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4-08 14:37
Zpuzzle的回答

个人表达“被误解”通常来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个人的表达方式与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存在差异,你想表达的意思无法转换成为大众能认可的话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会说话”;另一种,则是个人的思想表达精准,但因为时代、文化、思想潮流的因素的影响而被误解,比如你说要鼓励中外文化交流、多引进国外优秀的文化作品,他这边就说你支持文化入侵,是文化汉奸。

无论是那种情况,被误解在表达中都是十分普遍的。如果说第一种的被误解,尚且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让大众更容易理解,那么第二种表达几乎就无可避免,因为无论在任何时代,只要你深入思考一些问题,最后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是与大众的普遍认知有区别的——如果没有区别,那你比别人多学了那么多,又学到了什么呢?

想要个人的表达不被误解,倒也有最稳妥的方式——那就是别人爱听什么你就说什么。什么样的人表达不容易被误解?销售说话就不容易被误解,因为销售说话的唯一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他必然要顺着你能理解的方式说。还有,对于一些做自媒体的人来说,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收集网络热词,然后看一看占据主流的观点是什么,再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补充几句,这种也当然不容易被误解。

然而,这种所谓的“表达”,真的是在“表达”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不容易被“误解”的表达方式,就是不停地复读、玩烂梗。比如,之前“霍金敬酒”这个梗流行的时候,到处都能见到“XX来了也得敬酒”的梗。再如,自从之前张雪峰与新闻学的事件出圈之后,只要媒体的报道稍微有点疏漏和错误——甚至有些内容只是个人在自媒体上随便发布的——下面都会来一句“张雪峰上大分”、“新闻学上大分”之类的回复,且这种回复往往还能收获极高的回应,占据回答和评论区的热门。

就算你真的对国内的科研环境有意见,就算你真的觉得那些新闻的内容有问题,但不同人的观点肯定也是有细微差别的。一句“XX来了也得敬酒”、“XX上大分”的烂梗,说一两次则可,但这么千万遍的重复,又有什么意义?

当然,“XX来了也得敬酒”的说法还真不容易被误解,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回应。但与其说这种回答不容易被误解,倒不如说是这种回答采取了一种极为讨巧的方式,回避了那些真正需要阐释的内容,这种也只是无价值的“抖机灵”而已。

所以,我之前也曾说过,我对大量的只会刷烂梗的人都会屏蔽——我把一句抖机灵的话看上千万遍,我能从里面学到什么呢?

如果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宿命”就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避无可避。而既然“宿命”已经无可逃避,是否要证明自己也就变得不再重要。如果一个人自信自己表达的内容是有价值的,那么即便在当前找不到认可其观点的人,后世也总会有人看到。正如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中所写的: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在不同的人眼里都都不同的评价,这是个人所无法干预的。既然如此,那么重要的就是不是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怎么做。而“功”与“罪”,就交给他人去评价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