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上周三,安妮公主在温莎城堡为张戎颁发了CBE勋章,这是至今为止英籍大陆华人在英国获得的最高王室荣誉。
温莎城堡,英国安妮公主(查尔斯三世妹妹)为张戎颁发CBE勋章

上周三,安妮公主(查尔斯三世的妹妹)在温莎城堡为张戎颁发了CBE勋章,这是至今为止英籍大陆华人在英国获得的最高王室荣誉。

久闻张戎大名,她是大陆华人里的传奇——当绝大多数大陆人还在英国苦苦重新定义自我,她1991年就已登上西方文学顶级殿堂。

张戎手持CBE勋章

周一,我打通了张戎手机。电话那头传来温和的声音。原定采访30分钟,只为祝贺她获得令人尊敬的皇家荣誉,说好不谈政治。可当话题从她的著作《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开始,就再也撒不住脚,她聊了近两个小时,意犹未尽。如有可能,我愿意听一整夜啊:那些我多年理不清的清末民初历史,都在她脑子里——那是她建立在大量史料与采访基础上的史观,无论对慈禧还是孙中山,她都有极其鲜明的非传统观点。

张戎出生于1952年,父亲是中共官员,在文革中备受折磨。因出国留学选拔成绩优异,1978年被中国政府选送来英国读书,那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批留英中国人(类似清政府送去英国的留学生的百年翻版)。

1982年,在中国人还懵懵懂懂洗脚上田的岁月,她已在约克大学三年奖学金资助下获得了语言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英国博士学位的大陆人。当时神秘而封闭几十年的中国突然对外开放,成为西方国家好奇的热点。1991年,张戎以其自传体著作Wild Swans《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一举成名,至今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

此书奠定了其西方著名作家的地位,名气为其日后创作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1,她能采访到许多普通记者望尘莫及的政治、经济行业的各种高端人士,他们向张戎提供了关于中国现代史顶级人物的宝贵资料; 2,能回到中国采访,收集史料。这样的创作条件,令所有人都望其项背。而且她还有其先生历史学家乔恩•哈利迪(Jon Halliday)相助。

张戎和其先生历史学家乔恩•哈利迪(Jon Halliday)

张戎每本著作都耗费多年收集史料与访谈素材;最长的花费了12年,最短的也要5年。从《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1991年)、《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2005年)、《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2013年)到《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2019年),这四本著作令其获得王室认可,被授予CBE殊荣。

CBE是王室勋章里的一个奖项,即The Most Excellent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大英帝国最优秀勋章), 由英王乔治五世1917年设立,旨在表彰那些曾在非战斗岗位上服役的人员,后扩大了勋章的范围,以奖励在艺术、科学、慈善工作和公共服务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员。

王室认可的是张戎“对文学和历史的杰出贡献”。在大英帝国最优秀勋章的五个级别里,CBE列第三,居Dame/Knight Grand Cross (GBE) 和Damehood / Knighthood (DBE / KBE)之后,全称是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CBE)。

以下是电话访问的一些内容:

问:首先祝贺您被授予CBE头衔!可否描述当天典礼过程?

张戎:我先生乔恩,我弟弟张朴还有他儿子张章跟我一起前往温莎城堡参加仪式。进大门的左边就是圆塔(The round tower),那是皇家档案馆,我从前写慈禧传时,常来这里查档,今天旧地重游。我们四人都进入了颁奖大厅。安妮公主的第一句话是“很高兴再见到你”。她还记得多年前在某个场合的短暂见面。她问到我的家人和写作,我们谈得很愉快,交谈时间也比一般授勋交谈时间要长。她跟我一样,因为勋章是表彰我“对文学、对历史的贡献”,而特別高兴。我的写作用英語,能在英语的发源地得到认可,我很开心。

授勋结束后的环节是照相,然后到皇宫外接受媒体采访。

问:你来英国已经46年,对英国印象如何?

张戎:很喜欢。1978年来英国时,我26岁,感觉如鱼得水,一切都合适,从来没有文化冲突,没有不习惯。

问:喔,我来英国20年,发现英中文化没有任何相同之处,几乎所有的概念都要从头学起。为何你没有感到任何的文化冲突?

张戎:我一直就不喜欢文革里社会的丑恶和肮脏,那些我喜欢的事——比如讲礼貌、喜爱花草——都被批判,而且怪罪于西方,那反倒令我感到西方是我喜欢的地方。我来英国之前,对英国就已经有所了解。文革开始时我13岁的大弟弟不能继续集邮,就开始收集毛泽东像章,拿在黑市上卖像章的钱,去黑市买书,买那些有幸没能被烧的书。所以我看了很多中外名著,这打开了我的脑子,官方的灌输接受的反而很少。不过我唯一一次见外国人,是在1975年的广东湛江,见到外国海员。

问:1978年来到英国是什么状况?

张戎:那时中国刚刚开放,大使馆对我们有很多要求,比如出门要集体行动,最少也要两人同行。周六要去大使馆政治学习。每月只有3.8镑零花钱。

我喜欢冒险单独出门,这在当时被视作“不守纪律”,不过从来没有谁告发过我。无论英中,哪里都有好人。

我仍然记得一位大使馆的官员告诉我他的往事:他的女友被打成右派,为了他的前程,坚决要和他分手(否则会影响他的未来发展)。可他永远也无法忘记她。

问:2013年你出版了《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为什么会写慈禧?

张戎:我在调研撰写《鸿》时,发现我姥姥是最后一代的裹脚妇女,她妹妹就不再受这个罪了,而取消裹脚的是慈禧;等我调研写《毛》时,发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适逢中国遇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拥有的自由和人生机会,是我成长时做梦也不敢想的。这些都来源于慈禧的政治遗产。

写慈禧时,我在中国收集了大量清史资料,拜访了许多清史专家,还去了专门的书店,把有关的书全买下来,寄回伦敦。

这样研究下来,我看到的慈禧和所有的宣传都不同。常见的说法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国的大门是在1861年打开的,而打开大门的人是慈禧。之后的所谓洋务运动常常被说成是李鸿章的功劳,但决策都是慈禧做的,命令都是慈禧下的,不过因为女人不能执政,她的命令都要通过年幼的同治皇帝的名义发。每一项决策过程都有详细史料记载,大家可以很容易地找来看。

李鸿章一辈子都对慈禧死心塌地。他临终前给慈禧的信,非常动人,说自己“受知最早,蒙恩最深”,现在道别,“无任依恋之至”。慈禧太能干了,又能服众。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慈禧叫光绪做的。揭开变法大幕的《明定国是诏》起草人翁同龢在当天的日记里明确写道:颁发这篇诏书是“上奉慈谕”——皇上遵从慈禧皇太后的谕旨。康有为本来是慈禧推荐给光绪的。康有为想驾驭光绪,把光绪捧上了天。光绪的自卑感一扫而空,对康有为言听计从。康有为的主要建议之一是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来为光绪主政,这等于要中国听日本的。慈禧不能容忍,康有为等人便秘谋杀害慈禧。慈禧才先下手,杀了所谓“六君子”。

慈禧时代的美国三任驻华使节,对慈禧都充满赞美。其中之一(田贝)称她为中国第一个领悟到中国应该打开国门,与世界来往,以造福国民的人。也就是说,她是那个时代改革开放第一人。另一位使节夫人还成为慈禧的好朋友,就她们的友谊写了一本书。

慈禧1908年死前,已经决定实行君主立宪,选举产生国会,并且公布了选举程序,做了一系列准备。她死后几个月内,1909年,清朝就举行了各省地方选举,产生了省谘议局,这是中国破天荒第一次选举。1913年,全国大选,选出了国会。李锐伯伯的父亲就是当时湖南省谘议局议员、国会议员。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派人观察选举,认可它的合法性。一直到1928年,中国都是民主社会。那时人才辈出,诞生无数大师。而这正是毛泽东成长的时代。

问:天啊,太好听了。我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清晰的历史,以前一直找不到能说清这段历史的书。

张戎:我也是希望了解从慈禧到1949年这段历史,所以研究、写作了《宋氏三姐妹与她们的丈夫》这本书。慈禧死后君主立宪就不可能了,清廷没人有慈禧的能耐,而满清统治是异族统治,在已经与世界接轨的中国注定行不通。慈禧死前就看到共和潮流不可阻挡。在生命的最后三小时中她口授了最后一道政治谕旨,把“重大事件”的决策权由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改为溥仪的伯母、光緒的皇后隆裕,就是准备在共和军四起、清廷危机时,由懦弱、一生只求生存自保,给慈禧“当了二十年之久的窝囊媳妇”的隆裕交权(满清男性贵族交权的可能性极小)。1912年清廷“退位诏书”就是隆裕颁发的。

共和的民国初年继续沿着民主的方向走。 1913年首次全国大选产生了有870名代表的国会。从议员名单上可以看出,他们大都深受中西文化教育,是各个领域的出类拔萃之辈。

问: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之父吗?

张戎:孙中山是个专制者。辛亥革命后他回中国,发现他没法跟“临时议会”合作。在大选前,临时议员是参加了共和起义的各省代表。孙认为他们 “不听话”。他选择不竞选,而是武力推翻北京政府(又称北洋政府)。西方各国不支持他,承认民选的北京政府。于是孙中山与苏俄挂钩,由莫斯科出钱出力出军火,建立黄埔军校,要打到北京去,即所谓“北伐”。莫斯科想推翻北京政府,是因为它想霸占那时尚属中国的外蒙古,而北京政府坚决不让步。

孙中山1925年死后,蒋介石继续北伐,依靠苏联提供的军力,推翻了北京政府,建立了国民党南京政府。他摒弃了民主制度,成为现代中国的第一任独裁者。

我本来打算写《孙中山》,后来发现他一心就是追求权力,人很乏味,于是转而改写他的夫人及其姐妹,当然他也是书中一个重要角色。

我听得入神,手写笔记近两个小时,累了;更不要说被采访的张戎了。我实在没想到,她的书里就藏着我多年寻觅的历史答案,这四本著作就能将清末到文革的历史联通。真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啊!张戎见我感兴趣,说会赠我《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和《宋氏三姊妹与她们的丈夫》两本书的中文版。我大喜过望,彷佛寻到宝。我期待着拜读,然后与读者分享读书体会。

最后,要感谢作家张朴将我介绍给张戎。张家五个孩子,这姐弟俩都把家安在了伦敦。张朴参加了姐姐的CBE颁奖典礼。他在X上发的推文https://twitter.com/puzhang2020/status/1772327133257318406,获得13万阅读量。推文如下: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

当你活着时,总有一些时刻,会深印在你的脑海里。

上周三(3月20日),我参加了英国皇室举行的授勋仪式,目睹了查尔斯国王的妹妹安妮公主,把‘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挂到张戎胸前的时刻。

授予张戎这枚大英帝国的最高级别勋章(不包括爵士),是表彰她‘对文学、对历史的贡献’。

这一时刻,对我来说,难以忘怀。

不仅仅因为张戎是我姐,我为她自豪。更重要的是,张戎的成就对这世上喜欢读书、热爱写作的人,无疑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