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3-27 11:20
诈骗集团手法层出不穷,连学术研讨会也成为诱饵。诈骗集团手法层出不穷,连学术研讨会也成为诱饵。

台湾学术研究领域竞争激烈,许多研究生在毕业前皆会寻找国际期刊投稿及国际研讨会参与或发表机会,以累积自我的学经历经验。一名台湾研究生近日揭露一起恐怖案件,一场报名且已缴费的国际研讨会竟是诈骗,让他在得知真相后,急欲公开这起遭到学术研讨会诈骗的经过,提醒其他研究生切勿上当。

一名台湾研究生昨(26)日晚间在Dcard上揭露一起假学术研讨会,因为这项讯息来源是来自教授转寄的信件,不疑有他,便直接报名了「第二十届生物技术及科学研讨会」(20th Biotechnology and Biosciences Congress),并在缴了499美元后(约台币15,968元),等候消息。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然而,让他不寒而栗的事来了。因为在付款后,还被要求填写护照资讯,因为觉得有点吊诡,他便一直放著没填,在忙碌过后才惊觉怎么一直都没收到研讨会讯息。

原PO主动向该研讨会声称的举办地点「南韩首尔四季酒店」求证,四季酒店回信表示:「这期间酒店没有举办任何会议」,因为与会来宾还有一名台湾大学的教授,便也写信询问了教授本人,却得到更令人震惊的回答,教授表示:「完全不知道有这件事」。

他指称,该国际研讨会的网站做得相当完整且真实,包括详细交代与会来宾的名字和学经历,就连大头照也因为是直接抓取各大学官网上的教授照片,会让人以为皆「查有此人」更加深信不疑。

且网站中明白表示,投稿内容也可能会被放在《生物技术进展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内,由于查阅了该期刊的影响指数(IF,Impact Factor)极高,因此更具吸引力。

原PO觉得,由于想要找出研讨会的破绽都只在细节,而且查证相对困难,可能除了他,已有不少人上当受骗。除了报名费用499美元后(约台币15,968元)之外,主办单位还说也可以帮忙代订住宿三晚,会收取450美元(约台币14,400元),让他苦酸:「人真的不要懒惰当盘子」。

此外,原PO还发现该研讨会注册的网站Conferencesglobal.org,除了今年5月的「第二十届生物技术及科学研讨会」之外,还会在西班牙举办「第廿一届生物技术及科学研讨会」「21th Biotechnology and Biosciences Congress」,他提醒大家「除非家里有矿,大家千万不要以身测试」。

就此诈骗事件,原PO也透露后来报警的经过,因为原本想做笔录并申请退款,但这已超乎台湾警察的能力范围,最后可能的结果是「钱投水里,案沉海底」。

原PO就自身被诈骗经验,在文末分享如何辨识真假研讨会的七大准则:

1. 研讨会只去教授去过、教授认识主办方、领域知名学会所举办的,这些可以稍微放心(但仍要小心是否为冒名)。

2. 就算是教授转寄的会议,教授也不一定能帮你每个都查证,研究生自己需要有警觉。

3. 如果是某学会举办,务必反向前往学会网址确认是否有相关消息;不要参加没有学会的研讨会,就算上面有.org也一样,特别上面写是「conferencesglobal.org」。

4. 如果一个礼拜就回复接受你的摘要,要提高警觉,极有可能是掠夺性会议或是假研讨会。

5. 如果上面写办了很多届,但是在网路上找不到前面几届的网页,也要注意。

6. 网站有写确切地点就要亲自写信至场地方做进一步的确认(当然是要自己上网查询该会场方的联系方式)。如果没有写出确切地点,先不要考虑。

7. 不要太相信上面写的专家学者,就算是你知道或认识的人也不要直接轻易相信,因为也是会有冒用。如果场地无法确认,不妨有礼貌地向上面写的教授请教(联系方法最好也还是自己找),确认是否有该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