把别人的伤当成闲聊来说与旁人听。

招娣刚来半遮面的时候,就可以稳戳三娘的痛处。

宋引章怪赵盼儿和三娘瞒着她,赵盼儿和顾千帆马上要定亲的事,但是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也称不上瞒着,是她真的太没有眼力劲了,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她看来,沈如琢和顾千帆都对她情根深种,她一直在纠结,她应该选谁,因此在得知,顾千帆喜欢的是赵盼儿之后,她的第一反应不是祝福和吃惊而是生气……

宋引章真的喜欢顾千帆吗?不见得。

二、自作聪明自找罪受——顾千帆

对于一个只想磕糖的我,看到剧情发展得不那么如意了,我就想来挑刺了。

说实话,我没理解这个剧情的发展,顾千帆发现自己的父亲是赵盼儿的杀父仇人,他对不起赵盼儿,他觉得赵盼儿原谅不了他,便开始了单方面的冷暴力。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我为你好,然后替你做决定的这种事情,不管怎么说,决定权应该在赵盼儿的手上而不应该是顾千帆自己替她做决定。

在剧情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顾千帆受伤的那个夜晚,赵盼儿一直让自己忘记今晚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说赵盼儿这么要求自己的原因是她害怕自己卷进去,但我个人不是这样的,赵盼儿很有可能自己本来就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害死的。

其实用“害死”这个词还是不够严谨,赵盼儿的父亲违背了皇命,违背皇命死也不存在是萧钦言害死,只是说有部分原因。

顾千帆因为他们父辈之间的恩怨,就骤然远离赵盼儿,虽然我能理解顾千帆,但是我不能苟同。

对于顾千帆来说,他接受不了,自己的父亲竟然是导致赵盼儿成为官妓的直接原因,但是哪怕是他父亲害死的,终究是顾千帆和赵盼儿父辈之间的恩怨,也不是顾千帆的错,为何把父辈的恩怨带到下一辈呢?

我知道,我这么说,很多人会说,我站着说话不腰疼,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是,顾千帆怎么也应该把决定权交给赵盼儿,而不是自作聪明替她做决定,他虐的根本不是赵盼儿,虐的是我们观众。

写在最后

《梦华录》一经播出,争议不断,剧情播到28集,不少人已经在说这部剧高开低走了,越看到后面越感觉平淡,特别是“借钱梗”“误会梗”一出,剧情和 人设都让人觉得索然无趣。

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觉得有什么高开低走的部分,因为我本身就没有对这部剧的立意有太多的了解,对于我来说,它只是一部古偶剧,我看剧只是为了磕糖。

从一开始的《救风尘》到后来的“女性独立”、“茶道”、“权谋”,可以看得出来这部剧是花了心思的,奈何在观众的心目中这部剧的定位就是古偶剧,古偶剧中最重要的还是爱情。

编剧想表达得很多,观点表达得太多,反而没有记忆点,有时候,多不如精,从某一程度上来说,找好自己的受众比观点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