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05 20:00

她生于1972年的寒冬,是一朵娇嫩的生命之花,绽放着坚强的生命之路。

她的故事始于上海,母亲李敏在她出生后将她的照片寄给外公,勾勒出外公对她喜悦的期许。

如果您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孔东梅于1972年降生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当这个孩子刚出生时,李敏就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孩子拍的第一张照片寄给在北京的父亲。

过了几天之后,李敏就欣喜地收到了自己父亲给她的回信,当时的毛主席已因病日益地年迈体弱,所以这个刚刚降生的外孙女成为了他最后的慰藉。

虽然没有能亲眼看到,但是通过寄来的照片,可以看出婴儿的五官与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的相似,并且还惊讶地发现孩子的嘴角边也有一颗和他位置一模一样的痣。

正是因为这种的亲近,毛主席更加地疼爱这个小外孙女,亲手为孩子取名叫“东梅”,寓意深刻。

“东”,寄托着东方红冉冉升起的殷切希望,“梅”字,取其一生所爱之梅,其坚韧与纯洁之意。

“东梅”这个名字承载着父亲无尽的祝福与期望,尽管父女二人相隔千里。

其实李敏曾经还犹豫是否将这个小生命带到世上,因为养育一名孩子困难重重,幸得自己的父亲的鼓励与支持下,她才坚定地将这个孩子生了下来。

在生下孩子的几个月后,因为一些原因,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起来,李敏决定把东梅送回湖南老家,交给年迈的奶奶贺子珍来照顾。

而奶奶贺子珍很喜欢这个可爱又乖巧的孙女,虽然那个年代的时局动荡,自己的生活又艰难,但为了让孔东梅过得更好,她还是尽心尽力地照顾好她。

在孔东梅七岁的那年,终于回到了北京,和父母团聚,但可惜的是,她还没来得及见自己的外公一面,也就是这一年,毛主席结束了自己光辉灿烂的一生。

对于这位能够改变中国命运的外公,孔东梅其实没有太多的记忆,只能从她的父母家人的口中了解到。

孔东梅在父母的呵护下逐渐长大,她的父母也没有溺爱她,而是要求她自立自强,和其他孩子一样努力学习、生活。

她刻苦用功,1994年如愿以偿考入北京一所重点大学英语专业,在大学的四年里,她始终低调谨慎,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红色血统”而狂妄自大与傲慢。

并且在孔东梅大学毕业了之后,她面临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那就是,要不要出国留学深造,经过多方面的仔细考虑,孔东梅决定赴美留学深造,去攻读市场营销的专业学位。

在出国之前,母亲李敏还孔东梅写了一封长信,在这封信中,李敏期盼着孔东梅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不要被资本主义的表象迷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初衷和理想,最终回到自己的故乡报效祖国。

终于在1999年时,孔东梅通过自己的不懈的努力下,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为自己争取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份的荣耀。

当东梅以为自己可以在美国站稳脚跟时,一封母亲寄来的书稿却深深触动了孔东梅,让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着独特的血液传承。

祖父的不朽精神需要她以自己的方式发扬,那就是李敏亲手撰写的关于自己外公的回忆录。

于是在2001年,孔东梅回到了生下自己的那片故土,并且在北京的一家出版社任职,刚开始她是怀揣着理想主义在这里工作,以为这里是传播正能量的好平台。

但是现实工作让她渐渐感到落差,为了实现内心的追求,东梅毅然辞去工作,创建了自己的东润书屋。

为了把祖国红色文化的种子播撒到更多人心田里,孔东梅还成立了一个“东润基金会”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帮助贫困山区建设学校,给贫困儿童提供生活上帮助,让更多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东梅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这番诺言,她创建东润书屋,编撰面向社会的著作,她发起东润基金会,改变许多贫困学子的命运。

孔东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地诠释了她的名字的真正含义以及一名杰出共产党员后代应有的精神风貌。

来源:

新华网——《教育振兴乡村 书香陪伴少年 东润公益基金会助力乡村振兴进程实录》

人民资讯——《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专访: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