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01 11:53
图为宝林茶室炒粿条。(图取自facebook.com/polama13)图为宝林茶室炒粿条。(图取自facebook.com/polama13)

(中央社记者曾以宁、陈婕翎台北1日电)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计至今天上午维持31例。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说,重症5人中有1人好转、2人恐要换肝,还有1人仍在用叶克膜;食药署表示,细菌培养最快下周出炉。

卫生福利部今天公布,截至上午10时,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累计通报31人,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护病房、3人在一般病房、21人返家休养;与昨天傍晚5时30分统计相较,无新增个案通报。此31例中包含饶河店2例,以及台北市信义区百货店29例。

王必胜今天上午接受广播节目「POP撞新闻」采访,谈及加护病房5人病况表示,其中1人状况好转,可望转到一般病房,其他4人则仍在昏迷中,且肝脏损坏严重,其中2人考虑可能要换肝,并有1人还在用叶克膜。

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小百科

米酵菌酸是一种罕见毒素,由唐苍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 B.cocovenenans)产生,这种菌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别是椰子和玉米。在摄氏温度22至33度和中性pH值的环境中,会迅速增殖,产生大量的米酵菌酸。

  • 案例:印尼1895年首次发现米酵菌酸毒素,当地的传统椰子发酵饼导致数起中毒事件。过去非洲莫三比克、中国皆有案例。2024年3月北市宝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死者血液中检出米酵菌酸,为台湾首例。
  • 症状:会影响肝脏、肾脏和脑部,引起包括精神不振、头晕、嗜睡、腹痛、呕吐等,患者可能并发血便、血尿、低血压、心律不整、体温过高、黄疸、四肢僵硬、呼吸困难、休克。严重时可能在症状出现后20小时内死亡。国外群聚事件致死率介于30%至100%。
  • 治疗:米酵菌酸没有解毒剂,仅能提供支持性疗法,如呼吸衰竭时插管、休克时打强心剂。
  • 预防:米酵菌酸不会因洗涤或烹饪而被破坏,请勿食用长期存放于不当环境的淀粉发酵食品。
看更多
关闭
没有解毒剂,王必胜指出,其在人体内半衰期长达4天,且病例少、各界处置经验也少,27日晚间的专家会议上,收治医院彼此讨论病例,在支持性疗法之外,提出用「血浆置换术」(俗称洗血)帮患者洗出体内毒素、让风暴过去,盼让脏器恢复。

至于个案症状有轻有重,王必胜说,疫调发现大家都有吃粿条,但推测粿条上毒素分布可能不平均,民众摄食可能又没有整份吃完,加上患者本身身体状况可能也有影响,才造成严重程度不同。

农业部先前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个病原型,其中只有1个「椰毒亚型」才可能产生米酵菌酸,经长期观测台湾植物及土壤,并没有发现到椰毒亚型存在。王必胜说,不排除是在某些机缘下沾染到这种菌、带进国内,因此菌是主要关键之一,因此已到宝林茶室做环境采样,看能否培养出这种菌,但细菌培养需2周时间,「这个快不了」。

卫福部食品药物管理署长吴秀梅今天在立法院卫环委员会接受媒体联访时表示,环境细菌培养初步结果预计最快在下周出炉,「我们也希望会尽快完成」。(编辑:张雅净)1130401

影片来源:POP Radio联播网 官方频道
(疾管署提供)(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供)(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