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2-12-02 21:03

原创 西窗 搜狐城市

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公布,江苏(9个地市)坐拥10个集群冠绝全国。缺谁谁尴尬,镇江是苏南区域唯一没有入选“国家队名单”的城市——这只是镇江产业转型受挫的一个侧影,今年镇江的另一个尴尬是退出南北挂钩,不再帮扶连云港。

无锡替代镇江帮扶连云港,显然是基于镇江近年经济增长乏力的考虑,此前镇连组合一度被诟病,有人认为镇江太“小”、连云港太“大”,双方结对不匹配。那么,镇江到底为何会出局?此后不再拉大车,“小马”镇江能否爬出“苏南洼地”?

过去二十年镇江经济增速省内垫底

位于长江和京杭运河十字交汇处的镇江,是江苏重要的港口、旅游城市。从面积来看,江苏13个地市中镇江最小(不足4000 平方公里),算得上是“小个头”。夹在南京与苏锡常之间,镇江经济体量、产业规模等在苏南乃至江苏都并不占优,去年GDP为4763亿元,排名全省第十位。

“南北挂钩”政策元年,镇江经济总量省内排名第九,距离第八的扬州只有约3亿元的差距。此后二十来年,镇江甚为落寂,经济总量被泰州反超,且淮安也迫近了许多。与此同时,与镇江同处苏南板块的苏州GDP已经超过2万亿元、无锡超1.4万亿元、常州超8800亿元,而镇江近年经济增长乏力,成为苏南板块最后的一片洼地。

数据显示,2001年,镇江GDP是503亿元,连云港GDP是316亿元,前者为后者1.59倍;2021年,镇江GDP来到4763亿元,连云港GDP也达到3728亿元,前者为后者1.28倍,两市差距缩小。南北挂钩这21年,镇江GDP增长9.5倍,省内垫底。

车头动力不足,帮扶自然使不上劲。“小而美”的镇江虽然有多项人均指标居江苏前列,但连云港的显著特点是“大”,包括大港口、大交通、大开放、大产业等,需要更高能级城市产业溢出、平台共建等合作。过去二十多年,两地合作没有太多亮点可言。数据显示,自两市结对挂钩合作以来,累计组织实施各类合作项目超过80亿元。

80亿是个什么概念?一个可供参考的案例是苏州宿迁的帮扶合作。截至目前,宿迁共承接苏州各类投资项目980个,累计投资2198亿元,新增税收123亿元,带动就业近50万人。这两组数据直观反映了南北挂钩城市之间的合作成效,也给后续调整定下了基调。

作为南北挂钩共建园区“模范生”,苏宿工业园区就是根据宿迁现有资源条件,结合苏州产业现状,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探索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发展的路子。如今,新一轮南北挂钩,南京与淮安、常州与盐城、苏州与宿迁的配对还将继续,综合考虑产业优势、发展水平等因素,镇江退出南北挂钩,无锡正式结对连云港。

镇江产业结构偏重偏化“百病缠身”

上世纪80年代苏南行政规划大调整,镇江地区失去了所辖的多数县区。镇江固然有空间体量的先天不足,但过去二十年增长乏力却不仅仅是因为区域面积偏小。镇江产业经济可谓“百病缠身”,包括产业层次低、质效差、融合度差、产业链短,以及企业创新力不强、资源承载和环境保护压力大等。

对镇江来说,最直接、难度最大的挑战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重工业产值占比最高时达80%,其中化工更是支柱产业。以疫情之前的2019年来看,镇江工业部门中占比前四位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汽车制造业。

2019 年全市重工业总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7.8%。同时,重工业增速远高于轻工业,重化工驱动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根本改变——2021年,轻工业增长11.7%,重工业增长16.3%。目前镇江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在苏南各市中二产占比最高,其中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规上工业销售占比六成以上,超过全部工业“半壁江山”。

反观镇江周边的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主导产业。例如,苏州的纳米技术和机器人产业,无锡的物联网和智能制造产业,南京的软件和智能装备以及常州的轨道交通和石墨烯产业等。在南京工业部门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超越其他制造业成为的领先产业。常州和扬州的优势行业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19 年常州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是镇江的4.7倍。

目前镇江新兴产业尚未培育成熟,特别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尚未形成。例如,目前镇江上市企业数量不仅远远低于上海、杭州、苏州、南京、无锡、宁波等城市,而且与常州、嘉兴、湖州等城市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其中以传统制造业和化工企业居多,新兴企业占比明显偏低。

连云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一系列产业基地建设计划,其中包括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中华药港、国内领先材料产业基地以及特色装备产业基地和能源基地——镇江“偏重偏化”的产业体系满足不了连云港,弱势的新兴产业更不能提供任何帮扶。可以说,两地过往没有擦出太多火花,料想继续捆绑在一起也不会有太多亮点,反而会对想要“跑起来”的镇江有拖累。

镇江搭车沪宁方能“跑得快、强起来”

镇江主政者两年前提出“跑起来”的口号,除了跑还要争,“只有在区域竞争中敢争善争,才能为自己争出一片新天地、争得一个新未来”。今年年初,镇江又提出产业强市的“一号战略”。如何从“跑起来”、“争起来”到“强起来”?

镇江要想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样板,就必须改变传统思路,不能一味求全、比规模,而是要做精做优突出产业特色。镇江市委党校中特理论教研室副主任李秋阳认为,对于附加值低、生产方式粗放、技术含量滞后相关企业,加紧淘汰实现腾笼换鸟——总结来说就是“有破有立”。

去年年底镇江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X”系列规划发布,内容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船舶海工,以及节能工作等特色产业发展。尽管镇江意识到产业新旧动能升级转换的急迫性,加快包括新材料、航空航天和船舶海工等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并且实现百亿级项目突破,但破解产业发展不充分短板依旧前路坎坷。

从区域合作来看,让经济实力更强的无锡挂钩连云港,可更好实现帮扶效果,也可让镇江更好地聚焦自身有重点发展,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及南京都市圈战略红利——因此镇江不仅要脱掉“包袱”,还得搭上顺风车。

对于镇江来说,除了融入南京都市圈,更应该积极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围绕对接上海的“四个基地”定位(先进制造业研发有效补充与配套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休闲旅游养老基地、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通过产业、科技、旅游等方面合作,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当然,在对接上海方面,镇江会面临比较激烈的省内外城市竞争。

客观来看,镇江在某些方面很“小”,但换个角度看,这也为提升发展质量、放大人均优势提供了机遇。去年镇江GDP总量在省内比较靠后,但人均数据则位于前五,且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前20强;去年全市人均消费支出增幅全省第一。“敢于花钱”底气背后折射的是镇江百姓“口袋厚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小而美”的镇江未必非走“苏大强”的固定套路不可。

参考资料:

镇江如何跑出产业强市路.华夏时报

镇江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创新研究

又一南北共建园区获批!江苏区域协调再落一子.新华日报

南北挂钩首次调整:连云港换对象,镇江退出无锡上.上观

江苏宿迁:织好“双面绣” 共绘共同富裕新画卷.宿迁手机台

原标题:《产业羸弱 、增速省内垫底,镇江如何爬出“苏南洼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