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2-12-02 18:06

要说中国那一段历史最纷乱不堪,从唐到宋之间的“五代十国”定能占得一席之地。在这短短的54年间,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五个短命的朝廷。而就是在这期间,出了一位很著名的皇帝。

李煜(937—978),是十国之一的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他与宋徽宗一样,也属于“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帝王。除了不会做皇帝之外,李煜兴趣广泛,音乐、诗词、书画无一不通。

李煜书法

李煜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北宋的监狱中度过的,自己做了亡国奴,连他的“小周后”也被赵匡义霸占,还画下《熙陵幸小周后图》,可以说是受尽屈辱。李煜最终死在宋太宗的毒药之下,死状极其惨烈,那年他才42岁。

影视剧中的李煜与小周后

生命的不幸,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词人。李煜可以说是一位天才艺术家,尤其是他的词,融汇和浓缩了无限愁苦,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他的词改变了晚唐语言浓艳的风格,开创了自然清新的词风。假如没有李煜,宋词的鼎盛或许就不会出现。

正因为在词上的成就,以及他皇帝的身份,也让他有了“词帝”的荣誉。

(传)李煜题韩幹“夜照白”

李煜还是一位很优秀的书法家。但由于他的词名太过耀眼,掩盖了书法的名气。宋陶谷所著《清异录》记曰:“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所谓的“卷帛书之”,大约就是将丝帛卷在一起,代替毛笔来写字。这也可以看出李煜的浪漫气质。而“金错刀”“撮襟书”,也成了后来书法评论家热衷的研究课题。

李煜题赵干《江行初雪图》

《宣和书谱》中也有关于李煜书法的记载,“(后主)尤喜作行书,落笔瘦硬,而风神逸出。然殊乏媚姿,如穷谷道人,寒酸书生,略无富贵气。”如果参看李煜流传下来的书迹,《宣和书谱》中的评论,基本上是准确的。

李煜有传世的墨迹,名为《入国教知帖》。虽然李煜曾在论书法时批评柳公权书法“得其(指王羲之)骨而失于生狂”,但他在《入国教知帖》中还是能够看出受柳公权书法影响的痕迹,只是笔势将笔直变得圆转些而已。

李煜《入国教知帖》

与留下的书法作品相比,李煜的书论对后代影响更大,他著有《书述》和《评书》流传后世。《书述》在总结先人讲过的执笔方法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七字执笔法”,如果您对这个名称陌生的话,它的另一个称谓您一定熟悉——拨镫法。他首次对“撅”“压”“钩”“揭”“抵”作了详细又不厌其烦的解释,对笔法理论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

李煜同样重视对历代经典书法的汇集和收藏。传说他曾经让徐铉将内府所收藏的书法珍品汇集起来,刊刻在建业山房,最终集成《升元帖》四卷。这也是《淳化阁帖》的蓝本,为保存和复制传播书法经典辟出一条新路。

宋帖之祖《淳化阁帖》局部

李煜推崇王羲之书法,他在《评书》中有条很重要的论断,他认为字王羲之之后,几乎所有的书法名家基本都是学习王羲之的,只是每个人学习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以此来看,将王羲之推到书圣神坛的,也有李煜一份功劳。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梦里不知身是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些词读起来就能泛起对这位悲情皇帝的怜悯。作亡国奴难,做一个亡国的皇帝自然难上加难。

李煜书迹

但所有的苦难,都抹不去他在文化上熠熠的光芒。尤其是面对他那些痛彻心扉的词、充满寒气的书法,以及精到准确的书法论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