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4-18 19:18

  新华社重庆4月18日电 题:涌现文旅新地标 迸发产业新活力——重庆以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观察

  新华社记者周凯

  巴人汲水公园、马鞍山、戴家巷、北仓文创街区……近些年,重庆文旅消费新地标、新兴产业聚集地在老城区不断涌现,游客、市民的游览名单持续“变长”。这背后体现的,是重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挖掘存量空间、提升城市品质,带给游客多元体验感、带给市民生活幸福感。

  沿崖而建的石路,倾泻而下的瀑布,取自画中的雕塑……“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在江北区盘溪河与嘉陵江交汇处,巴人汲水公园仿佛让徐悲鸿先生的名画《巴人汲水图》走进现实,4月10日一开园,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市民前来打卡。

  徐悲鸿先生生前曾在盘溪河附近居住工作,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岁月流转,如今盘溪河片区已成为重庆中心城区,但部分区域由于建成时间长,建筑、设施陈旧,品质有待提升。

  “盘溪河入嘉陵江口过去是一片荒坡和原始河道,环境杂乱。我们在城市更新中,结合生态治理,以徐悲鸿先生名画为主题植入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公园建设方项目负责人王磊说。眼下,江北区在盘溪河片区将老旧小区改造、艺术公园建设、徐悲鸿旧居和美术馆保护提升相融合,“串珠成线”加快建设徐悲鸿艺术街区,推动以文兴城、街巷重生。

  在重庆,像巴人汲水公园这样从城市边角地蜕变成新晋网红地的案例并不少见。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大力开展“城市体检”,针对老城区功能不足、设施老旧等问题,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融入历史人文等城市更新举措,让更多的老小区、老厂房、老楼宇、老遗迹变成宜居地、打卡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历史文脉传承地。

  走进解放碑商圈旁的大井巷社区,道路整洁,咖啡店、火锅店等生意红火,不时有拉着行李箱的游客慕名而来。“这里不但有麻辣鲜香的地道火锅,还能感受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在一家网红店吃了火锅后,来自贵州的游客李女士在朋友圈中这样写道。

  两年多前,这里还是个道路破损、缺少公共空间的老旧小区。大井巷社区党委副书记钟纬告诉记者,2022年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街道、社区针对居民想在一楼发展商业的想法,一方面修缮道路、管网等设施,另一方面鼓励在一楼开门店,分流解放碑游客,发展背街小巷经济。如今社区干净漂亮了,新增特色餐饮门店20多家,带来了人气、增加了居民收入,让这个老居民区焕发出了新活力。

  赓续文脉、提升品质、升级产业,重庆城市更新的综合效益正在显现。作为重庆的“母城”,渝中区有大量历史文物和遗迹。抗战时期,重庆马鞍山曾是沈钧儒、邹韬奋等爱国进步人士居住活动之所。

  渝中区近年启动马鞍山片区保护修缮,现在32栋老建筑再现当年风貌,修复了沈钧儒故居,并引入电子商务企业形成“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园区年产值超过40亿元。马鞍山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建设方相关负责人说,马鞍山传统风貌区通过“文物修复+产业注入”的方式,实现了历史文化传承和新兴产业发展双赢。

  将老城“包袱”变为转型优势、在存量空间寻求发展增量,重庆通过城市更新,十八梯、鹅岭二厂、山城巷、戴家巷等越来越多的老街巷、老厂房变成景区、园区、“完整社区”。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目前重庆已启动城市更新项目226个,今年拟新增项目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