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军事 ( ) • 2023-01-31 19:53
01-31 15:38

对于喜欢关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的朋友们来说,刚刚过去的2022年无疑称得上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不仅看见运-20B的原型机测试进入尾声,也看见了双座型歼-20不断完善与单座歼-20改型首次曝光。

而在珠海航展上,轰-6K挂载空射弹道导弹的搭配更是让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中国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引领未来战争形式的水平。

双座型歼-20

双座型歼-20

当然,2022年也不是没有遗憾,那就是一直备受期待的轰-20隐身轰炸机仍然没有任何消息曝光。在美国的B-21轰炸机都已经完成首次地面曝光的当下,轰-20俨然成为了一个各方想要关注却无从下手的焦点。

好在,近期发生的一件事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关注这一焦点的抓手,让我们得以窥探一下中国航空工业的冰山一角。

这件事,就是由西工大研究团队在西北某机场组织实施的一次民用翼身融合机缩比例验证机的试飞。根据官方公开的试飞视频显示,该型验证机的颇为怪异的机体结构,与传统客机相比拥有更大的机体空间与翼面积,同时该机的发动机舱也被布置在了机体上方而非吊挂在机翼下方。

西工大的隐身融合验证机

西工大的隐身融合验证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结构十分类似此前有网友在互联网上发布过的一些轰-20轰炸机CG想象图。尤其是与2021年6月《现代兵器》杂志发布的轰-20封面想象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看着这两架飞机像,就强行将他们关联在一起。毕竟如果按照长得像就有关系的标准的话,那美国的F-15可就成了苏联米格-25的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轰-20想象图

轰-20想象图

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借这架验证机推测一下轰-20可能会用的设计以及这种翼身融合设计能够给军事领域带来怎样的变化。

先猜猜轰-20。从之前一系列国内军迷网友的猜测,再到公开的官方论文以及海外各军事智库的推断来看,轰-20有很大概率会采用和B-2轰炸机一样的翼身融合设计。因为这种机体构型是目前为止最能发挥出机体隐身性能的构型。

轰-20想象图

轰-20想象图

我们都知道军事领域中的“隐身”指的是低可探测性,也就是降低机体对雷达的反射面积。而实现这个目标的最好办法,自然也就是减少机身上那些会反射雷达波的各种凸起。例如将弹药收纳在机体弹舱中以及对光电探头外部结构进行特殊修形等等。外界会认为苏-57的隐身性能不及歼-20、F-22的原因,也是因为该机隐身修形并不好。

但战斗机能够进行修形的地方还是太少了,毕竟为了兼顾飞行速度与飞行性能等等,很多设计需要向作战性能而非隐身性能妥协。以至于尽管翼身融合设计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机体凸起,优化隐身性能,但由于这一设计的飞行性能较差,因此截至目前为止也只有美国人在B-2与B-21这类对飞行性能要求不高的轰炸机上使用。

轰-20作为一型对标B-2的隐身轰炸机,自然也会使用这一优化隐身性能的设计。只是相比于无垂尾的B-2、B-21,轰-20很可能会进一步改善机体的起飞、降落以及转向时的飞行性能。而这些改良也很可能会让轰-20多出一对垂尾结构,在气动结构上更接近此次曝光的翼身融合验证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多加一对垂尾在理论上会影响隐身性能。但考虑到B-2所使用的是30多年前的技术,而轰-20则尚未完成研制。因此这30多年的技术进步足以弥补设计导致的理论差距。

要知道今天的隐身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哪怕是像验证机这种直接把发动机舱外露的设计,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处理实现低可探测性。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B-1B轰炸机,作为一款超音速轰炸机,B-1B经过隐身处理后其正面反射面积仅为0.75㎡,比法国的阵风战斗机还小。

各类军机雷达反射面积对比

各类军机雷达反射面积对比

此外,美国波音公司推出的隐身运输机也采用了翼身融合+发动机吊舱+隐身涂装的设计,在最大限度保留传统运输机飞行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低可探测性。考虑到运输机主要在后方工作,因此有限的隐身性能已经足够了。

而发展翼身融合运输机也是我们试飞翼身融合验证机的主要目的之一。

因为和传统运输机主要依赖机翼提供升力不同,翼身融合设计相当于将整个机身变成了一个大机翼。提高升力效率的同时还能降低燃油消耗。

波音公司的翼身融合运输机模型

波音公司的翼身融合运输机模型

对于对战略运输能力需求日益高涨的解放军来说,拥有这样一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战略运输机,无疑将极大地提高解放军的空运体系建设,并降低战时可能出现的运输机队的损失。

不管怎么说,翼身融合验证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至于中国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轰-20、国产翼身融合运输机什么时候出现等问题,还得等时间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