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3-01-27 09:04
Zpuzzle的回答

如果放在十年前,我可能能说出一堆“糟粕”,但是在今天,我的观点却有了一些变化。

所谓的“糟粕习俗”究竟是不是糟粕,应该是一个由当事人自己判断的事情。其实今天很多的“糟粕”习俗,是年代人站在自己的生活场景和成长经历下,对于另一批生活和成长经历下的人的判断。就比如说前两天我跟我爸妈聊天的时候,他们就说不管是远方的亲戚、朋友来到我们家,还是我们去那些亲戚家里,都必然会留人在家里住。如果你让对方住宾馆,或者你自己表示要住宾馆,对方都是肯定会不高兴的。在他们眼里,这是没把自己当亲戚和朋友——换句话说,你要真出去住了,那就是这关系断了。

我爸妈也承认,对于他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他们是不太注重个人隐私的,也不会在家里突然多住进了几个人会不会不方便。在他们的观念里,“一起住”所代表的价值比方不方便更重要。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事情太烦了,但他们不会那么觉得。

同样的,对于走亲访友、到处串门,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烦,但他们也可以围绕着张家长李家短聊上那么大半天,再喝点酒吃点饭,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你非要让他们待在家里不出去,他们也会觉得没意思。

实际上,今天很多年轻人之所以不想折腾,觉得很多东西是糟粕,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方式远比中老年人更丰富。我爸退休了之后,在家里干的最多的事就是看看电视剧刷一刷短视频,以及跟各地的亲戚聊聊天,偶尔再下楼散步遛弯。他现在说等过年后要再去外面找点事情干,但就算有事情干,回家以后大概也就还是干这些事。

所以,对他们来说,有些我们觉得麻烦、折腾的事情,可能反而还有点意思。

当然,如果说他们的习俗里有“糟粕”的话,这里面最大的“糟粕”可能是有些人要强拉着别人掺和进来。就比如父母一辈聊各种邻里八卦,那是他们的自由,但如果硬把不愿意参与的年轻人拉过来,问长问短把人搞得很尴尬,那就无疑是“糟粕”了。

据我的一个粗浅观察,现在很多人对于“糟粕”的吐槽,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城乡差距。因为现在吐槽“糟粕”最多的人,大都是从小一直上学,然后考上了大学,之后又留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人。其实很多的“习俗”,与其说是“习俗”,不如说是基于某些特定生活环境而养成的审美、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我的一些自小就在大城市长大的朋友,对于春节“糟粕”的吐槽就少很多,因为他们从小就是按照“城市习俗”来过的春节。

尤其是在过去这些年,因为社会不断发展,比如在吃年夜饭这事上,如果兄弟姐妹都在一个城市,那么找一家饭店大家吃顿饭聊聊天,然后各回各家也就行了,顺带着把拜年的事也解决了。但是在农村乡镇就不可能这么干,一方面是大家离得远,二是农村、乡镇的饭店到那时候也不营业了。所以,就只能是多折腾折腾,让人觉得又累又花钱。

假如让这些吐槽“糟粕”的人,就按照“城市习俗”来过年的话,可能吐槽就少的多了。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与其说要设计什么年俗,不如更多的提倡一下彼此相互理解。只要彼此的生活可以尽量少的受到干扰,并且也不会强迫他人按照自己的习俗过年,那么在当事人觉得无所谓的前提下,倒也没必要硬说某某习俗就是糟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