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3-03-20 23:45

世人皆道梁祝情深,双双化蝶,却从无一人提起马文才。

重温《梁祝》这部经典,多少觉得祝英台有点“不知好歹”了。

可能在所有人的眼里,梁山伯的命运非常地悲惨。

痴恋祝英台,爱而不得思念成疾,最终郁郁寡欢,含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祝英台则是爱惨了梁山伯,得知心爱的人去世后,整日里以泪洗面,最终殉情两个人双双“成蝶”留下了一段佳话。

成年后才明白,马文才的那一句“我答应”,才是真正的爱惨了。

祝英台的殉情之日,是这个男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喜”之日,他声声泪下,哭得惊天动地:“英台,你别走”

每每看到这一幕,我都觉得心中久久不能平复……

祝英台出嫁的时候,提出了3个要求:三更出发、踏北斗星辰、过山伯坟前。

古代成亲的时候讲究“吉”,祝英台提出来的时间,完全是背道相驰,马文才不仅说服了自己,而且还做好了家人的思想工作。

试问,如果不是真的爱,他何必遭受众人的指指点点?

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深更半夜穿着孝服出嫁,还是新娘的身份,祝英台是谁的未亡人?

还没有拜堂,就给前男友上坟,马文才很心痛,但还是答应了。

说好的三个条件,到头来祝英台新婚之夜殉情,和梁山伯“化蝶”翩翩飞。马文才一个人站在风中哭红了双眼,他做错了什么?

人人都赞叹,梁山伯和祝英台,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个人的虐恋,至今是流传的佳话。

实际上,这段感情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祝英台一个人“单相思”。

出生在封建时代的祝英台,作为父亲的掌上明珠,虽说是大家闺秀,却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为了可以外出读书,祝英台没少下功夫,最终得到了“女扮男装”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看,祝员外对女儿非常疼爱。

阳春三月,祝英台装扮成男人的模样,踏上了“求学之路”。

路途上,一个出口成章的公子,吸引了她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梁山伯。

梁山伯的家庭情况和祝英台,完全没有办法相比,妥妥的穷书生爱上了富家女的桥段。

这个男人之所以努力地学习,就是为了考取功名,更改全家人的命运轨迹。

交谈的过程中,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和自己是同一所学院,两个人结伴而行,并且以“兄弟”相称。

进入学院之后,马文才登场,在外人的眼里,他是杭州马太守之子,为人傲慢。

实际上,他的童年非常悲惨,从小被父亲虐打,母亲被父亲逼迫自杀,从小就没有感受过原生家庭的爱。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马文才孤傲清冷,根本不懂得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他将所有的温柔,都给了祝英台。

得知对方是女儿身,马文才一直都在帮忙掩饰。这份体贴和用心,换来的却是对方满脸的不耐烦。

因为祝英台喜欢的人,是才华横溢的梁山伯。

在“梁祝”进展的过程中,为何说祝英台一直都是“单相思”?

对于梁山伯而言,眼前这个性格开朗的“小弟”,仅仅只是聊得投缘,算是同道中人。

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耳鬓厮磨同床共枕,祝英台的内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而这些内心的悸动,对于梁山伯而言,完全是感受不到的情感存在。

后来祝英台的父亲患病,她不得不离开学堂尽孝膝前。

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祝英台说出了自己女儿身的真相,悲剧拉开了帷幕。

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讲,梁山伯身份上的转变,是否可以做到?毕竟“兄弟”突然变成了“知己”,是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旋转。

梁山伯的心中迷茫,因为他也不清楚,自己对祝英台是什么样的感情。

虽然在生活的过程中,两个人的关系比较好,但仅仅只是建立在“聊得来”的基础之上,与爱情没有任何的关系。

梁山伯本身就是一个自卑的人,身负着家庭的使命,何来的时间儿女情长?

祝英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梁山伯的一条“路”,日后无论是谁飞黄腾达,三年的同窗之谊,都是不容忽视的“分量”。

除此之外,“好兄弟”的情感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站在梁山伯的角度来讲,想要确认彼此之间的感情,需要一个漫长的缓冲。

祝英台喜欢这个男人,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身为女儿身的她,一直都在仰慕对方的才华,崇拜转变成为了爱。

梁山伯自始至终,都是以男儿的身份,对待祝英台,何谈轰轰烈烈?

分别的日子里,两个人难舍难分,一送十八里,祝英台疯狂地暗示,声称家里有个待嫁小妹,梁山伯有心的话上门求娶。

贴切实际来讲,梁山伯是一个自卑的人,也是一个要强的人。

虽说和祝英台的关系比较好,但怎么可能会为了“兄弟情”延续,上门求娶员外之女?

他身负功名和前程,定然不会儿女情长。

祝英台回到家中,日夜期盼梁山伯带着彩礼,上门求亲促成两个人的姻缘。

坦白来讲,这样的“想法”很荒唐,员外和普通人家,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层次。

梁山伯就像是,村里面飞出来的“凤凰”,祝英台等同于豪门中的“千金”,这样的门不当户不对,真的会幸福?

有情饮水饱,无论是放在过去还是当下,都不能真正地“管饱”。

自卑的男人,内心都比较脆弱,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玻璃心”。祝英台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可以得偿所愿?

后来马文才上门提亲,家境殷实的他,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最完美的人选。

怎奈何,终究是痴情错付。

让人费解的,一开始祝英台并没有拒绝马文才,这是为何?

如果真的爱情情真意切,就应该第一时间告诉父亲。

祝员外并非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可以尊重女儿“求学”,婚姻大事必定会慎重考虑,她并没有这样做。

马文才精心筹备婚礼的阶段,梁山伯高调出现了。

用现在的话来讲,祝英台和马文才已经“订婚”,结婚就是时间的问题。

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即将要嫁给马文才,他整个人悲痛欲绝,伤心地让人费解。

无暇儿女情长的他,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了祝英台?

回忆3年过往中?这份感情这么快就捋清楚了,是不是有些草率。

祝英台送走梁山伯之后,两个人哭得那叫一个难分难舍,仿佛马文才是罪人。

思念成疾的梁山伯,郁郁寡欢最终含恨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常常在想,一个穷书生给不了爱人未来,如果真的为了祝英台好,不应该是“假装错过”?

书信来往的过程中,不断地告诉祝英台,自己的时日无多,意义何在?

再说身体素质,因为失恋就病逝,这样的人,真的能支撑起祝英台的一片天?

反过来马文才自始至终,都不是两个人感情的破坏者。

他和梁山伯都是同时得知祝英台身份的人,幸福面前勇敢追求,作为男人他错了?

最终梁山伯走了,祝英台“悟了”。

这个男人用生命为代价,表明了自己的爱是多么深沉。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真正的爱是希望对方好,而不是增添一些“沉重的负担”。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马文才其实是最心痛的人。

新婚之日,妻子一席孝服,在旧爱的面前哭肝肠寸断,最终“化蝶”烟消云散。

马文才到底是娶亲,还是送葬?

三个人都用极端的方式,感动了自己……

梁山伯什么都没有做,凭借“才华横溢”得到了祝英台的心。马文才默默守护,小心翼翼呵护,却成为了笑话,这份深情谁人知?

喜角上面挂白灯笼,试问天下几个人男人,可以做到如此大度?

我想就算是三千个“忤逆行为”他也会点头,因为马文才爱惨了祝英台。

人人都在歌颂《梁祝》,却不知马文才终身不娶,守护着心中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