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Hub ( ) • 2022-08-31 16:08

记者|苗艺伟

在寿险行业面临百万代理人脱落从而更加倚重银保渠道的时候,中邮保险却想要摆脱长期靠邮政银行“卖理财”的市场印象。

今年1月,银保监会批准了关于中邮保险变更注册资本及股东变更,批准中邮保险注册资本从215亿元增加至286.63亿元,其中,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下称友邦保险)认购新增注册资本71.63亿元持股24.99%,正式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对于获得友邦保险增资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邮保险正加速市场化转型,谋求丰富股东构成,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深化价值转型

不过,今年上半年以来,中邮保险却因投资收益不佳而净亏损17.80亿元,这也是近八年以来该保险公司首次出现亏损。

市场化选聘总经理人选落定 

伴随着增资到位,今年上半年,中邮保险公开市场化选聘的总经理,以及7名总部部门级领导等重点人事任命也初步落定。20221月,在保险行业从业超过20年的老将李学军正式担任中邮保险总经理打破了中邮保险总经理出自邮政体系的惯例

公开资料显示,李学军1970年出生,他自1997年起便就职于中国人寿,曾在多个部门履职,包括人力资源部、教育培训部、市场战略部等,还曾担任中国人寿湖南分公司总经理。2018年4月,李学军进入民营险企阳光保险集团,出任业务总监。同年11月,李学军转至人保寿险,出任副总裁。

除了市场化选聘总经理,中邮保险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聘7名总部部门级领导的消息也引发了行业关注。此外,中邮保险还放出了信息技术部、资产管理中心等的多个市场化岗位。

在代理人渠道建设方面,友邦保险表示,由友邦保险集团总部提供专设支持的一个联合专业协助顾问团委员会将为中邮人寿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和支持,具体将包括产品开发、科技、投资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就拓展和深化中邮人寿独有分销潜力方面的支持。 但至今,在高价值保险的代理人渠道和产品开发方面,中邮保险和友邦保险尚未披露更多信息。

转型期开局遭遇投资端失利

中邮保险作为行业保费规模排名前十的大型寿险公司,自2009年成立至今,总资产、保险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均位列银行系保险公司第一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中邮保险已经连续8年盈利,保费也实现了阶梯跨越式增长。2014年至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0.04亿元、283.56亿元、334.78亿元、451.85亿元、628.41亿元、748亿元、938亿元、1023.18亿元,净利润2291.07万元、3.53亿元、2.35亿元、3.68亿元、5.16亿元、16.88亿元、13.16亿元、14.04亿元。

刚刚发布的中邮保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邮保险累计实现保险保费收入659.33亿元,同比增长6.33%;净亏损17.80亿元

中邮保险表示,这是由于投资出现大幅波动而导致亏损严重,今年上半年,中邮保险的投资收益率和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仅为1.8%、0.8%。

银保渠道手续费“黑洞”难填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在资本准备方面,中邮保险是中国邮政集团的“亲儿子”,10年来获得增资超过200亿元,但中邮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却陷入越增资越下滑的“怪圈”。

由于中邮保险售卖的年金险、万能险均属于中短存续期产品这类保险在日常销售中也常被消费者视为理财产品的替代,有着“轻保障”、“重理财”的特点;而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业务价值率低、对资本占用消耗严重,且面临着较大的到期付给压力和流动性考验。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2015年至2022年上半年之间,中邮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 244.68%、189.78%、141.97%、152.43%、162% 、 111%、101%119%。

2019年,原保监会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当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时,应立即停止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2021年底,中邮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为156% ,时刻面临“踩线”压力。

在销售渠道费用方面,中邮保险的销售极其依赖于中国邮政银行的银保渠道,虽然同属于邮政集团,但邮政银行和中邮保险依然需要“亲兄弟、明算账”,高昂的渠道费用也成为中邮保险的沉重负担。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中邮保险前五大产品销售渠道均为银行代理,常年占其年度保费的 95%以上,这导致其渠道手续费和佣金支出大幅度上涨。2019年至2021年,中邮保险的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为20.77亿元、35.36亿元、79.02亿元

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仅在今年上半年,中邮保险付给邮储银行的渠道手续费等已经接近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