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赎罪日战争以来,以前曾一度试图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冲突之中维持平衡的美国,就明确地站到以色列一边,以以色列为其在中东地区的唯一铁杆盟友。

世界中央厨房(World Central Kitchen)7名人道工作者4月1日在加巴被以军击杀的惨剧,连日抢占西方媒体头条。在有3名公民遇害的英国,首相辛伟诚(Rishi Sunak)正面临几乎一面倒(56%支持、17%反对)停止对以色列军售的民意,包括前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在内的超过600名律师、学者亦去信当局称继续给以色列输送武器有违国际法。

事件中不只有一名美国和加拿大双重国籍公民丧生,现已暂停加沙人道工作的世界中央厨房的创办人安德烈斯(José Andrés)更是美国名厨,并同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 )有私人交往。拜登4月2日已致电安德烈斯慰问,并公开表明对袭击感到「震怒和痛心」,批评此事并非「单一事件」,指责以色列没有做好保护平民的工作,要求以方让涉事者为此负上责任。

一边批评一边送武器

然而,匿名白宫中人就向美国媒体表示,拜登的这些表态已经是「所有计划好的回应」。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4月3日也表明美国继续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

同一时间,拜登当局则继续向以色列输送武器,除了10月7日后以紧急状况为由绕过国会的两次一共2.5亿美元武器输送之外,一些对以军售因为银码过低更以不必公开的方式完成。在幕后,拜登当局也继续施压国会通过总值180亿美元的F-15战斗机对以军售案;以色列也正在准备加购F-35战斗机(按:以色列是美国之外首个获得F -35的国家)。

美国每年对以色列总值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显然正在如常推进,甚至加速推进。 (上述的所谓军售,很有可能不必由以色列支付,美国每年对以军援款项能放在一个特殊户口之中收息,到以色列有需要购买武器的时候才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安德烈斯日前接受路透社访问时就表明难以理解:美国一方面派海军去做人道工作(按:美军正计划兴建临时码头作为人道物资大量进入加沙的渠道),另一方面,美国提供的武器却在杀害平民。

此次袭击发生后,拜登因其始终支持以色列的「熊抱」政策在国内正面临「四面楚歌」之局。

四面楚歌

4月2日,白宫举行每年常规的穆斯林斋戒月开戒饭晚餐,然而,以往乐于出席同拜登一聚的美国穆斯林领袖大都拒绝邀请,导致白宫只好将晚餐收缩规模变成白宫员工晚餐,并以拜登、副总统贺锦丽(Kamala Harris)、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高层官员直接同穆斯林代表的会面来取代。其中一个与会者在众人面前表达不满之后更马上离场抗议。

同一天,在拜登唯一没有民望落后特朗普的关键摇摆州威斯康星(Wisconsin),民主党初选也出现高达4.78万的「不表态」抗议票,是为民主党选民抗议拜登以色列政策的全国不表态运动的一部份。 2020年,拜登在威斯康星州只以2.06万票的微弱差距击败特朗普。而威斯康星也不是唯一案例。可见拜登「熊抱」以色列的政策正变成其众多选举不利条件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即使是拜登的亲密政治盟友,诸如马里兰州参议员霍伦(Chris Van Hollen)等,都正在要求美国为输送以色列的武器加上附带条件——正如拜登当局要求乌克兰不能利用美国武器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一般。

而在上述同穆斯林代表的会面中,拜登本人也表示第一夫人吉尔(Jill Biden)曾要求他马上叫停加沙战争。

拜登将会在4月4日同内塔尼亚胡进行世界中央厨房人员被以军击杀后的首次通话。然而,从过去的事件归纳推演,拜登很大可能也只会透过严厉用词去出口术施压,而不会作出任何实质行动。

为何拜登拜登明知力挺以色列将增加他的败选风险,但直到今天还要继续「熊抱」此刻的以色列?

情大于利的拥抱

从大众的刻板印象来看,一想起犹太人就想到钱。在钱方面,拜登担任国会参议员的36年期间,确实是挺以政治组织捐款的最大得益者,总计有420万美元。但从两党总花费可达过百亿美元的大选季度的背景来看,这并非什么惊人数字。而在美国政治两极化和社交媒体时代之中,政治捐款的实质效果成疑。

更值得留意的是,美国大多数犹太选民(占美国成年人口大约2.4%),其实也不满内塔尼亚胡。美国犹太选民研究所(Jewish Electorate Institute)的最新民调(去年11月)就显示,只有31%受访美国犹太人对内塔尼亚胡有好感,对其不满的比例则高达61%。同此刻的内塔尼亚胡政府割席,对拜登可能是利大于弊。

因此,不少人都认为,拜登对以色列的支持是基于「情」而多于利。

拜登在自己的其中一本回忆录之中,就曾引述其父亲在二战后的一番话:「全世界都错了——没有对希特拉针对犹太人的暴行作出回应——我们必须为此感到羞愧。」早在1972年首次竞选国会参议员之际,拜登己经表明他支持以色列作为一个犹太国家。

不少美国媒体的同类报道都会引述拜登友好的说法,称对自己爱尔兰裔背景有深厚感情的拜登经常将爱尔兰人饱受歧视而被迫远走他乡建立家园的故事类比到犹太人身上。在去年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后,拜登到访以色列之时就对内塔尼亚胡表明,「我不认为只有犹太人才可以是锡安主义者(即犹太复国主义者),我就是一个锡安主义者。」

正如不少80岁老人一般,拜登经常重覆讲述的一个故事,就是他1973年刚刚当选参议员时到访以色列与时任以色列总理梅厄(Golda Meir)的会面。当时,正是赎罪日战争前夕,拜登走遍以色列,并听取梅厄向他讲述以色列全面被不友善国家包围的处境,对此表示深切忧虑。梅厄却对他说,「不用担心,我们在与阿拉伯人的冲突之中有一个秘密武器:你要知道,我们没有其他地方可以去。」对此,拜登在2015年就曾说,这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会面之一」。

这一种可能超越政治利益考虑的固执,在拜登身上并不罕见。例如在2023年6月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访问白宫之际,拜登幕僚们都千方百计劝说拜登不要把他的儿子亨特(Hunter Biden)带来参加国宴。后者一生以父亲的政治地位图取私利,也是共和党攻击拜登涉嫌贪腐的主要切入点。然而,拜登最终也一口拒绝,坚持邀请儿子来参加国宴,可算是给共和党人送子弹。

而在以色列政策的层面上,拜登的固执与华府外交建制的主流观点则刚好有了一致的契合。自赎罪日战争以来,以前曾一度试图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冲突之中维持平衡的美国,就明确地站到以色列一边,以以色列为其在中东地区的唯一铁杆盟友。虽然埃及、沙特、阿联酋等一众阿拉伯国家同美国都有紧密的军事关系,但他们与以色列对美国而言是「亲疏有别」,美国在2008年、2014年更两度立法确立了以色列必须对阿拉伯国家拥有军事上领先质量优势的原则。

近年,沙特似乎是希望透过同意跟以色列建交来换取美国改变这一套亲疏有别,这种要求在10月7日之前可算是沙以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阻力。

对于上文述及的180亿美元F-15军售案,白宫官员的说法正是这是长远支持以色列应对区内安全威胁的政策,不直接牵涉加沙战争。

从这些不必经历选举、自以为以长远战略眼光考虑事情的华府建制派角度来看,如果美国仅仅为了一时一地的加沙人道惨剧就跟以色列切割,美国的其他铁杆盟友还相信美国力挺的承诺吗?

目前,世界中央厨房食物车队遇袭一事正不断发酵,安德烈斯已经公开指责以色列军队有系统地一架一架车的攻击其运粮人员。可见事态不会在以方承认失误、展开调查之后平静下来。

不少加沙战争的观察者都在探讨,这次事件会否构成拜登放弃「熊抱」政策的转捩点。从拜登的往绩来看,答案很大可能是「不会」。

文章来源:香港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