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国內 ( ) • 2022-09-30 07:10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化改革开放有关工作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蒋毅、外资司副司长夏晴、开放司副司长张明、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出席发布会并介绍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持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6亿户。其中,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万户增长到4457万户,翻了两番。

  这十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相继投产扩能,吸引外资规模屡创历史新高。近十年来,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全球前三位。截至2021年底,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6万亿美元。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更加系统完备。

  具体而言,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稳健发展,重点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我国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持续创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协调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价格机制改革,强化垄断行业价格监管,有效应对国际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和国内疫情散发、异常天气等影响,保持物价总水平平稳运行。

  其中,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运转基础。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对外公布,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蒋毅表示,这不仅有助于稳定发展预期,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也有助于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可以释放巨大而持久的动能,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蒋毅表示,下一步,一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压茬推进统一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好市场规模、结构、组织、空间、环境和机制建设的步骤与进度,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一些地方存在隐性的区域限制,有些政策是给本地企业量身定做,国内市场存在一定区域分割,这不利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或者区域比较优势的体现,应该大力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出台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取得重要成果。

  2020年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保障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实施。我国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汽车、金融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开放措施,吸引了更多外资企业来华经营。我国多次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类外资项目可享受进口自用设备免税等多项优惠政策。各部门、各地方连续三年清理与外商投资法不符的法规文件等,确保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待遇。

  近十年,我国引资规模一直稳居全球前三位。2021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15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较2012年增长62.9%。今年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8927.4亿元,在去年高基数基础上依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夏晴表示,下一步将切实落实稳外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加紧出台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投向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出台制造业引资专项政策,近期将发布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政策措施,加强投资服务,提升引资质量,扩大制造业外资流入。进一步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适时推出第六批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重大外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欧洲正面临较为严峻的能源危机,部分欧洲制造业呈现加快来华投资的迹象。

  白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受欧洲能源危机的影响,欧洲本土产能不能完全开启,短期内部分产能、订单会调剂转移到中国的工厂。如果欧洲能源危机持续下去,欧洲制造业可能会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现实的情况是,欧洲制造业在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像巴斯夫、大众汽车、奔驰、宝马等都在扩大投资。即便没有能源危机,也会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能源危机可能会使得投资提速。因为诸如汽车、化工等产业投资没有那么容易,尤其是跨国企业大项目投资会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决策,这需要当地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大量的工程师、配套产业等支撑,中国的优势比较明显”,白明表示。

  我国能源、粮食价格总体稳定

  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重56%,燃煤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约60%,以煤为主是基本国情。今年,我国加大了煤炭、电力保供力度,对煤炭价格实施区间调控,还推出了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牛育斌指出,这两项改革相辅相成,构建了煤、电价格区间调控和预期引导的闭环机制,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价格总体平稳的重要政策保障。煤价、电价改革文件实施以来,国内煤炭、电力价格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这与国外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以今年9月上半月为例,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期货平均价格438美元/吨(折合人民币超过3000元/吨),同比上涨158%,国内煤炭港口现货价格为人民币1028元/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英国、法国、德国市场交易电价涨至去年同期的4~10倍,而我国电力用户平均电价同比仅上涨10%,居民、农业电价保持稳定,保障了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除了能源,今年我国对于粮食、食品等重点民生产品保供稳价力度加大。1-8月,我国CPI累计同比涨幅仅为1.9%,明显低于美国8.3%、欧元区7.6%的水平,我国物价总水平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表示,欧元区通胀率连续创下历史新高,8月欧元区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按年率计算上涨至9.1%,今年第5次打破欧元区成立以来的通胀历史纪录。能源和食品价格飙升,是欧元区高通胀的主因。中国始终履行着大国担当的责任,在全球范围出现能源供给短缺的背景下,压实各方面保供稳价责任,持续加强粮食、煤炭等重要商品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以国内保供稳价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力保障了物价基本稳定,中国也是全球物价的“稳定器”。

  (作者:周潇枭 编辑:包芳鸣)

.appendQr_wrap{border:1px solid #E6E6E6;padding:8px;} .appendQr_normal{float:left;} .appendQr_normal img{width:74px;} .appendQr_normal_txt{float:left;font-size:20px;line-height:74px;padding-left:20px;color:#333;}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吴剑 SF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