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19 13:16

(中央社伦敦18日综合外电报导)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今天撰文指出,前总统马英九在中国停留11天并获准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会面后,马英九本月带著对岸的讯息返回台湾。

「经济学人」在这篇副题为「中国官员希望台湾新总统能更像过去总统」的文章中指出,马英九在脸书发文表示,习近平「向我们(台湾)伸出橄榄枝」,希望台湾下一任总统赖清德能「以民为本,务实回应」。

「经济学人」指出,马英九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密切关系,他自2016年卸任以来,政局变化很大,继任的蔡英文总统表示台湾是一个拥有主权的民主国家,总统当选人赖清德则自称是「务实的台独工作者」。

中国多年前就冻结与台湾高层接触。赖清德竞选总统期间,中国官员谴责其所属政党为分离主义者,并称这次总统大选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选择。

习近平所谓的橄榄枝是带有附加条件,这不足为奇。马英九吁赖清德确认两岸不是两国,并保证不走台独路线,这自然不会有什么结果;至于赖清德希望与中国交流,中国也宣称他缺乏诚意,未加理会。

那么问题是,为什么习近平还要见马英九这个地位已减弱、观点不属于台湾主流的人物呢?马英九认为,海峡两岸人民有著共同的国家认同。但岛上超过60%的民众表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

今年总统大选期间,马英九表示台湾须信任习近平而被其所属的国民党边缘化,只有不到10%的台湾人认为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国家。

不过,中国认为抓紧马英九这样的人仍有好处。北京官员强调支持台湾「爱国统一力量」的重要性。中国的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不断接待由台湾宗教领袖、商人和学生组成的代表团。自2022年以来,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已至少访问中国7次。

中国的领导人似乎相信现在分裂台湾,有一天可能就会赢回台湾。尽管赖清德在这次大选中获胜,但他领导的民进党失去国会多数,大多数台湾人支持两岸能够有更多的对话。

中国的战略也考量国内因素。「北京正告诉自己的人民,它还没有失去对台湾问题的控制,而且还有时间实现统一。」智库「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国议题资深分析师萧嫣然(Amanda Hsiao)表示,马习会成为中国头版新闻,就是在表明上述观点。

萧嫣然表示,中国领导人在面对经济挑战并等待美国总统大选结果时,可能想要给予自己更多「政治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中国对台湾会袖手旁观,中国拥抱所谓的爱国者,同时也对台湾施压。中国战机经常飞越台湾海峡中线(事实上的海上边界)。中国民航局2月1日改变飞航路线,允许中国民航机接近海峡中线;台湾则指责中国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

中国在2015年即计划采取类似措施,但在马英九政府提出抱怨后才予妥协。国台办现在表示「海峡中线不存在」,因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最近的金门群岛事件,国台办也发表了类似言论。2月14日,2名中国渔民在海巡署人员追缉中溺水身亡。台湾称他们在「禁限制水域」,国台办则表示所谓的禁限制水域「并不存在」。不久之后,中国海警登检台湾观光船,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中方也开始在金门附近巡逻,绕行岛屿并进入台湾视为限制的水域。

中国在空中和海上的举动远未达到开战程度,但台湾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的李俊毅表示,中国的行动相当于对受影响地区申张主权。来自中国的讯息似乎很明确,即一位为台湾追求更多主权的总统,将会看到台湾主权弱化;但像马英九一样地思考与行动,两岸就可以谈谈。(译者:屈享平/核稿:徐睿承)1130419