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凡:某券商收入证明引发公众关注,该事情社会冲击力可能被高估了。员工薪酬的“瓜”,与行业及公司的投资价值有什么联系?

近日,一家国内顶级券商交易员妻子在网上晒出丈夫月均82500元的收入证明引发公众关注。目前,据说公司已经对该员作停职调查。

笔者认为,该事情的社会冲击力可能被高估了。一方面,从收入证明上的“平均月工资”的用词看,这个收入证明可能仅是对外办贷款用的,所以通常存在对收入技术性“取高值”;另一方面,国内顶级券商的交易员或许因业绩出众而取得高绩效收入,应该也是无可厚非。而且,高收入也必然意味着依法多纳税,于国于民皆有利。

而且,金融机构交易员属于市场一线岗位,收入本身也具有浮动性。根据公开资料可知,该券商是一家大型综合性投资银行。公司的交易员,大概指为公司自营交易或资产管理操盘,是从市场挣饭钱。这种岗位的工资,往往具有绩效浮动性,有时丰有时寡,要看天时、也要看运气。替公司或客户赚得多,自己也拿得多,反之亦然。而且金融机构的交易岗位的市场竞争性较强、压力山大,对员工能力要求也较高,若是交易出了差错轻则丢了工作,重则有牢狱之灾。只是无论是普通吃瓜群众,还是行业内人士,都紧盯着金融机构“三高“金领们的“高学历”,“高收入”,对“高风险”就往往有意无意忽略了而已。

在这里,我无意深入参与薪酬是否合理之争,只想借机会探讨一下,一直颇有争议的国内上市券商的投资价值问题。关于员工薪酬的“瓜”与行业及公司的投资价值有什么联系?当然有了而且是直接的此消彼长的关系。试想,投资券商的股票,等于是成为了公司的股东,假设公司的营业收入一定,员工工资支付少了,成本降了,留给股东可分配的净利润就多了啊。

就拿这一家处于风口浪尖中的中金公司来看,Wind 数据显示,2021 年中金公司以 98.30 万元的年人均薪酬水平排名行业第一。这还是降薪之后的工资水平,财报数据显示,2020 年,中金公司支付给员工年度薪酬总额为 108.31 亿元,以截至 2020 年末员工总人数 9372 人计算,中金公司人均年薪 115.57 万元,平均至 12 个月每个员工月薪近10 万元。不但远高于其它各行业的平均水平,还明显高于同是主流金融机构的银行与保险业同行。真是令人 " 惊艳 "。

认真读一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就发现,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1.31 亿元,同比增长 27.35%。净利润为 107.78 亿元同比增长 49.54%。其中总体而言业绩的确不错,招牌的投资银行业务是突出的亮点,2021 年,该公司 A 股 IPO 共完成 520 单,融资规模达到 6030 亿元,同比增加 24.7%;A 股再融资完成 471 单,融资规模达到 7122.17 亿元。非常靓丽。

然而,再用放大镜仔细读一下字里行间,就发现一个令人不容忽略的数据,2021 年公司的营业总支出为 171.54 亿元,其中员工成本就占据了77%。再往前看,此前有媒体报道,2020 年,中金公司拿出 108.31 亿花在员工薪酬福利上,给股东的分红却仅有 8.69 亿,员工薪酬福利金额是分红的 12.46 倍。

其实,如果我们去认真研读一下中信、华泰、海通、招商、国君这些头部的大券商财务报表,不难发现发现其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包括二级市场投资收益、固定收益,还有一些衍生的收益。看来,困扰了行业近三十年的,券商盈利靠天吃饭,要么三年不开张,一旦开张就够吃三年的老问题依然没有从总体上得到改变。

统计也显示,近5年7家传统头部券商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贡献率(投资收益/利润规模)为97%,其中中信证券投资收益贡献率为111%。这就意味着这些公司在投行承销、资产管理、经纪业务赚的钱、两融赚的息差,全部被成本吃掉了。成本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正是券商员工工资与福利。

在大家印象中,券商是有特殊牌照门槛的高利润行业,但其实不然。我们应该留意到代表证券公司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一直普遍不高。有分析师曾把最近20年券商的财务数据做过加权处理,算下来ROE平均也就7%-8%,这样的回报率连大家眼里一直赚辛苦钱的银行与保险都不如。

为什么大家印象中的暴利行业利润这么薄?因为传统券商的交易业务与投行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顶流员工。这些少数的精英为公司创造了很高的价值,这一点在全球一流投资银行如此,在国内头部券商也是如此。我们常听说明星研究员跳槽年薪从几十万涨到几百万,投行项目负责人跳槽了就把项目带走到新东家去赚钱高比例的创利分成。精英员工的谈判力极强。所以传统券商行业就出现了“券商行业的打工仔喝牛奶,而作为老板的股东们喝白开水”的现象。

而且,在国内同行业务同质化的竞争中,佣金战越来越激烈,投行的价格战也越来越激烈,价格市场化的债券承销价格可以低至几乎为零。上市券商则经常要为了做大规模而不断再融资,分红象征性般的有限,而向股东要钱的胃口无限……这样的公司很难说有长期投资价值。

那么,券商行业就真的都不值得投资了么?非也。一些改变传统模式而低成本经营的券商在海外成熟市场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嘉信理财集团(Charles Schwab Corporation) 是全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一,提供证券经纪、银行、资产管理与相关的金融服务。所有活跃帐户总数超过七百万,管理资产总额逾一万亿美元。本世纪以来,嘉信以低至零佣金的线上经纪业务打开了局面管理规模与盈利能力迅速弯道超车跑赢传统券商。国内的东方财富公司(东财)走的几乎是同样的道路,其以“东方财富网”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国内用户访问量最大、用户黏性最高的财经平台之一,从低费率买基金开始,靠运营,靠产品,靠流量,赢得了市场份额。东财主要的经营收入来源也不像传统券商一样靠“高大上”的投资银行的股票债券承销和投资交易收益。而是靠薄利多销的产品代销以及经纪业务来避免看天吃饭的利润大起大落。赚的是辛苦钱,不过赚得踏实。

而且,关键一条,人员的成本要比传统主流券商低得多,据统计,2020年7家传统券商的人均产出为171万元,东财为161万元,人均产出相差不大而人均薪酬差异巨大,2020年7家传统券商的人均薪酬为83万,而东财仅为27万,仅为传统券商的32%。

明显低的人员成本就转化为东方财富高的利润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事实上,当今东方财富的经营利润水平稳定增长,虽然目前的营收(2021年为131亿)与净利润水平(2021年扣非为84亿离传统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同期营收765亿,扣非净利润233亿)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但市值已经超越中信成为行业第一。

A股市场是聪明的,一直给与东方财富很好的溢价,长期投资东方财富的股东们确实也因股价的持续上涨而赚到钱了。海外市场的情况也基本如此,国际顶级传统券商摩根士丹利(MS)2021年的净利润150多亿美元,而市场当前给与的市值仅1500亿美元左右,只接受10倍上下的估值;而从摩根士丹利一个专业做指数的部门独立出去的MSCI(明晟,曾因首次把A股纳入全球指数的机构而为国内投资圈熟知)。尽管每年净利润不到十亿美元,市值却曾一度与其前母公司不胜上下。

回到关于国内券商员工薪酬的话题,实际上,监管部门已经对券商薪酬问题有合理规制。今年5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要求券商薪酬方案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证监会也指出,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是保持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保持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针对券商薪酬的监管,目的是为了防范过度投机、过度激励引发的金融风险,比如防范交易员为了奖金而实施过度冒险的“埋雷”交易。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薪酬及具体工资分配办法,是企业经营决策自主权的一部分,而具有行业竞争力的薪酬也是留住优秀员工的需要。作为普通群众,可以做点什么?我认为如果也是股票市场投资人,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投资决定来表达意见的,因毕竟国内券商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长期而言,投资人对东财这类“赚辛苦钱”的新型券商的认可,会鼓励更多的上市券商经营模式的转变,逐步由原来依靠明星员工和招牌业务(投行、交易等)取得经营收入,转而更多依赖代销、财富顾问等业务来赚取辛苦钱。这样一来,也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了关于券商顶流员工薪酬过高的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而助力。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编辑徐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