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 好新闻,无止境 ( ) • 2022-12-02 15:55
▲2022年4月14日,北京东城区天坛街道设置流动疫苗接种车,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医学评估和疫苗接种。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随着防疫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如何保护老年人与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心的问题。12月2日,北京卫健委官方微博发文指出,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引发重症的危险人群,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感染后引发重症的风险更高。

为此,北京卫健委提醒,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疫情期间应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特别是老年朋友,应当尽快接种新冠疫苗,符合加强接种条件的尽快完成加强免疫。而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已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北京目前也正在全力推进老年人接种工作。

正如张文宏团队日前所指出,普遍的疫苗接种与加强针接种,加上及时有效的重症患者救治,将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与挑战,特别是疫苗对脆弱人群的保护,是降低医疗资源挤兑、战胜疫情的关键。这种现实情况下,加速提升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有着相当的现实紧迫性和必要性。

▲2022年11月30日,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白菜湾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送餐员为居家老人送餐。新京报记者 王嘉宁 摄

不过,在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做好个人防护之外,要有效强化对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保护,还有其他一些工作也需要重视起来。

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对社会面活动少的人员实施“精准免检核酸”,这会不会出现相关人员就医受阻的问题,必须有提前的配套预案应对,确保就医渠道始终畅通,以打消大家的顾虑,也避免出现紧急情况下老年人的就医难题。像北京就已明确,医院不得拒绝无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的患者进入,这一点对于老年人群体就非常重要。

实际上,要最大限度确保老年人等脆弱人群能够平稳度过疫情风险,避免可能发生的医疗挤兑,必须要在医疗服务和医疗资源保障上继续做加法。日前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组织召开的两场疫情防控座谈会,也对此多有强调。

如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帮助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等,其实都与强化对老年人的保护力度息息相关。

应该看到,老年人群因感染引发重症的风险相对更高,也是对防疫医疗资源需求最大的群体。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医疗系统能不能妥善应对防疫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可能增加的医疗救治压力,重点就是要看能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等重症患者的医疗需求。为此,相应的资源和药物准备、服务优化,就需要针对老年人群及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的医疗救治特点,予以侧重“补课”。

▲2022年11月27日,北京朝阳区黑庄户地区以“平价流动菜车”的形式“送菜上门”,也方便了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提前对重点人群摸底,以更精准估算医疗救治需求,为相关的准备工作提供更精确的指导。这方面,之前很多地方在防疫中已经积累了经验做法,可以总结、借鉴。这也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

此外,针对老年群体的个人防护、医学科普、健康监测、感染救治等,也可以有更明确、科学的建议指引和预案安排,避免出现非理性的恐慌心理。而让更多老年人能够以更科学的平常心看待和认识疫情,这本身也利于老年人的个人防护和身心健康。

当然,继续强化医疗资源在防疫上的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更注重平衡对日常医疗需求的保障。尤其是在防疫政策调整优化后,此前一度被抑制的慢性病治疗需求可能会有一个明显的“释放期”,各级医疗系统甚至是社区层面,都同样需要做好准备。

总之,从医疗需求到日常生活,全面保护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安然度过疫情,尽最大努力避免医疗挤兑,既是对生命负责,也事关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的进度和社会的接受程度,必须多些未雨绸缪和周全考量。而这也是我们社会共同走出疫情的必由之路。

撰稿 / 重舟(媒体人)
编辑 / 何睿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