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4-01 09:02

上海船舶制造业正蓬勃发展。

3月24日,沪东中华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液化天然气(LNG)船型出坞。与上一代相比,此船型单日航行碳排放可减少10吨以上,货舱转载率更高。目前,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手持该船型订单30多艘,累计LNG船订单逾50艘,交付期已安排至2028年,跻身全球大型LNG运输船建造的第一方阵。

上海船舶制造业需求旺盛。以手持订单量计,上海三大船企——沪东中华造船厂、江南造船厂、外高桥造船厂全部进入全球前十大船厂行列。

四艘LNG运输船同坞建造。沪东中华供图

今年以来,上海三大船企同时在建船舶一度超60艘,创历史最高水平

2023年,上海船舶工业三大船企全部超额提前完成年度任务,并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等领域取得不俗成就。三大船企共完工交船58艘、新接订单75艘、累计手持订单超过210艘,相关指标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0%、4%和15%。此外,国产大游轮“爱达·魔都号”经8年科研、5年建造,于2023年底完成交付。

作为中国航运中心,上海积极布局大型船舶制造业发展,在船舶材料供应、船舶设计与建设、大型机械制造、船舶应用场景等方面发力,带动和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

2023年,上海连续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上海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推进国际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政策文件,就船舶制造等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的自主设计制造、核心系统构建及数字化转型提出发展构想。

船舶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是以技术革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

上海正明确以动能转换产业链、深海技术突破产业链、基础软件工程化等技术更新为抓手,以科技创新赋能船舶制造业。

以三大船企为核心的上海船舶制造企业将进一步提高大型集装箱船、大型能源运输船、大型清洁能源船和国际邮轮的全流程数字化建设水平,打造船舶制造的智能工厂。

上海进一步融合船舶制造业的场景生态圈,加快塑造良好的船舶业经济场景和产业生态。上海将借装备制造产业链大会、船舶海事展等会展经济,构建沪上船舶国际知名品牌。

船舶制造业的数字升级行动能主动促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船舶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能带动更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与船舶相关的喷涂材料、钢铁冶炼、自动化制造、核心工程软件等技术研发不仅有利于本行业,更能利用于航天航空、汽车制造等相似的产业,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船舶制造业带动的邮轮产业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一批与旅游和消费相关的服务业经济收益,通过开发更多国内、国际的邮轮航线,将上海打造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服务消费标杆城市。

未来,上海可充分发挥本地港口优势、制造业优势和良好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船舶制造智能化水平,制造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智能船舶,借船舶制造业带动地区经济增长点,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

长三角

长三角企业跨省迁移信息可共享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与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签订共建制度型开放高地合作协议,制订出台长三角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化、深化试点“一址两用”、探索临床急需药械进口等9项制度型创新政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长三角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来源:文汇报

长三角2023年产品质量联动抽查结果公布

长三角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近日联合公布2023年长三角区域产品质量联动抽查结果,涉及6类产品1477批次,合格率96.8%。联动抽查是长三角推进产品质量安全一体化协同治理的重要举措,今年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计划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移动电源等5类产品开展联动抽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协同治理水平。(来源:安徽日报

产业

上海将组建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

上海市国资委于近期研究形成了本市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组建方案。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的投资重点,包括集成电路、创新药及高端医疗器械、智能软件、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下一步,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将完善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各种市场化运作手段,与各类创新主体开展开放合作,助力上海产业创新发展。(来源:文汇报

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营造产医协同生态

3月26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保税区域举行产医协同发展大会,9个高能级生物医药产业项目签约落地,一批产医合作项目持续推进,产医融合综合服务平台全新亮相。下一步,保税区域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保税区域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来源:文汇报

浙江省聚焦五个领域打造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

3月27日,浙江出台《浙江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智能物联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5万亿元,到2030年突破2万亿元。《方案》为智能物联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今后浙江将主要聚焦智能感知、智能网络、智能计算、智能控制、智能应用等“五智”行业领域发展,并提出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省包装产业聚力绿色高质量发展

目前,浙江共有包装上下游企业1.5万余家、从业人员超100万人,年营收超4000亿元,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浙江包装产业将把低碳节能减排作为重中之重,把可降解技术推向广阔的市场,把快递物流包装的循环回收利用落到实处。(来源:浙江日报

今年前2个月安徽工业近九成行业保持增长势头

据安徽省统计局显示,前2个月,安徽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增幅比去年全年和全国分别高0.8、1.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延续了去年平稳向好势头。其中,汽车制造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幅高于规上工业5.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9%、快14.1个百分点,贡献28.1%、高于去年全年19个百分点。(来源:中安在线

经济

上海文旅投资消费“双千亿”项目发布

3月27日,第三届上海旅游投资促进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今年大会再度发布上海重大文旅投资消费“双千亿”项目。此次发布项目共26个,总投资1175亿元。同时,上海发布文旅千万级流量入口5个,年消费额预计超千亿元。“双千亿”项目将围绕高能级项目投资与高流量入口打造,助力上海建设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启动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

3月23日,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GDC)上海开幕。大会旨在促进全球尖端技术、热门议题和先锋人才的交流对话。开幕式上发布了大豫园元宇宙超级场景、助聋门诊场景、基于手语大模型的交互式数字人手语翻译技术等一批重大应用场景。部分在沪企业启动了大模型应用生态共同体。此外,还有多款AI大模型及大模型驱动的智能硬件在大会首发。(来源:文汇报

苏州发布十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优化营商环境

苏州发布优化营商环境十条政策措施,包括扩大“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构筑“1+10+N”助企服务网络、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深化“免证苏州”改革、推行制造业企业“数据得地”、升级“苏融通”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和人才“双向奔赴”、推行现场执法检查“综合查一次”、实施出海企业“护航行动”、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建设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2035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达到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30万标箱,开辟近洋航线超过20条,推动12.5米深水航道24小时全天候通达南京。围绕南京枢纽港定位,南京将全面建成龙潭、西坝两大核心港区,启动马渡港区及内河航道、码头建设,谋划建设南京都市圈组合港。(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郭天襄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谭亘奇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