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3-02-17 17:06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天发表委托学者李瑞宗访查撰写的新书「立雾注」。图/太管处提供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天发表委托学者李瑞宗访查撰写的新书「立雾注」。图/太管处提供

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出版新书「立雾注」,以立雾溪流域交通变迁为主轴,访查在地人物,串连起昔日不同族群在太鲁阁地区生活的足迹,今天发表会上,曾在山区穿梭30多年的前处长游登良、林阿好、周美华等人,分享山居岁月点滴,盼新书为太鲁阁丰富的人文图像再填补一块拼图。

「立雾注」由太管处委请钻研太鲁阁国家公园古道及中横公路多年的学者李瑞宗,针对日据时期以来太鲁阁地区交通变迁的人文历史进行调查,将访查结果集结成册。全书共17章结,从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人物故事,呈现太鲁阁百年来与交通道路相关的精彩过往。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80多岁的林阿好与儿子基隆市荣民服务处副处长李复乡一同出席。林阿好的父亲是中横公路的筑路工,才14岁的她则负责洗衣、煮饭等杂务,是当时第一批参与中横工作的女孩,后来也随丈夫李乐定居洛韶,在中横工作生活长达16年。

她回忆,当年从太鲁阁走到大禹岭要1个星期,走到脚都肿起来。上山经过宁安桥附近,遇到筑路的父亲林石,互相叮咛注意安全,没想到后来父亲被2000多斤的落石击中丧命,是中横公路第一位殉难的民工,因当时山区消息不通畅,她直到1个多月才看到报纸得知父亲死讯,因为山路危险,她无法独自下山奔丧,成为心中的遗憾,一直等到农历过年放假,众人一同下山,她才能返家祭拜父亲。

另一位周美华,是唯一仍住洛韶的原住民、荣民二代,出生在中横公路开通的年纪,她的公公是道工,爸爸是西宝农场的场工,都是当时中横开发的缩影。对于新书出版,周美华非常兴奋,期待「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

太管处长杨金臻说,中横公路开通已逾一甲子,新书出版,感谢前处长徐国士、游登良、作者李瑞宗教授,以及管理处人员和在地耆老的共同努力,期待透过鲜活的文字及珍贵的老照片,带领大家探寻太鲁阁人、事、地、物的迁移。

太管处长杨金臻盼「立雾注」出版为太鲁阁文史纪录补遗。记者王燕华/摄影太管处长杨金臻盼「立雾注」出版为太鲁阁文史纪录补遗。记者王燕华/摄影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天新书「立雾注」,作者李瑞宗现场签书。图/太管处提供太鲁阁国家公园管理处今天新书「立雾注」,作者李瑞宗现场签书。图/太管处提供「立雾注」作者李瑞宗(右)与林阿好(左)都出席新书发表会,笑谈山居点滴。记者王燕华/摄影「立雾注」作者李瑞宗(右)与林阿好(左)都出席新书发表会,笑谈山居点滴。记者王燕华/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