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3-03-09 20:52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家驹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

曾经年少不经事、曾经有些愤世嫉俗的我,如今已不那样张扬,每一次聆听Beyond的作品,每一次总会有不同的感觉,说不清是怅惆还是伤感,心中感怀逝去的岁月,回忆以往的点点滴滴。

虽然Beyond已经解散,但印象中的家驹彷彿依然长存世间,激昂的Beyond四子一如既往地以音乐倾诉着心声。

Beyond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信念。

时光倒流,家驹带领下的Beyond凭借着POP+ROCK的曲风横扫香港乐坛,同时也宣告了Beyond由地下——主流、另类——大众的转变历程。

家驹在这一时期的商业性尝试,被一些铁杆摇滚歌迷们称为“向市场妥协”。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Beyond所带来的乐队热潮,不仅以清新的曲风冲击着听觉,而且更是以流行形式从更高层次、更广泛题材上探讨着真实世界和现状。

我从来不认为,Beyond风格转变是一种退步,Beyond成立并在香港乐坛扎根多年,这在功利十足的香港乐坛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一段时期里,香港乐坛的填词风盛行,由“舶来品”和中文歌曲重新填词的歌曲甚为流行,这种“快餐”成本低、见效快,但也给一些原创人制造了无形的阻碍,使得香港音乐充斥着空洞与泛味,坚持原创的乐队要想在功利十足的氛围中求生存,需要付出的极大的代价。

在这样极度商业的市场之下,家驹以变革代替固守,创作出贴近大众的作品,无奈中有几分悲壮。或许可以这样解释,要影响别人,首先要使别人先接受你。

家驹作品以流畅曲调、以发自内心旋律,表达着情感、抒发着激情、控诉着罪恶……,评价家驹和Beyond的作品时,不能简单地统称为旋律优美的流行曲。

“大地”、“光辉岁月”、“农民”、“真的爱你”、“Amani”……,首首名曲传唱至今,透过旋律优美的表象,我们看到家驹是在以另一种特别的方式反映着世间的一切,从亲情到种族歧视,从和平到非洲人民……

题材多种多样,让听惯了风花雪月、矫情假作的人们多了一份体会,也使人们能够直面真实客观的世界,在家驹煽情的演唱中共鸣。

理想与现实总不能相符,残酷的现实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理想,但决不会改变人的信念,家驹以一种自己的方式来延续着信念、支撑起香港摇滚乐的一片天,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在提到家驹和Beyond时,我们会以崇敬的态度,景仰着、怀念着。家驹的离开,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警醒,是对香港乐坛的控诉,是对现状的莫名言状的悲愤。

家驹走后,香港原创人得到更多的关注,创作空间也广阔了不少。虽然今天的香港乐坛依然是偶像们当道,但为数不少的创作人正在以个性音乐来传承家驹的精神与信念。

家驹的突然离开是个分水岭,很多乐迷对后Beyond时期至今仍耿耿于怀,无可否认,家驹是Beyond的灵魂,一人包办了词曲等创作,乐迷们认同家驹时代的Beyond,却认为后Beyond时代几乎没有什么亮点,对于这种观点,不能认同。

家驹的离开,无论对于香港乐坛还是对Beyond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Beyond三子以音乐坚持家驹精神,化悲痛为力量,这本身就是对家驹信念最大的回应。

后Beyond时代的作品,试图以新的模式及曲风来重塑Beyond,三人合一的整体音乐风格是后Beyond时代的最大特色。

Beyond三子逐渐摆脱家驹时代Beyond的流行摇滚乐风,而以地下音乐等元素重新构造后Beyond新音乐。

这样也许不会太讨好,但Beyond就是超越,超越自己,超越时代,固步自封则不会有创新,不会有突破。

Beyond三子时代的音乐是真正意义上的乐队整体音乐,三位乐手在乐队中更加玩出自己音乐的特色,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再拘泥于歌曲是否流行、是否华丽,从这一点上,Beyond三子始终屹立于香港乐坛的顶峰,乐队所追求的正是家驹一生所为之奋斗的追求——“乐与怒”的精神。

无论今后Beyond是否存在,是否会复合,这都不太重要了,Beyond这几字,是一部乐队的传奇史,是一部乐手的辛酸史,也是一部奋斗史。

我们会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铭记家驹,来回味这些年来的风风雨雨,家驹,信念永在,精神永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