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3-05-29 20:42
图为安徽阜阳一工厂生产线。图为安徽阜阳一工厂生产线。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各界期待中国经济能在COVID-19疫情后走向复苏。但在房产销售、工业生产及消费数据表现全面疲软,中国经济复苏乏力,加上大学毕业生求职困难等因素,更削弱了人们的信心。

金融时报今天发表题为「信心是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复苏乏力」的报导,描述中国经济的现况。在报导中,一名来自山东、现年25岁的大学毕业女生Anna Li形容,今年是她印象中找工作最难的一年,甚至比疫情期间还难。因为她已经投了半年简历,但至今一份录取通知书也没收到。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Anna Li说,这半年的求职让她真的快累死了。但即使能找到一份办公室工作,薪水通常也难以维持生计。

报导指出,5年前中国经济成长得够快,许多大学毕业生能抢到好工作。但如今他们的前景不那么确定,因为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强硬的「动态清零」政策收回后6个月,中国的经济复苏却未能加快步伐。

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4月和5月初的工业生产及获利、房地产销售及信贷成长,都低于分析师们的预期,削弱了人们对中国这个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长前景的信心。

这种经济成长趋缓的态势已经波及了中国市场。铜、铁矿砂等大宗商品价格走低,股市下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元大关。至于消费者支出,今年初防疫措施放宽时一度大增,此后却因经济前景黯淡而回落。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认为,「信心是个大问题」。对消费者来说,他们担心未来,因此真的不想花钱。而私人投资也很疲软,与企业主们交谈后发现,他们仍不愿意投入。

中国领导人几个月前希望借由松绑防疫措施,让中国摆脱经济活动的抑制,增强商业信心,以重启中国的经济运转,并公布了保守的经济成长目标。在2022年仅成长3%创数十年来新低下,今年第1季官方公布的经济成长率达到了4.5%。

报导指出,最近几周的数据却有所减弱,尤其是房市出现脆弱迹象。佳富凯研究(Gavekal Research)指出,中国4月份房市销售额降到2019年同期的63%,而3月份 则是疫情前同期的95%。

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困境已蔓延至工业生产,由于对水泥、玻璃和相关产品需求下降,4月份工业生产较2019年数据也有下降;至于家庭消费,原是预期中经济复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但4月的数据也失去了优势;而在同月,中国城镇青年失业率更上升到创纪录的20.4%。

至于中国经济未来展望,法人之间看法不一,其中仍有法人对中国经济前景审慎乐观。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对中国决策者而言,问题在于近期的经济低迷是否属于「小问题」?还是需要政府介入提供更多支持?预料官员们应会在未来2个月内观察工厂的状况后,再决定是否推出刺激措施。像是购车补贴、放宽购房限制、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等具针对性的方式。

专家预测,考虑到2022年上海封城等因素导致的低基期,中国制定今年经济成长5%的目标应可实现。邢自强说,中国政府不会让经济成长低于这一水平,否则会增加长期失业率,并可能引发社会问题,而「社会稳定」是不可动摇的原则。

这项报导指出,无论政策走向如何,今年对中国青年来说都显得黯淡无光。分析师表示,政府关注重点从金融和网路平台转向工程和电子硬体制造,已经改变了劳动力市场,让许多毕业生措手不及。

报导最后提到,来自湖南的20多岁女学生ChristinaLiu在获得硕士学位但找不到工作后,决定到香港攻读博士学位。她表示,自己的许多朋友不是正在努力找工作,就是正在换工作。其中一些人虽想辞职,但如果没找到另一份工作,他们不敢真的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