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 深圳新闻网 ( ) • 2022-08-07 09:26

编者按

近年来,深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的工作部署,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劳动者素质提升这条主线,全力推进“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全市技能人才队伍总量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整体提升,带动就业、服务产业成效显著。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庄瑞玉

“掌握技能不仅改变个人命运,也改变国家的未来。”

在深圳,有这样一些“能工巧匠”,他们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怀抱着沉甸甸的梦想,装载上满满的专业技能,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让理想之花在深圳尽情绽放。

近年来,深圳全面推进“广东技工”工程提升劳动者素质,努力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约399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5.94%,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能支撑。

以高质量技工教育成就精彩人生

“飒!”——这是很多人对陈楠的深刻印象。

在高手如云的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上,年仅18岁的深圳技师学院在校学生陈楠,凭着扎实的实操基础和企业实战项目结合打下的坚实功底,战胜了同台竞技的博士、副高职称教师,一路顺利晋级打进省赛,并以6个模块综合评分总分第一名的成绩一举拿下大数据技术应用项目金牌,有力地展示了深圳“广东技工”培养质量的“成色”。

深圳鹏城技师学院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饶英俊,在实习期就作为主核心成员参与前端开发工作,参与腾讯/IEG互动娱乐事业群多项自研项目,实习期就实现月薪资过万。

像陈楠、饶英俊这样“技能成才”的技工学子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深圳技工院校坚持产教融合育人,全市11所技工院校已与300多家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华为、亚马逊等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多个特色学院,与比亚迪等9家产教融合试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全市超过4.5万名全日制在校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30%高级工以上毕业生进入比亚迪、华大基因等龙头企业及其生态链企业就业,技工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大规模技能培训提升劳动水平

白先生入职深圳兴日生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注塑车间一线工人。他开始参加职工适岗培训——无线电装接工课程学习,并通过培训提升了自身技能理论水平及实操能力。如今,他已成为该车间的副组长,“饭碗”端得更牢更稳。

白先生的成长经历,正是深圳无数“广东技工”的一个缩影。深圳建立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规模组织实施“11+2”补贴性培训项目,在全国首创技能培训“互联网+”服务监管平台,建立“从无业到有业、从学徒到工匠、从线上到线下”的技能提升激励机制,近3年开展技能培训450万人次,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推动全市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政府举行的公益性培训项目,瞄准新兴产业的痛点精准施策,解决了企业招人难、培训周期太长的痛点,又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推动了产业人才的发展,大受欢迎。”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赫连介绍,去年企业参与人工智能培训近1000人次,大约5万课时。

此外,深圳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引领示范作用,已累计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42家、技师工作站144家、技能大师工作室56家,每年对9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发放1820万元资助,广泛开展传技带徒、技术攻关、技术推广等活动,为培养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的载体支撑。

以市场化人才评价推动人才队伍建设

“两年的艰苦奋斗、五本笔迹满满的宝典、数百次夜以继日的实验练习,两度实验考试失败,千辛万苦我拿到了华为最高等级认证HCIE证书。更令人惊喜的是,一门考试可以获得双份证书,含金量更高,我的职业道路更加宽广。”张嘉明同时拿到了华为HCIE证书和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1级证书,是华为首批拿到“一试双证”的员工之一,他同时还获得了人社部门3000元的技能等级认定补贴。

在技能人才评价上,深圳市不断创新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化、专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为主要载体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为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广东技工”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让“广东技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其中,首创华为ICT认证与技能等级认定“一试双证”模式并向全国推广,促使企业认证获市场、政府双认可;实现德国莱茵国际认证品牌与技能等级认定评价贯通,推进国际国内评价规则衔接。在全省率先开展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指导中广核评聘首批特级技师并给予高级工程师待遇。加强企业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指导大疆、富士康等头部企业建立与技能评价机制紧密联系的待遇提升、职级晋升体系。

深圳坚持“高端引领”培育新时代技能领军人才,设立了“鹏城工匠”作为技能人才的地方最高荣誉,每年评选10人,予以每人50万元重奖;每两年遴选100位“技能菁英”,培养储备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青年领军人才。落实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技能领军人才的奖励补贴、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优惠待遇,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