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超鹰派发言震惊市场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国会作证的第二天选择略微调整了措辞,强调3月加息规模仍有待确定,其他讲话内容则与前一天所说的基本完全相同。

尽管鲍威尔在具体加息问题上选择了“打太极”,但市场并不认可,仍预计美联储会加大加息力度。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3月会议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已提升至近80%。
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Jerry Chen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刚刚将加息幅度放缓至25基点的美联储来说,若再次回到50基点可能是一件“脸面无光”的事,这会突显出此前决策失误的尴尬,令央行信誉有所受损。但为了遏制通胀,前置性的紧缩政策可能不得不为。
随着美联储紧缩预期进一步升温,3月8日,2年期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倒挂幅度进一步扩大至111个基点,续创1981年以来新高,经济衰退或将不可避免。2年期美债收益率8日尾盘攀升6.8个基点至5.085%,续创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长债收益率涨幅逊于短债收益率,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3个基点至4%,3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涨2.2个基点至3.898%。

鲍威尔国会“打太极”

从鲍威尔本周在国会的两次发言便能看出美联储决策的“纠结”,鲍威尔“打太极”的痕迹明显。
3月7日,鲍威尔表态未来可能提高单次加息幅度,同时也表示,在下次会议前,美联储还有两到三个非常重要的数据需要分析。市场对此解读为:美联储3月大概率将加息50个基点。
鲍威尔显然不想把话说死,选择了给未来留一线余地。3月8日,鲍威尔重申了加息可能更快、峰值利率可能更高的信息,但强调辩论仍在进行中,3月加息幅度尚未确定,将取决于3月会议前发布的数据。“美联储没有预设路径,将参考即将出炉的数据。”
不过,8日公布的一系列数据仍在增加美联储紧缩压力。美国1月职位空缺下降幅度低于预期,而且前一个月的数据上修,表明劳动力市场状况持续紧张,可能会使美联储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在加息的轨道上。美国劳工部公布的就业空缺和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显示,1月份美国职位空缺数量降至1080万个,高于经济学家预估的1050万个,去年12月数据上修至1120万个。
同一日,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公布的数据显示,有“小非农”之称的美国2月私营企业增加的就业岗位显著高于预期。具体来看,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增加24.2万人,高于先前市场预期的20万人。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小非农数据经常会与非农报告出现较大背离,参考作用已经减弱。

非农报告或难撼动3月加息50基点预期

美联储的目标是压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给物价上涨降温,但美国经济面对加息却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在截至1月的三个月中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逾100万,而最近的消费和通胀数据也表明物价压力依旧顽固。
对于周五即将公布的2月非农报告,Jerry对记者表示,1月逾50万新增就业的火爆场面很难重现,但如果数字显著高于预期,达到25万甚至30万,仍将推高美联储加息预期。保持在0.3%上方的时薪增速也将起到相同的作用。
整体而言,除非非农数据大幅降温,否则美联储不太可能再度转变立场。巴克莱首席美国经济学家Marc Giannoni表示,尽管3月份美联储的决定仍取决于数据,但鲍威尔的讲话增加了美联储3月加息50个基点并发出更高利率峰值信号的可能性。“我们认为加速加息的门槛明显较低,非农就业人口新增逾20万是极有可能的触发因素。”
此外,美联储经济状况“褐皮书”也揭示了美国的滞胀压力,截至2月底,12个调查地区中有6个经济活动变化很小或没有变化,其余6个地区的增长速度温和,美国整体经济活动仅略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通胀压力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地区指出,企业发现将成本增加转嫁给消费者变得更加困难,大多数地区的销售价格温和上涨,有几个地区出现减速。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依然稳健,大多数地区的就业继续以温和的速度增长,尽管一些公司冻结了招聘,并有零星的裁员报道,劳动力市场总体上仍然紧张,这对美联储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

“软着陆”没戏了?

在鲍威尔讲话和经济数据的助推下,美联储的紧缩预期正持续升温,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接下来还将累计加息大约一个百分点。
Jerry对记者分析称,加拿大央行已经暂停加息,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渐弱化加息前景,重新展露鹰派姿态的美联储备受瞩目。金融市场交易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预期。随着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卷土重来,2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07年以来首次突破5%,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倒挂程度进一步扩大。
尽管今年早些时候一度出现经济“软着陆”希望,但如今已几近破灭。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国债利差倒挂表明货币政策相对于经济基本面而言紧缩过度。利差倒挂幅度越大,表明货币紧缩程度越高,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压力越大。历史上,当利差超过100基点,美国经济没有一次能够逃过衰退。
1958至2021年,美联储执导了12次加息周期,其后美国经济共出现了9次“硬着陆”和3次“软着陆”。
赵伟认为,软着陆观点的一条核心逻辑是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失业率难以大幅上行,工资有粘性,进而支撑着服务业消费。但是,历史经验并不支持这一逻辑。多数衰退场景都出现在劳动力市场偏紧状态之后,通胀的进一步下行要求总需求出现更显著的收缩。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股市在鹰派美联储冲击下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交易员正转向高评级债券,尤其在短期证券中寻找避难所。今年以来,全球投资级信用债基金已吸引了近700亿美元资金,创下了2017年有数据以来同期最大流入。
野村证券国际跨资产宏观策略师Charlie McElligott表示,在坐拥美国国库券或短期投资级信用债即可“安眠”之际,人们为何还要去忍受高度依赖数据、每周都在变的股市环境呢?
展望未来,赵伟对记者表示,在基本面保持韧性和风险管理思维主导下,美联储更担心的是提前放弃“充分紧缩”立场而产生的风险:中长期通胀预期“脱锚”。所以,不宜低估美联储抗通胀的决心,也不宜低估货币政策“矫枉过正”的风险。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