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要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4-16 07:51
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前排中)月初访陆,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卢沟桥后发表感言。(中央社)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前排中)月初访陆,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卢沟桥后发表感言。(中央社)

前总统马英九刚结束的访陆行,余波荡漾。其中出现对追求两岸和平发展力量的挤压风向,既有些出乎意料,也有可预期之处。以外界争论马发言是否「各表一中」,以及误解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访美的时机与意义来看,应能见微知著。

马此行为了能同时满足见到习近平与台湾民意条件,煞费苦心,但连曾在他政府任职者,也与蔡政府的陆委会同调,把他在北京讲的九二共识,联系到过去马政府在台北反对的「各表一中」立场。但真是如此吗?或许该考虑另种解释。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马在人民大会堂所言,有人认为他表达了一中各表;但陆委会称「是中国大陆『各表一中』诠释」、「当时我们的版本不是这样子」,再不厌其烦解释说,「一九九二年两岸正式授权代表讨论争议,双方没有办法获得共识,于是决定搁置争议、向前走,这是一个历史事实,搁置争议是共同的认知。」并认为「如果可以回到当初,搁置争议、向前进,这样对于两岸沟通对话才有真正的助益。」

上述对马讲「各表一中」还是「一中各表」的讨论,集中在他那句「两岸在一九九二年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之说,但是掐头去尾摘一句话评论,很容易掉入去脉络化与见树不见林的陷阱。

应该先提的是,马那句话并非蓝营首讲,至少在2013年具有马特使意涵的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在北京见习时就有类似表达,吴的致词稿马不可能没看过,那是求同存异、搁置争议;而外界均知,马此行最重要的「节目」,就是见习,前面讲的话、流的泪,或有感情表露,亦为双方北京会铺梗,如果马习最终未见,马势必会被世人嘲笑,因此相较去年马于行程中多次提到中华民国、宪法,这次消音许多。

但在另方面,马也知道要跟台湾民意交代。如果什么都不讲,回来后肯定被大肆修理。他的立场是一中各表,其精义就是中华民国与「你表你的、我表我的」,但双方不在彼此面前表述,求同存异才能搁置争议。马既然人在大陆,不太能做出台湾所认知的「一中各表」完整表述,但也不能全然接受中共相关说法。

面对如此难题,马的做法似乎也只能是:在习的面前表达求同,但也提双方有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从头至尾,只称呼对方党职、先生,未提国家主席等政府职位、甚至「口误」提及中华民国。虽然他的幕僚说是口误,但如果不这么讲,马的信用会破产,以后也不必玩了。「一中各表」要件在一篇谈话中完全具备,质疑者不去注意马费心营造的对等与搁置争议功能,却计较考究表述文字内涵为何,对大局考虑未尽周全,背离了马访陆的重要目的。

绿营的陆委会对马论述并不领情,但回应有特别部分。因为民进党过去一直否认两岸在九二年有共识,最多只有「九二会谈精神」。但此次官员称双方当年「决定搁置争议、向前走」、「搁置争议是共同的认知。」共同认知算不算共识?而假设他是对的,那民进党从一开始,就没有拒绝的理由;至于过去马曾期待,两岸都能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识」,那也可以是陆委会的立场了?

另外掀起的余波,是误解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刚好访美的时机与意义。相关说法多把此事与马访陆联系起来,称蓝党故意安排夏在此时去美强碰,是为平衡马英九访陆效应。

然而,关于时机问题,国民党秘书长黄健庭已经说了,该党是在马出访前一天,才收到通知,且行程规划都是从媒体看到的;而夏此行会见美国会议员与智库专家,这都不可能临时安排,两事明显各自独立,阴谋论无的放矢,可以休矣。

而夏在含饴弄孙之余多次赴陆,推进两岸和平用心不言自明,由这样的人在中共与美关系紧张之际,成为增进双方了解的润滑剂,相关说法却似乎要见缝插针、分化蓝营、硬认为夏是在选边站,这对两岸关系或自家势力发展,并非促进之举。

总之,不负责批评或能短暂博取眼球,但两岸间终究需要温和中道力量稳健前行。九二共识是让处于内战状态的双方,能模糊而体面地搁置争议,对内外都好交代,又可为两岸和平发展合作铺垫。批评者或洋洋得意于现行民意不支持,但自身拿不出办法解决争议;而制造误解与逼人选边之论,对发展大局也没有好处,需以善念为自身与两岸留下余地,莫为短期利益蒙蔽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