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 ) • 2022-09-23 22:21

  中新网石家庄9月23日电 题:中国农民丰收节:萨克斯声里话丰年

  作者 赵丹媚 李晓伟

  “今年玉米长势还行,还有十几天就可以收获。”9月23日是中国传统节气秋分,也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伴随着村庄里悠扬的萨克斯音乐,37岁的河北省武强县周窝村村民周同说。

  周窝村是中国华北平原上一个只有900多人口的小村庄,耕地900余亩。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音乐小镇”,几乎人人都会一两样西洋乐器。

  走进周窝村,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路口、街角矗立着各种乐器雕塑,院墙上绘着五线谱、钢琴键盘等音乐符号。

  虽是农忙季节,村里却不时飘出悠扬的乐器声。流转了200亩土地种玉米的周同说,与过去不同,如今的秋收时节并不是“全村总动员”,大型收割机、货车等机械化手段,让他一人就能胜任200亩玉米的收获任务。

  在周窝村,类似周同这样的种粮大户共有4家,流转了全村大部分耕地。其他村民则放下锄头,拿起了乐器,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2021年,周窝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人民币。

  “现今生活富裕多了,不用全依靠土地,每天就是吹吹萨克斯,生活舒适。”祖辈务农的农民“萨克斯手”郭玉管说,今年她也将家里的3亩多耕地流转出去,玩起了萨克斯。

  同样放下锄头的还有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褚家庄村村民,在这里,农民拿起画笔,做起了工笔画画师。

  褚家庄村原来只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普通乡村,由于村庄耕地少,大家开始在工笔画上找出路。如今,作为河北省宁晋县河渠镇工笔画产业龙头村,褚家庄村现有画室30余家,工笔画从业人员400余人,这一产业带动全村村民富裕起来。

  “马上就是农忙了,我也和客户说好了,最近工笔画单子会完成得慢点儿,不过现在机械化程度这么高,家里9亩地,我一个人就行了。”今年52岁的褚家庄村村民张丽坤说。

  在距离褚家庄村20多公里外的宁晋县大陆村镇,火红的高粱压弯枝头,大型收割机在地里来回穿梭,随着机器轰鸣,3000多亩“订单种植”的红高粱颗粒归仓。

  “咱们这个高粱的品种叫‘红缨子’,你尝尝是糯的,有嚼劲儿。”宁晋县飞耀合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项旭介绍说,除了在宁晋县大规模种植高粱,该合作社还辐射带动新河、平乡等周边县市种植高粱2万多亩,通过与四川、贵州等地的知名酒厂“订单种粮”,每亩效益在2600元左右。

  “今年收成挺好,冀酿2号’和‘红缨子’两个品种,亩产都在一千斤左右。”项旭说,“客户要多大的量,回收价是多少,都提前定好了,我们根据客户需求种植,保证农户销售。”

  近年来,宁晋县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开展规模化、订单式高粱种植,并在当地建立集种植、烘干、储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模式,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俗话说,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这是‘高粱地里收幸福’。”项旭笑言道。(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