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0 00:11
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通过,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杨健兴直言,记者承受的实际风险及心理压力比之前大很多,面对虚无缥缈的红线,他暂未想过停下目前的新闻评论工作,相信评论仍有价值。路透社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通过,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杨健兴直言,记者承受的实际风险及心理压力比之前大很多,面对虚无缥缈的红线,他暂未想过停下目前的新闻评论工作,相信评论仍有价值。路透社

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通过,媒体还有多少生存空间?香港记者协会前主席杨健兴直言,记者承受的实际风险及心理压力比之前大很多,面对虚无缥缈的红线,他暂未想过停下目前的新闻评论工作,相信评论仍有价值。

在香港从事新闻工作近40年的杨健兴,由南华早报等主流报章转而与传媒朋友创立网媒「众新闻」,成为「众新闻」主笔。但2020年香港实施国安法,「众新闻」于2022年1月初停运。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当时杨健兴说,2021年12月29日立场新闻被控「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触发他们短时间内决定停运,「执法界线不能掌握得很清楚,不能够在感到平安、安全的情况下工作下去」。

不过,杨健兴没有就此退下,2022年3月底,他一个人在Youtube设立「新闻点评」节目,每天继续评论时事。

基本法23条立法已通过,杨健兴今天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说,暂时没有想过停止该节目,始终相信新闻工作是有价值的。

杨健兴说,自己对基本法23条立法感觉特别强,因为1980年代他已参与采访基本法的起草过程。2003年香港50万人上街反对23条立法,直到现在迅速通过立法,有需要让大众理解立法的背景及内容。

但他不讳言,23条立法令记者承受的实际风险及心理压力较之前大很多,特别是对媒体影响最大的煽动意图罪。草案建议提高煽动意图罪的刑罚,由目前刑期最高2年增至最高7年。且草案列举的「煽动意图」范围广泛,包括激起对国家机构或香港政府的仇恨、矛盾等,「可能政治时事评论都触及煽动」。

杨健兴说,「虽然记者不会预备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但以往煽动罪最多判囚2年,可能会有小小安慰自己只是2年,现在可以被判7年,是相当重的,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

他说,而红线在哪,永远没有答案,「记者根据事实作出批评,说了些政府不中听的说话,是否偶尔说就可以,但如果持续几个月都这样说,就变成有煽动意图?自己完全掌握不到」。

杨健兴承认,对于23条立法自己也多了担忧,连朋友也会担心他,毕竟现在的香港不像主权移交后一段长时间,基于事实的新闻评论不需担心评论尺度,或触动到一些人的神经。

被问到会否为了减低风险而自我审查,杨健兴表示,近年香港社会已弥漫著一股自我审查风气,很多媒体都已不经意自我审查,在报导或评论过程中涉及敏感议题时会「小心些」。如有海外组织批评港府,媒体可能会等待政府有回应才一并报导,否则未必会报导该海外组织的立场,这确实会影响社会接受资讯。

杨健兴直言,面对「现在复杂而模糊的界线」,自己会更加小心,加上政府对舆论反应迅速及强烈,相信媒体要「调节、适应、摸索」,他自己不会因为议题敏感而避开。

他说,因应23条立法草案中有窃取国家机密及间谍行为的相关罪行,以及新增境外干预罪,「境外势力」甚至包括「国际组织」,媒体可能会减少报导中国新闻或外国组织的立场,或报导时会更小心。

他说,「空间少了,风险多了」,但也非完全不能做新闻,「始终相信社会应有新闻及评论,评论是基于事实,自己跟了新闻这么久,对事件较了解,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让读者去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