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新闻 - 深圳新闻网 ( ) • 2022-08-08 16:58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早上7时30分,陈林登上惠州龙光城的跨城巴士,两个小时之后,他将准时到达位于福田的荣超商务中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未来,陈林们的双城奔波将会轻松很多。

深圳地铁14号线即将开通,深大城际铁路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大亚湾有望实现一小时通达深圳。变化不只发生在这里,根据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近日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深圳都市圈未来将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和“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深莞惠三城之间的交通、公共服务、产业互动将提速。

“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和产业融合进程将加速。在大交通铺设的情况下,深圳都市圈未来产业的发展也会有很大提升。”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告诉深晚记者。

深圳都市圈更加聚焦 涵养资源要素聚合新生态

《指引》提出,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市(含深汕特别合作区)、东莞市全域,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

《指引》还提出,深圳都市圈要构筑“一主两副七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一主”即由深圳福田、罗湖、南山、宝安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副”即东莞和惠州中心区。“一主两副”核心区的作用将定位为深圳都市圈经济增长和综合服务的核心,是带动和辐射外围地区、提升都市圈整体能级的重要引擎。

至于此次出台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有学者敏锐地发现,看起来只是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实质体现的是要构建“产业—人口—空间—功能”四位一体都市发展框架。在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的前提下,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社会管理和服务,同时衔接交通、环境、资源以及公共服务等要素,推动空间合理布局。在产业圈层和梯度分布上,根据区位和资源禀赋,形成以核心城市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在大湾区内构建起若干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产业链条和价值链条,并加强“中心”和“外围”产业分工合作和经济关联。

空间集约化拓展 提升湾区发展的引擎能级

此次《指引》里提及深圳都市圈空间规划的面积为13977平方公里,比“十四五”都市圈规划“画的圈”缩小了近3000平方公里。汕尾、河源二市以及惠州龙门县此次并没有列入空间规划范围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指引》是为了指出都市圈内需要重点协调的空间范围,不是对“都市圈”的范围重新划定。

事实上,学者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城市研究专家孙不熟告诉深晚记者,这意味着新的深圳都市圈的建设将更加聚焦了。在孙不熟看来,都市圈并不是越大越好,其实从各类资源要素有序集聚和流动的都市圈治理来说,这样的空间规划,更易取得良好的建设绩效。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相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也给出了他的分析和解读,无论是从东京湾都市圈来看,还是从旧金山湾区都市圈来看,都市圈理念的提出,都是为了促进湾区内资源要素的有序集聚、都市群的内在治理优化和湾区内空间的集约化拓展,尺度相对缩小些,肯定有助于这样的政策目标。

事实上,从此次《指引》我们也可以看出,深圳都市圈将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也会有大动作,深莞惠的一体化进程将加速。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指引》中明确提出,未来深圳都市圈将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随着高铁、城际、地铁、公路等方面的齐头并进,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小时通勤圈”。“这些看起来是基础设施的规划,但实质就是要提升湾区要素的集聚品质、湾区城市的治理优化和湾区空间的集约拓展,湾区发展是需要引擎的,引擎是有能级的,具有强大带动和辐射力的,这样的空间规划,在我看来,就在于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湾区发展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