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3-03-20 18:15

楔子

在华语电影里,有一座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高峰——《霸王别姬》。

它在豆瓣上拿下了9.6的高分,位列华语电影第一。在TOP250中排在第二位,得分仅次于无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赎》、排在它后面的是另一部神作《阿甘正传》。

它在全球斩获大奖无数——它是华语电影历史上唯一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电影,也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

它错过奥斯卡,是因为奥斯卡评委认为《霸王别姬》已经得到了金棕榈和金球奖,又没有见到陈凯歌关于此片的人和宣传活动,所以他们以为《霸王别姬》已经不需要这个奥斯卡奖了。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内地电影在世界上的最高荣耀,《霸王别姬》也被公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难得的旷世神作。

关于《霸王别姬》,原本以为这是华语电影走出国门的第一步,没想到这是出道即巅峰的遗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霸王别姬》的台前幕后,当年哥哥张国荣是否就如坊间传闻中说的那样,抢了尊龙的角色。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978年,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著名导演陈怀皑的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但陈凯歌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并不是一切顺利的。

首先,他之所报考北电,一是因为报考北大失利,二是因为北电导演系不考数理化,且年龄限制宽松。他自认为自己文笔极佳,觉得有戏。

但考试时老师问陈凯歌什么是电影节奏,他为了显摆硬着头皮乱答一通。结果第二天收到通知:被淘汰了。

过两天他又收到一封信,说电影学院扩招,他重新得到了参加复试的机会。就这样,陈凯歌进入了北电学习。

当年与陈凯歌一同考入北电的,还有张艺谋、田壮壮、顾长卫、张军钊、何群、李少红、刘苗苗、彭小莲。

也是这一年,曾在老家待业好几年的芦苇,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干了两年炊事员后,被调去美术组,开始做绘景。

此前几年,芦苇一度在家"啃老",终日读契诃夫、罗素、维特根斯坦,想要解决自己的价值观问题。

直到街道办干部看不下去了,把他塞进了西安电影制片厂。

一年后的1979年,在香港的李碧华,根据京剧《霸王别姬》创作出了同名小说。

故事的灵感来源,还得追溯到李碧华的初中时期:当时的李碧华看了偶像狄龙、姜大卫二人主演的一出戏《报仇》,便开始对京剧产生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报仇》中姜大卫饰演的角色——关小楼,与后来《霸王别姬》里的主角之一段小楼,只有一字之差。

《报仇》中哥哥、嫂子、弟弟的人物角色设置、戏梦人生的概念,也与《霸王别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后来,李碧华写了一篇短文《界牌关》,在一雨成秋的良夜里,悠然想起让她爱上京剧的这场梦,她总是会无端念及"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是京剧的魅力。

1981年,导演罗启锐看中了《霸王别姬》的剧本,并想要改编成电视剧。

当时的李碧华因为十分欣赏张国荣,便竭力向导演推荐:"程蝶衣一角非张国荣莫属。"

张国荣能得到李碧华青睐的原因是,那时张国荣刚与李碧华合作了一部短剧《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李碧华十分看好张国荣。

但这个推荐,被张国荣的经纪人拒绝了:"我怕程蝶衣这个同性恋角色,会影响哥哥在香港的偶像形象。"

没有请来张国荣,李碧华抱憾良久。

罗启锐后来找到余家伦、岳华,将《霸王别姬》拍成了上下两集的电视短剧。这便是1981年电视剧版的《霸王别姬》。

1983年,广影准备筹拍《黄土地》,当时摄影看中了张艺谋,导演则是花四倍工资从北京借调出来的陈凯歌。

两人联手来到黄土高原拍出了震惊世界的《黄土地》。值得一提的是,时任西影厂长的,是"电影教父"吴天明。三人的聚首,迎来了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

但也就是在同一年,未来的第一编剧芦苇却因流氓罪"入狱"。对于这段经历,芦苇曾笑言:"那时候,我跟人家跳舞,被公安机关带去审查,关了一段时间就出来了,并没有被逮捕和入狱一说。"

让芦苇没有想到的是,被关了11个月出来后,他成了名人,十里八村的文艺青年见了他都要叫一声"哥"。

大概谁也不会想到,此时毫无交集的陈凯歌、芦苇、李碧华三人,会在日后,联起手来,贡献出了一部华语巅峰之作。前无古人,至今也无来者。

2、大风起兮云飞扬

1988年,当时著名的制片人徐枫在朋友的推荐下,读了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为之倾倒,立马产生了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心思。

于是徐枫找到李碧华:"我和她谈了三天三夜,买下了这本小说的版权。"

只不过,李碧华将电影版权卖给徐枫时,附加了一个特别的要求:"我要拥有挑选演员的权利。"

因为李碧华对张国荣还是不死心:"程蝶衣必须得是张国荣。"

1985年,陈凯歌拍出了《孩子王》,深受吴天明的赏识。

在随后的1987年,中影公司举办的第一届电影展上,因为陈凯歌所在的西影与上影存在矛盾,连带着陈凯歌的《孩子王》受到波折——《孩子王》未能入选电影展的展出名单。

是吴天明的力挽狂澜,亲自举着自制的海报,在外宾桌前一桌一桌"推销",最终《孩子王》成为了那届影展的"销售冠军"。

彼时的芦苇,仍然在美术部做着他的绘景。

芦苇的机会,是当时西影想要拍摄《最后的疯狂》。芦苇看到剧本后,觉得剧本很烂,于是导演周晓文就让芦苇改写剧本。

结果《最后的疯狂》在1988年上映后,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惜才的吴天明看到了,顶着压力,将芦苇破格提拔为了编剧。

徐枫买下《霸王别姬》的版权后,属意陈凯歌做导演。但当时,陈凯歌与张艺谋、吴天明一心想要拍有艺术含量的片子,看不上这个"三流小说"。

徐枫多次与他辩证高雅与通俗的命题,终于说服了他。

被说服的陈凯歌便找到西影的同事芦苇来商量剧本改编的事情。芦苇放出话,陈凯歌如果想要找他改编剧本,陈凯歌可以提意见,但剧本一个字也不许碰。

为什么?

1991年,陈凯歌的《边走边唱》上映,芦苇和李碧华看过电影后,两人都没明白陈凯歌在电影里想要表达什么,便达成共识: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面对芦苇"不能碰剧本"的要求,陈凯歌只能爽快:"那太好了,我省事了。"

就这样,三人走到了一起,准备酝酿中国电影史上,最具能量的作品。在世纪末的舞台上,他们已经准备好上演一出风华绝代的演出。

3、风华绝代,那是一个时代的热闹

1991年,电影《霸王别姬》正式筹拍,李碧华再次力荐张国荣。

但张国荣第二任经纪人同样怕程蝶衣这个角色影响形象,并且对电影的档期卡得很紧,而《霸王别姬》片方又不能给出具体的杀青时间,两边没能谈拢。

顶上程蝶衣这个角色的,是毛遂自荐的尊龙,因为尊龙感怀程蝶衣的经历,与童年进戏班子学京剧的自己很相似,

而徐枫也确实对尊龙的名气和诚意也很认可,双方一度到了谈定片酬的阶段。并且已签订合同饰演菊仙一角的巩俐,也曾公开在采访中表示,合作中要向尊龙多学习。

但产生变数的,也是经纪人——因为尊龙的经纪人,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诸如待遇方面要求,让《霸王别姬》片方觉得十分为难,便没有立刻答应,合同也就没有签订。

对于程蝶衣这个角色的人选,还有一段插曲,发生在张国荣辞演、尊龙尚未毛遂自荐之时。

当时程蝶衣的空缺,吸引了很多艺人。

比如张卫健。

但可惜的是,由于张卫健的家庭环境不太好,当时的公司老板又债台高筑,急需旗下艺人快速赚钱补充现金流,不可能放他去拍一部需要耗时间、档期又不确定的电影。

比如姜文。

原本姜文是被推荐出演霸王的,却不走寻常路的姜文一眼看中了虞姬程蝶衣:"谁说程蝶衣不能是我这样的?"

(请脑补:说好的一辈子,就他娘的得是一辈子!)

程蝶衣这个角色的转机,发生在1991年末。

那一年,亚太影展和金马奖同时在台北举行,投资人徐枫、导演陈凯歌、口头定下的尊龙、以及辞演的张国荣,都出席了当天的晚会。

徐枫看着眼前的尊龙和张国荣,觉得尊龙虽然俊俏,但是棱角太过硬朗,便产生了换角的想法。

与此同时,香港著名的《号外》杂志,邀请张国荣拍摄了一组以"反串"为主题的照片,并在封面刊登。

陈凯歌看到后,也产生了张国荣更适合饰演程蝶衣的想法。

为了劝说张国荣出演,陈凯歌亲自出马,在香港文华酒店咖啡厅约见张国荣。

尽管当时剧本尚未改编完成,但丝毫不影响陈凯歌绘声绘色的向张国荣讲述《霸王别姬》的故事。

陈凯歌无法顾及张国荣能听明白多少,只是兴奋地说着。直到说完后,张国荣激动地站起来:"谢谢你给我讲的故事,我就是程蝶衣。"

陈凯歌心里的石头才算落地:"这是一个令人汗毛直立的瞬间。这样的经验只有这一次。"

促成张国荣饰演程蝶衣一角的,还有当时张国荣的老板黄百鸣的支持。为感谢张国荣自降片酬拍了《92家有喜事》,便主动调整了张国荣已敲定的档期,成全张国荣去拍《霸王别姬》。

也正是因为出演程蝶衣这角色的演员选角一波三折,所以坊间也有许多传闻。

比如说尊龙错过这个角色,是因为尊龙"耍大牌""要求太多""空运小狗"。

比如张国荣自降片酬抢了尊龙的角。

但事实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投资人徐枫想要拍出一部"打入西片市场"的中国电影,想要为电影中的角色找到最合适的演员。

虽然尊龙错过这个角色,有尊龙经纪人要求太多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张国荣更适合程蝶衣。

此时,《霸王别姬》的剧组已经组建完毕,《霸王别姬》这只鲲鹏,已经可以迎着东风,展翅飞翔。

4、不疯魔,不成活

1992年2月,张国荣来到北京试装。第一次来到北京的他,出于对梅兰芳的尊敬,提出想去万花山祭拜梅兰芳。

陈凯歌十分惊讶,香港来的张国荣,竟然有如此的"敬畏之心"。

于是,就有了《霸王别姬》主创在梅兰芳墓前合影的经典画面。

后来,陈凯歌回忆当天从香山下来后,一行人来到颐和园听鹂馆吃饭。

张国荣问他:"听鹂是什么意思?"

陈凯歌回道:"就是听梅兰芳他们唱戏,莺啼婉转呀。"

张国荣听后心情低落:"哦……这些老先生唱一辈子曲,却被人当做鸟。"

同年同月,万事俱备、东风已至的《霸王别姬》正式开拍。在相互的影响下,众人迅速进入了状态,整个剧组万众一心,只想着如何把电影拍好。

首先就是一众主演,坚持拒绝替身、苦练京剧。

比如发烧39度,依然在耗腿练功的张国荣。

比如真身上阵、亲自挨打、拍完就得扶回去上药的张丰毅:"我觉得挺牛气的一条汉子了,让师父扒了裤子打才更有效果。"

比如认真做功课的巩俐:"我是名角的老婆,那戏班子里的事,我也应该了解点。"

甚至是小豆子——尹治。片中有一幕悟得"从一而终"的片段,他下了狠手,狠抽自己。

看这脸上的印子,谁看谁心疼。

哪会像如今这样手破点皮就要休息的演员。

还有拍小癞子逃跑戏份的演员李丹,当时的他哭不出来,整个剧组都在等他。小李丹心里愧疚,眼里立马在眼里打转,丝毫没有想过要用眼药水。

整个剧组就如电影中说的那样——不疯魔不成活,怎么疯魔怎么来,所有的主创人员都表现出极佳的状态。

所以,《霸王别姬》不仅仅是电影本身质量的极佳,电影拍摄的过程也是当时所有人一生中仅有的一次沉醉电影之中的经历。

也正是这一帮出色的电影人彼时的疯狂,才有了后来《霸王别姬》主创在康城的一时风光、意气风发,才有了这部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

当时,《霸王别姬》集结的,还有袁四爷葛优,小豆子生母蒋雯丽,以及:

电影的摄影,是顾长卫;

负责电影音乐的,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

把关电影美术的,是国家一级电影美术师杨占家;

给程蝶衣化妆和配音的,分别是叶派嫡传小生宋小川和张派名家温如华;

"贾志国"杨立新给张国荣配音,李宗盛、林忆莲夫妻携手献唱主题曲《当爱已成往事》;

……

还有编剧芦苇,在李碧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赋予了电影史诗气质。

甚至由于剧本太过出色,李碧华还把电影情节加入了自己的小说里。

关于剧本,当时也有一个小插曲。

改编后的剧本,陈凯歌的父亲陈怀凯看完后直接哭了,说太精彩了。但芦苇知道这样的剧本是过不了审的。

于是芦苇找来陈凯歌商量,花五天的时间,写一个假剧本去送审。

1994年,《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摘得金棕榈大奖,迎来了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

后来国内解禁,放映时的上海大光明戏院被围的水泄不通。

戏院的经理至今还记得,当初被挤爆的大堂玻璃门、以及受伤的保安。

还有张国荣衣冠楚楚地来,结果西装扣子全被挤掉。

那是一个风华绝代的时代,一群风华绝代的人凑在一起,拍摄了一部风华绝代的《霸王别姬》。

5、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关于《霸王别姬》的杀青宴,饰演那坤的演员英达后来回忆说,当时剧组里有一对学京剧的夫妻,男的是京剧武生,喜欢打老婆。

那个武生找了机会,去敬张国荣的酒,却不曾想,张国荣喝了几杯后,就拍着桌子说:"李x,我要再听见你打老婆,我就让我香港的朋友来收拾你!"

张国荣的身段指导老师张曼玲回忆那场杀青宴,也是十分伤感:"国荣喝多了,哭了,他显得太激动了。"

由此可见张国荣的真性情。

后来,戏散了之后,张国荣也一直没有忘记张曼玲和史燕生夫妇。

他一直惦记着张曼玲夫妇,但凡他到北京,就一定会去探望,末了还邀请他们去香港玩。张国荣还真亲自开车接送,就连张曼玲夫妇上下车,张国荣都要帮他们护着头,还自称"车夫"。

当张国荣听说史燕生身体不好、不能进食了后,又专门飞到北京探看。

张国荣自己支了一个小板凳,哄着史燕生吃饭:史老头儿,你吃一口,我吃一口,看咱俩谁吃得多。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像张国荣与张曼玲夫妇那般,惦记着彼此。

1996年,陈凯歌邀请芦苇把关电影《风月》的剧本。

《风月》依然是徐枫和陈凯歌合作,徐枫当制片人,陈凯歌做导演,张国荣和巩俐出演。看得出来,徐枫和陈凯歌还想继续《霸王别姬》的传奇。

只不过,当时芦苇查了资料之后,发现《风月》的故事只是来源于坊间的只言片语,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支撑。他就劝陈凯歌,没有真实感的故事不会精彩。

但陈凯歌不信,两人也就不欢而散。

与陈凯歌合作《风月》的编剧王安忆后来回忆和陈凯歌一起写《风月》时,说:常常创作到一半就迷失方向,然后再得回到出发的地方从头来过。照王安忆看来,电影中有一些情节是可以事先做预测的,可陈凯歌不行,他一定要走一遍,撞到南墙上再回头。

这也成为《风月》不及预期的伏笔。

在《风月》之后,徐枫就和陈凯歌彻底闹掰了,两人从此分道扬镳,再也没有合作过。

徐枫曾在公开场合抱怨陈凯歌:陈凯歌在故事题材的选择上非常奇怪!当初他并不喜欢《霸王别姬》的剧本,认为这是个很通俗化的故事,结果我花200多个小时来说服他。当初我不同意他拍《风月》,我觉得这部影片每一个人物都很令人讨厌,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丑恶,不像《霸王别姬》中每个人物都有审美上的可爱之处。但陈凯歌喜欢,他一直在努力地说服我。我现在明白了,今后自己不喜欢的故事绝对不要拍。

也印证了《霸王别姬》的那句台词:"从今往后,你唱你的,我唱我的。"

芦苇这段时间倒是没有闲着,1994年,张艺谋找余华要了《活着》的版权,找来芦苇把关剧本,找来葛优和巩俐主演。

最终《活着》从戛纳带回来了评审团大奖。芦苇一下子缔造了华语电影的两座高峰。

芦苇后来说:"我很幸运,跟张艺谋、陈凯歌合作的时候,正是他们处于艺术上最纯洁的阶段,那时候我坠入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竟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后来的1999年,芦苇得知陈凯歌准备筹拍《荆轲刺秦王》,十分感兴趣,兴冲冲来找陈凯歌:不放心剧本的话我帮你写,我们再次合作。

结果陈凯歌直接回了一句:我放心的很,我自己写的。

芦苇讨了个没趣,一肚子话全憋住了。

芦苇后来直言:"他(陈凯歌)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的。当时的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就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现在来看这段话,不无道理。陈凯歌后面的作品,在大多人看来,是失去了《霸王别姬》里的灵性的,以至于很多人都怀疑《霸王别姬》这部惊世之作到底是不是他拍的。

2005年,陈凯歌非常自信的完成了《无极》的剧本,坚定的说这是个好剧本,并拉来了两个亿的投资。

但电影上映还没几天,就口碑扑街,豆瓣评分5.4,尚未及格。

而李碧华呢?电影《霸王别姬》大获全胜后,陈凯歌将李碧华视为这部电影的第二大功臣。

虽然电影的第一编剧是李碧华,但根据后来芦苇说,剧本实际上是他一个人编写,李碧华只是挂名。在李碧华的小说里,仅仅是段小楼、程蝶衣和菊仙的三角恋情,故事单薄。

芦苇在此基础上扩充了一倍的内容和字数,将京剧元素和宏大的历史背景杂糅到电影之中,变成了一部史诗巨作。

但事实上,对《霸王别姬》倾注了许多心血的芦苇,对于电影剧本并不享有任何的版权,剧本的全部版权都属于李碧华。

所以在2014年的时候,芦苇曾想出版一本自己的剧作集,打算将旷世神作《霸王别姬》也加入其中,但受到了李碧华方面的严厉警告。

自此,曾经那些意气风发、惊才艳艳的几人,就此就分道扬镳。之间的恩恩怨怨,就像是一道道鸿沟,横亘在所有人的心间。

只道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结语

2003年4月1日,哥哥张国荣因抑郁症病情失控从香港东方文华酒店24楼坠下身亡。

为护豆子挨了打却还挤眉弄眼的小小石头,费振翔,后来做了导演,经常与管虎合作拍摄《鬼吹灯》系列。2019年的《怒晴湘西》就是他独自拍的。

丢给豆子包袱让他"滚",眼中却带泪的小石头,赵海龙。最新的作品是《甄嬛传》,饰演甄嬛的首领太监,康禄海。2008年,拜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嘉存为师。

出身京剧世家的小豆子尹治通过高考,成功进入了专业的学校学习,少有作品。1996年的时候,尹治还想过要出家,但遭到了家人们的反对

曾经的热闹,再也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